鐘惠鈴
30例食管疾病的治療分析體會
鐘惠鈴
目的探討食管癌患者的手術治療體會。方法30例食管癌手術患者根據不同的手術方式分為對照組15例(常規后胸切口后開胸食管癌切除術)與觀察組15例(小切口開胸食管癌切除術),對兩組手術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例數, 隨訪1年復發例數, 死亡例數等評價觀察指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胸引管的日引流量、術后胸引管置留時間、鎮痛泵留置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小切口手術與大切口手術對食管癌患者的治療效果上無明顯差異, 但小切口手術術后并發癥低于大切口手術且前者術中、術后相關指標更優, 因此對于食管癌患者的手術治療, 小切口手術更值得臨床推廣。
食管癌;治療;小切口手術
食管癌發病機理是由食管鱗狀上皮或者腺上皮出現異常增生的情況, 傳變成惡性病變, 病理發展要經歷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癌等階段[1,2]。食管癌的重要癌前病變是食管鱗狀上皮不典型增生, 而由不典型增生發展為癌變要經歷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所以食管癌是可以預防的, 如果及時體檢是完全可以在早期治愈的。本文對2009年1月~2012年5月在本院進行30例小切口開胸食管癌切除術, 現對手術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2012年5月在本院進行食管癌手術3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患者年齡最小49歲,最大68歲, 平均年齡(56.3±3.6)歲。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進行性下咽困難, 胸骨后燒灼樣、針刺樣或牽拉摩擦樣疼痛。術前患者身體狀態情況均良好, 通過病理診斷確定沒有遠處轉移的跡象, 針對不同的手術方式的患者進行分組研究, 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15例。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兩組患者手術都采用雙腔氣管插管以及靜脈復合麻醉治療方式。觀察組在第5肋間切長(10.0±1.0) cm的切口, 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后, 把背闊肌用皮膚拉勾拉開,把前鋸肌沿肌纖維走行方向鈍性分離, 電刀將肋間肌切斷后進胸, 選擇小號肋骨撐開器用以胸撐, 緩慢將肋間隙撐開至6 cm, 探明后將游離的食管移至主動脈弓下位, 細致清掃食管旁的淋巴結, 注意喉返神經及胸導管的保護, 打開膈肌, 游離胃至胃竇部, 胃網膜左右動脈及血管弓不應破壞, 給予保留, 對胃左血管周圍縱隔內和賁門旁淋巴結應細致清掃, 使胃提到胸腔行與胃-食道弓上相吻合, 而后關閉膈肌, 胸引管留置, 逐層進行關胸[3]。對照組則采用標準后胸切口開胸進行食管癌切除術。
1.3 評價指標[4]對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胸引管日引流量、術后胸引管置留時間、術后鎮痛泵留置時間、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例數、隨訪1年復發例數, 死亡例數等評價參考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 隨訪1年復發例數, 死亡例數等評價參考指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胸引管日引流量、術后胸引管置留時間、術后鎮痛泵留置時間, 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等相關指標分析比較[n(% )]
表2 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相關指標分析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相關指標分析比較(±s)
注:兩組比較, P<0.01或<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日引流量(ml) 引管留置時間(d)鎮痛泵留置時間(d) 住院時間(d)觀察組 15 190.0±9.8 151.0±18.6 199.3±30.5 3.2±0.5 2.1±0.3 10.5±1.4對照組 15 199.0±10.5 160.0±15.5 231.0±41.2 3.6±0.8 3.0±1.0 12.0±1.1 P<0.01 <0.01 <0.05 <0.05 <0.01 <0.01
食管癌發病率非常高, 在我國消化道腫瘤中是比較常見的, 在全世界發病率也是極高的, 每年有30萬人死于食管癌。地域及生活習慣對其影響是比較大的, 各國食管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也是不同的。我國食管癌的發病率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每年大約有15萬人死于食管癌。男性多于女性, 一般發病多>40歲。食管癌典型的臨床癥狀是進食困難, 進行性咽下生理困難, 開始是對干的食物難以下咽, 逐漸半流體食物下咽困難, 最終發展成對水和唾液也不能吞咽[5,6]。手術對于治療食管癌具有明顯優勢。手術切口對于食管癌患者的康復有較大的影響。傳統治療食管癌的標準切口達近40 cm,有些患者可能要切除一段肋骨, 嚴重損傷胸壁肌層和呼吸肌,影響肺功能, 后遺癥明顯, 如上肢上舉困難、冰凍肩等, 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因此, 減小手術切口對食管癌患者的術后恢復意義重大。有研究表明[7], 小切口手術對食管癌患者的肺功能影響較小, 且手術時間較短, 手術出血量少, 術后疼痛較輕, 利于患者咳痰, 術后上肢與肩關節活動受限制較輕, 恢復也相對大切口手術患者較快[8]。本次研究結果表明, 小切口手術與大切口手術患者組比較, 并發癥發生例數和隨訪1年后復發例數, 小切口手術患者明顯低于大切口手術患者[9,10]。
綜上所述, 小切口手術與大切口手術對食管癌患者的治療效果上無明顯差異, 但小切口手術術后并發癥低于大切口手術且前者術中、術后相關指標更優, 因此, 對于食管癌患者的手術治療, 小切口手術較大切口手術更值得臨床推廣。
[1]謝虹橋.腹部腫瘤術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礙的診斷和治療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09 , 16(17):1345.
[2]路東明, 韓開寶, 張傳生, 等. 胸部小切口在肺癌和食管癌根治術中的臨床應用. 臨床腫瘤學雜志, 2009, 14(5):429-431.
[3]杜仕建, 張秀瓊. 胸腔鏡輔助小切口食管癌根治術的臨床效果觀察. 四川醫學, 2011, 33(10):1633-1634.
[4]徐寶川, 徐美青, 魏大中, 等.電視胸腔鏡下食管癌根治術治療中上段食管癌16例分析.安徽醫藥, 2010, 14(7):804-807.
[5]王慶安, 王海寧, 張海尤, 等.腋下小切口技術在食管癌手術中的應用.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0, 13(4):306.
[6]劉正津.胸心外科臨床解剖學 .山東: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50-51.
[7]劉剛, 王彩珠, 徐寧, 等.單肺通氣時不同潮氣量對食道癌根治術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廣州醫藥, 2009, 40(4):43-46.
[8]姚維深, 劉艷, 羅學平, 等.不依賴胸腔鏡輔助的小切口在食管賁門癌手術中的應用.河北醫學, 2011, 17(11):1437-1440.
[9]張廣平, 王立東, 馮常煒, 等. 食管癌高發區同卵雙胞胎食管、賁門和胃竇活檢組織病理比較. 鄭州大學學報: 醫學版, 2009, 44(1):39.
[10]樊慧, 王立東, 李吉林, 等. 同卵雙胞胎食管、賁門組織p53、PCNA蛋白表達. 鄭州大學學報( 醫學版), 2009, 44(1):3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050
2015-07-20]
511400 廣州市番禺區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