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山 劉恒亮 萬冬宇 耿國英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120例臨床分析
陳文山 劉恒亮 萬冬宇 耿國英
目的探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方法1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60例。對照組采用溶栓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記錄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對比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81.67%;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67%低于對照組的18.33%,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治療中效果顯著, 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急性心肌梗死;老年;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溶栓治療
急性心肌梗死為臨床常見心腦血管疾病, 該病具有發病急、病情危, 且并發癥發生率、致殘率及死亡率較高[1]。對該病患者的搶救關鍵在于開通患者體內相應區域的血液供應, 恢復患者心肌供血, 最終挽救患者生命[2]。本院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 以上患者經由心肌酶譜及心電圖檢查后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 排除內臟、腦部及其他出血傾向者, 排除高血壓病患者, 按治療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6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4例, 女26例,年齡56~75歲, 平均年齡(64.2±3.7)歲;梗死部位:前壁27例, 側壁18例, 下壁15例。觀察組患者中男35例, 女25例,年齡55~76歲, 平均年齡(64.7±3.5)歲;梗死部位:前壁28例,側壁17例, 下壁1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梗死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溶栓治療行尿激酶靜脈滴注,并于12 h后行低分子肝素鈣皮下注射, 2次/d, 4000 U/次,后給予阿司匹林口服, 200 mg/d, 連續治療7 d。觀察組采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對患者右股動脈穿刺后置入動脈鞘,并于注入肝素2000 U后進行動脈造影, 后對患者梗死血管分支進行確認, 注入肝素5000 U;采用導管指引, 將導絲引入病變血管遠端, 后利用氣壓球囊進行病變血管擴張, 實施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及經皮冠狀動脈內血管成形術。
1.3 觀察指標和療效判定標準[3]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綜合治療情況, 記錄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 心電監測顯示正常;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好轉, 心電監測情況改善較好;無效:臨床癥狀未消失或病情進一步惡化??傆行?(顯效+有效)/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或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無效例數4例, 治療總有效率93.33%;對照組患者治療無效例數11例, 治療有效率81.67%, 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中, 過敏1例, 出血2例, 室性心律失常1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67%;對照組患者中, 過敏4例, 出血4例, 室性心律失常3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8.33%。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心肌梗死為臨床常見疾病, 在老年患者中的發病率和致死率較高[4]。臨床研究表明, 該病癥主要是由于心肌細胞大量死亡, 從而造成心臟血液供應量減少, 最終造成心肌梗死。臨床對于該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溶栓治療及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兩種方式。其中溶栓治療為以往臨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方法, 但是對于老年急性患者來說, 由于其禁忌證較多, 采用溶栓治療很難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5]。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患者創傷小、恢復速度快的優點, 能夠有效幫助患者解除心臟血管狹窄及梗死的動脈血管, 能夠在短時間內重建心肌血液流通, 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血情況。在采用該種方法治療過程中, 需要其可能造成的并發癥(心房纖維性顫動)加以注意, 降低患者心臟驟停或者是猝死的可能性, 所以在治療過程中應嚴格做好相應除顫及心電監護工作。
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60例患者采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取得了較高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67%,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6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33%, 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療效顯著, 能有效提升治療有效率并減少患者不良反應, 具有較高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1]張令剛.老年高危急性心肌梗死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臨床轉歸的研究.中國實用醫刊, 2011 , 38(7):55-56.
[2]史沛, 茹鳳娟, 趙毅, 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療效觀察.中國醫學創新, 2013, 10(22):423-425.
[3]張健瑜, 梁茜, 蔡煒標, 等.急性心肌梗死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N末端腦利鈉肽前體濃度與左室重構、心功能變化的研究 . 中國生化藥物雜志 , 2012, 33(6):863-865.
[4]劉宇. 52例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臨床觀察.中外醫療, 2011, 30(5):36.
[5]張鴻雁, 張傳海, 夏立斌, 等.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介入治療的臨床分析.國際心血管病雜志, 2010, 3(22):1880-188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142
2015-07-02]
450000 河南省鄭州人民醫院心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