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梅香 王 強
(江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77)
蔣巷鎮位于南昌市南郊,與南昌市中心僅一江之隔。蔣巷鎮號稱江南“魚米之鄉”,境內資源豐富、環境優美、土質肥沃、溝渠縱橫、水系發達。
(1)優勢。農業產業化程度高,帶動三產發展。蔣巷鎮作為南昌市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號稱“江南產糧第一大鎮”。目前已擁有國家級龍頭企業1個,省級龍頭企業6個,市級龍頭企業7個,農業專業合作社81家。同時,建立了國鴻生態園、湖光山舍、仁達山莊等休閑農業觀光基地,讓傳統農業走進現代都市人的休閑生活,帶動了生態農業體驗、鄉村休閑旅游業等第三產業發展。
毗鄰南昌市中心城區,鄉村旅游潛力巨大
蔣巷鎮與南昌市中心僅一江之隔,應充分發揮蔣巷作為南昌市近郊城鎮的區位優勢,依托自身農業資源和鄉村景觀資源,發掘鄉村旅游資源。
(2)劣勢。旅游資源開發不足。蔣巷鎮雖然休閑農業旅游資源豐富,但多數資源未有效開發利用。總體看來觀光農業的開發還停留在初級階段,產品開發單一。
文化內涵挖掘不夠。表現在優質旅游資源分布相對零散,鄉村休閑體驗旅游產品挖掘深度不夠,未充分利用區域內的水陸交通條件,未充分發揮休閑農業旅游的教育科普價值。
(3)機遇。2005年福銀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并在蔣巷設立高速互通,極大的改善了蔣巷鎮對外交通條件,極大的促進了農業開發及鄉村旅游的發展。
(4)挑戰。近年來,隨著南昌市經濟的迅速發展,安義、靖安、奉新、余干等周邊縣市先后提出將其建成“南昌后花園”的構想,成為南昌人休閑旅游的勝地,它們都渴望搭上南昌這趟旅游經濟快車,這對蔣巷乃至南昌縣的休閑旅游開發而言無疑是一種挑戰。
(1)發展思路。按照“錯位發展”和“全產業鏈構建”兩條思路展開,第一,采取錯位發展思路,發展有自身產業優勢的產業。以及結合自身的生態資源優勢,發展南昌缺乏的鄉村休閑旅游;第二,全產業鏈構建思路,把農業由一個“產品生產”變成“整體經營”,把農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構建起“優勢農產品生產+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品牌銷售及終端銷售+農業休閑度假”的農工商旅全產業鏈體系。
(2)產業發展策略。第一產業:高效農業特色化、規模化。推進高效農業特色化,在種植業方面,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增加蔬菜、瓜果等高效經濟作物面積,大力發展多種經營;以農業園區建設為載體,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加快農業園區和養殖農場建設,引導農業向規模方向發展;重點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擴大農產品銷售市場。第二產業:培育綠色食品加工業,發展成為南昌市的現代農產品加工基地;逐步轉移淘汰建材、機械加工制造等行業。第三產業: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完善旅游基礎設施。一是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開發旅游文化產品,以“體驗自然生態,暢流農家樂境”為主題,呈現“游蔣巷休閑農莊,品特色農家食品,賞濕地候鳥美姿,觀農業科技文化”的旅游特色。二是完善旅游基礎設施配套,進一步提升旅游服務功能,注重旅游品牌宣傳推介和形象塑造。
(1)鼓勵發展類:。現代農業:農作物良種成果轉化基地建設,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
先進制造業:旅游食品的生產銷售;環保包裝材料的開發及生產。旅游休閑業:工農業科技觀光旅游項目;參與性強的科普、游樂場等特色旅游項目;旅行社、星級酒店、賓館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特色旅游商品的創意開發;教育培訓機構。
(2)限制和改造類。勞動力密集性產業,如紡織服裝、家具制造、建材等領域。
(3)淘汰禁止類。主要是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比如鋼鐵、造紙、水泥、電解鋁、選礦等產業。
規劃將全鎮分成三大產業片區。鄉村休閑旅游區:主要由高梧、葉樓、洲頭、垾上、河邊、柏崗山村、蔣巷和山尾村構成。通過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環境整治力度,開發以農家樂、農業觀光、戶外休閑、運動養生等為特色的旅游休閑產業,形成服務于南昌市的城郊型鄉村休閑旅游產業片區。
現代農業示范區:主要由北望、白岸、山尾、滁北、三洞、聯圩、立新、五豐、勝利、玉豐村構成。依托龍頭企業,依靠科技支撐,積極開展糧油、果蔬、水產、畜禽等農副產品的產地初加工、精深加工,發展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現代生態農業,打造南昌市優質“菜籃子”產品供應基地和配送中心,乃至江西省面向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的農副產品物流集散、分撥、配送中心。鄱湖濕地科教區:主要由玉豐村和南昌縣飛地構成。在保護原有生態濕地系統的基礎上,規劃配建濕地博物館、科研站以及適度容量的旅游服務設施,完善交通、水電等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充分展示濕地資源和濕地景觀,進一步開發其科研、教育、影視、旅游等功能。
本文研究通過SWOT分析法,通過分析蔣巷鎮自身的優勢和劣勢,以及面臨的機會和挑戰,按照“錯位發展”和“全產業鏈構建”兩條思路展開,研究確定了未來的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和產業布局。
[1]章政.上海市郊區小城鎮產業發展模式研究.農業經濟問題,2005(9).
[2]高文香.新農村建設與鄉村旅游發展系統的互動機制研究西南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