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芳
(惠州學院,廣東 惠州 516007)
當今國際服裝的舞臺上,設計師的創意設計天馬行空,讓人目不暇接。在贊嘆秀場中每一次驚艷的同時,也可以從中感知最新的流行風向標;但有些創意僅僅在舞臺上出現幾十秒就完成了終生使命,因為制作創意服裝的成本較高,不宜批量生產。這與人們對新奇事物高度追求、款式開發的數量要求空前高漲形成反差,因此,面對大眾流行需要做的是將更多有價值的藝術創意結合生產技術[1]。讓夸張適度,讓這些無比新奇、充滿魅力的元素零距離地帶給更多的消費者,縮短T臺與現實的差距,讓新元素在不同檔次的服裝中廣泛流行起來,這也是檢驗成衣設計師捕捉創意元素、釋放流行趨勢轉化能力的標準。
本文分析了服裝創意元素的特點及其批量生產的難度所在,針對性地研究出保留創意并使其易于生產的轉化方法。同時根據市場劃分,提出轉化方法在運用于不同成本及流行檔次的服裝時的差異性。
創意(creative idea)就是有創造性的意念[2]。創意服裝是指在服裝構成或設計上富有創造性的想法,創意服裝設計旨在于新,在于通過藝術設計創造有意味的形式,產生獨特的意境[3]。成衣(ready-towear,譯自法語 Pret-a-p″rter″)作為現代人類文明及生活方式的產物,是由服裝企業按標準號型批量生產的服裝成品。從概念上可以看出,二者的出發點不同,結果自然不同。很多創新手法沒有在成衣中生產,因為不計成本的追求創意會使成衣生產商不堪重負,所以,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將創新元素巧妙地轉化運用于成衣工藝,使其同時具有創意性和服用性,并可批量生產。
標新立異的創意服裝絕非常見的服裝款式,至少應具有以下3個特點之一:造型夸張且結構復雜、非服用材料、工藝特殊,這既是服裝的創新之處,同時也是難以通過紙樣打板、工藝縫合而進行成衣生產的3個方面,因此,本文針對這3個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開創出以下轉化設計方法。
創意服裝的夸張造型往往通過拉長或夸大比例來實現,在舞臺上讓人感到震撼與新奇,但它們也是讓人們在生活中穿著不舒適的部分,且難以加工和批量生產。如果既想保留創意服裝的風格特色,又要保證其實穿性,就要對造型進行縮小和簡化。
如圖1(a)是英國設計師Gareth Pugh設計的未來風創意款式,既有夸張的造型又有強烈的結構感,但若作為生活著裝過于舞臺化和戲劇化,也不舒適和方便。運用縮簡法將其廓形收小,并將結構塊簡化,得到圖1(b)的時尚外套。外套的款式簡潔,手法秉承創意款中的風格及手法,但沒有多余輪廓;同時結構塊的數量減少,塊面大小、長短有著節奏美的比例變化;另外,塊面符合人體立體結構,無需省道,實穿性強又具有新意。由此方法可以發展系列裝的設計,得到圖2所示的外套及連衣裙的款式。圖中均是縮簡了創意款的內容,利用不規則的分割結構延續了創意特點及手法形式[4],更大地創造出原有創新點的價值,可以廣泛流行。

圖1 創意裝及成衣Fig.1 Creative clothing and ready-to-wear.(a)Creative clothing by Gareth Pugh;(b)Ready-to-wear by Gareth Pugh

圖2 縮簡設計Fig.2 Reduction design.(a)Example 1;(b)Example 2;(c)Example 3;(d)Example 4
圖3示出創意連體服與連衣裙。圖3(a)展示了極具視覺沖擊的連體服裝,夸張的外輪廓和奇妙的條紋構成是2個創新點,但它的廓形并不適合作為日常裝,也很難找到同樣條紋的面料。運用縮簡法,先將服裝外輪廓設計為常見款式,再選用條紋面料按照圖中的線條排列思維,簡化后可得到圖3(b)所示的簡約卻不簡單的連衣裙。在胸前用4個有45°角的三角裁片,八邊車合成一個回字。其構思巧妙,秉承了圖3(a)中線條的組合手法,同時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圖4(a)為這款的結構示意圖,箭頭所指是條紋方向,由此方法還可以進行延伸設計得到圖4(b)、(c),其構思均來源于圖3(a)??梢?,設計師需要具備較強的概括和提煉能力,將復雜的創意元素簡單地運用,同時將藝術技巧與技術能力融會貫通[5],使服裝的典型特點利于批量生產。

圖3 創意連體服與連衣裙Fig.3 Creative conjoined clothes and dress.(a)Creative coverall;(b)Dress
非服用材料(紙、塑料等)制成的服裝[6],存在易損、不可洗滌或不透氣等問題,不具備實穿性,也不適合批量生產。需要做的是將非服裝功能轉化為成衣時尚[7]:第一,將非服用材料轉換成服用面料,這要求設計師了解服裝風格,熟悉面料特點,選用可以符合服裝風格又可以體現款式造型特色的面料。第二,將多余部分轉移為必要結構。在非服用材料部分造型明顯、同時是特色元素的情況下,只是將其去除,會使服裝因缺少視覺魅力而變得索然無味,所以應保留其造型特點并轉移位置,使之成為服裝造型的必要部分。

圖4 縮簡設計系列Fig.4 Series of reduction design.(a)Structural representation;(b)Reduction design 1;(c)Reduction design 2
如圖5所示的創意上衣,分析其設計特色,可以提煉出金屬翅膀、露肩層紗、大泡泡袖3個元素,這些元素正是夸張、不舒適、無法批量生產的問題所在。圖6示出了3個元素的轉化方法及過程。首先將金屬轉換為服用材料,然后判斷翅膀屬于多余結構,而露肩的位置又缺少結構,可將翅膀轉移到肩部使之成為服裝的必要部分。為了保留翅膀的造型特點,需要利用刺繡、鏤空、印花等不同的工藝手段使面料具有翅膀形象。同時,大體積的層紗和泡泡袖應做縮簡處理,使其成為易于批量生產的少層紗和小泡袖。至此,這款創意服裝中3個既是特點又是問題的元素均轉化完畢,轉化結果如圖7所示。將翅膀形作為前后裁片,既美觀新穎,又可以起到肩帶式的支撐作用,是必要的功能性結構,這就使創意裝在保留特色元素的基礎上轉化為成衣。
部分創新元素是通過非常規的制作方法實現的,這是無法進行成衣生產的最大問題。設計師需要在服裝設計中尋求創意性與實用性的平衡點[8]。擇優方法即是指在服裝的多個創意元素中選擇一種運用到成衣設計中,選擇的標準為:首先要易于生產,其次要具有看點和流行度。

圖5 創意上衣Fig.5 Creative blouse

圖6 轉化與轉移方法分析表Fig.6 Analysis sheet of transfer
圖8(a)為以鳥為靈感的創意服裝,其中羽毛部分手法新穎,層次感強,更重要的是,羽毛的規律形狀適合利用激光切割技術進行批量生產。激光切割技術是利用激光照射到加工物上的能量在短時間內的高度集中,瞬間使物質融化和汽化,對皮革、聚酯等材料進行非接觸式高速切割、鏤空,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的優點[9],因此,對羽毛形狀的批量加工簡單、快速,符合成衣生產要求,如圖8(b)所示。作為T恤的設計點,也可對羽毛部分進行進一步設計:根據T恤的淺灰色,將多層羽毛做了灰調顏色的深淺漸變,既協調統一又豐富了視覺效果,這樣,具有創意元素的流行成衣便快速呈現出來。
圖案化是簡單有效的創意轉化方法,可以將一切特殊、立體、復雜的工藝問題迎刃而解,并鮮明地保留原有元素。此方法適用于制作工藝復雜、色彩多變、層次豐富的創意服裝。如圖9(a)為細節繁多、色彩鮮明的連衣裙,它的創新之處是通過不同面料的鏤空和折疊形成圖案效果,但復雜的工藝并不適合批量生產,因此,將連衣裙較有特色的圖案效果保留,省去鏤空和折疊的制作方法,將其平面化并進一步簡化,作為特色圖案定做面料,然后生產加工出類似視覺效果的連衣裙,如圖9(b)所示,它既帶有圖9(a)的圖案特色,又只是簡單的裁片縫合,適于大批量生產。

圖7 翅膀轉化與轉移設計Fig.7 Design of transfer for wings.(a)Design of transfer for wings 1;(b)Design of transfer for wings 2

圖8 創意上衣與擇優設計Fig.8 Creative coat(a)and picking winners(b)

圖9 創意連衣裙與平面化設計Fig.9 Creative dress and planarization.(a)Creative dress;(b)Planarization
根據市場流行度,服裝可以劃分為大眾服裝、流行服裝、時尚服裝、前衛服裝以及落伍服裝[10]。其差異在于創意元素與流行元素的多少。按檔次可分為高級時裝、高級成衣、品牌成衣和大眾成衣[11]。其差異主要在于各種成本的不同,這些成本包括面輔料、工藝和款式設計等。不同類別的成衣中創意元素與成本高低存在明顯差別,因為成衣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生產活動,所以要根據成本定位控制創意元素的多少[12]。
設計師需要根據成本要求進行成衣轉化檔次的定位,決定創新元素的運用程度。如圖10所示的創意服裝,立體感強,具有藝術性和夸張性,設計師需對夸張部分運用縮簡、轉換等方法,將其轉化為成衣。根據成衣的定位,應轉化出流行層次的差異性。

圖10 創意服裝Fig.10 Creative clothing
圖11示出不同創意元素的保留程度及工藝復雜情況。當轉化定位為時尚前衛的高級成衣時,工藝成本可相對較高,創意手法可被充分保留,如圖11(a),運用尖角元素與服裝原型結構結合,并根據此特色進一步進行下擺的輪廓呼應設計;當轉化定位為時尚流行的品牌成衣時,成本適中,將尖角融入常見的連衣裙款中,如圖11(b);當轉化定位為大眾流行的大眾成衣時,成本較低,將尖角少量的應用于常見款式中即可,甚至做平面化的圖案處理,如圖11(c)。在不同的檔次定位及成本控制下,創新手法不同程度的保留,不斷縮小、簡化。設計師應在不同檔次定位中運用不同程度的轉化手法。

圖11 成衣轉化的3個層次Fig.11 Three levels of conversion of ready-to wear.(a)Level 1;(b)Levels 2;(c)Levels 3
創意是人類無比崇尚并不斷追求的,成衣是最廣泛的流行,將創意元素更多地運用在成衣設計中真正體現創意的價值性,也是當今消費者所期望的。創意服裝中的每個特色元素都是智慧的結晶,它們具有轉化空間,有著再創造的無限可能。作為設計師,應該具備捕捉并轉化創意元素的能力,靈活地運用縮簡、轉換、轉移,擇優及平面化等轉化方法。同時,應該更多地了解成衣,掌握成衣檔次,準確地定位;應該給成衣帶來新視覺,發揮每個創意在成衣中的魅力,使其更大范圍地流行。這是設計師需要具備的重要素質和能力之一,也是帶給消費者更多新意和更多精彩的途徑。
[1]眭建華.紡織品創新設計的方向思維法[J].紡織學報,2013,34(2):86 -90.SUI Jianhua.Directional thinking method for innovative design of textile[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3,34(2):86-90.
[2]管麗萍.談談成衣創新設計[J].遼寧絲綢,2012(3):55.GUAN Liping.Talking about innovative design of readyto-wear[J].Liaoning Tussah Silk,2012(3):55.
[3]梁惠娥,李卉,顧鳴,等.藝術染整造型特色在創意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0(2):96.LIANG Huie,LI Hui,GU Ming,et al.Application of formative feature of artistic dyeing and finishing in innovative costume[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10,10(2):96.
[4]蔣紅英.非常規分割線的構成方法及其創意[J].紡織學報,2014,35(6):105.JIANG Hongying.Research on techniques and creations in unconventional structure line[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4,35(6):105.
[5]李寧.服裝創意設計與技術的關聯性[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314.LI Ning.Relationship of design and techniques for creative clothing[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12(12):314.
[6]王麗霞,郭美情.非服用材料在創意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3(5):79.WANG Lixia,GUO Meiqing.Application of material not for clothing in creative fashion design[J].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5):79.
[7]尹紅.功能·時尚:服裝設計的功能性時尚創意方法研究[J].美術大觀,2014(7):126.YIN Hong.Function·Fashion:Research of creative method for functionality of fashion design[J].Art Panorama,2014(7):126.
[8]孔建慧,李明子.淺談“創意服裝”與“實用服裝”的異同[J].藝術與設計,2011(12):111-113.KONG Jianhui, LI Mingzi. A simple approach of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creative dress″and″practical dress″[J].Art and Design,2011(12):111-113.
[9]張文君,李思益.激光技術及其在皮革工業中的應用[J].皮革科學與工程,2005(12):35-37.ZHANG Wenjun,LI Siyi.Research on an automatic laser systems for leather cut[J].Leath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5(12):35 -37.
[10]吳曉菁.服裝流行趨勢調查與預測[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9:81.WU Xiaojing.Investigating and Forecasting for Fashion[M].Beijing:China Textile & Apparel Press,2009:81.
[11]沈雷,張帥,唐穎,等.品牌個性維度在針織毛衫產品設計定位中的應用[J].紡織學報,2013,34(7):144.SHEN Lei, ZHANG Shuai, TangYing, etal.Application of brand personality dimensions in design positioning of knit woolen sweaters[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3,34(7):144.
[12]白瓊瓊,寧俊.成衣服裝品牌形象評價體系研究[J].紡織學報,2013,34(12):126-130.BAI Qiongqiong,NING Jun.Study on ready-to-wear brand image evaluation system[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3,34(12):126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