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樂
圖+張玉婷 劉汪洋 羅大萬 徐劍曹越皓 姜林 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左右頁圖:最初,聊殤組織城市徒步,只是為了自己鍛煉身體,體驗徒步的樂趣,但是當他組建了步量群,開始召集大家來參加活動,隨著參加的人越來越多,他的想法發生了變化,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與其一小部分人玩,不如盡量多組織些人來分享徒步的樂趣,以響應和推廣國家所提倡的全民健身運動。
在我看來,城市徒步和野外驢行在本質上并沒有很大的區別,這里雖然沒有險要的山峰,也沒有湍急的河流,更不需要穿越無人區,抑或是擁有超人般的體力和重裝備,但是徒步城市就像是閱讀一本好書,古巷、新道、高樓、人群、車流,如一頁章節、一段行云流水的文字……情到深處,何嘗不是令人歡愉之事。
——馮樞
每到夜幕降臨,在沙濱路便會遇見一群人,他們穿著運動鞋,背著背包,有說有笑,即使入冬,他們仍然頂著寒風“暴走”。他們的身影,在行人并不多的路上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在隊伍中,有個戴著麥克風的高個子男人不時招呼大家:“后面的跟上哦,前面的要照顧后面的,不要走太快了!”發現有小女生落單了,高個子就跑上前說:“妹妹,加油哦,一會兒冷了記得把外衣穿上!”
在這寒冷的冬夜,他們為何而聚集?又準備走向哪里?筆者上前打探后才得知,原來他們是城市暴走族,每周二和周五的晚上,他們都會相約一起在重慶城區中徒步穿梭。據了解,這群都市暴走族聚在一起已有四年多時間,發起者就是高個子——“聊殤”。
聊殤,真名叫馮樞。第一次驢行是在1999年,跟幾位朋友一起野外背帳篷走了幾天,他覺得很有意思,于是就經常出去驢行。2002年,聊殤與隊友從貴州出發穿越江津四面山,三天三夜的重裝徒步,讓聊殤從驢行菜鳥蛻變成為經驗十足的資深老驢,此后他保持著一年3~5 次的驢行頻率,后來即便是工作繁忙,每年也要走1~2 次。一直到2011年某一天,還是個普通食品推銷員的他,在沙坪壩區天星橋某超市拿到十多公斤的退還貨物后,因為堵車,突發奇想地從天星橋徒步13 公里回到觀音巖。回憶那一次徒步的經歷,聊殤說:“第一次感受到在城市中步行的魅力,在我看來,在城市里面徒步和在野外行走,本質上并沒有很大的區別。而且城市行走特別適合像我這樣時間不多、錢也不多的人。”這種成本低并且說走就走的徒步方式深深吸引了聊殤,于是他開始了自己的城市徒步之旅。
最初,在城市中的徒步生活只有聊殤自己一個人,逐漸地,他開始發動朋友一起走。兩三個被他感染的朋友,加入了城市行走的隊伍。“為了召集更多人加入我們,我們建了名為‘步量重慶城’的群,最開始只有四個人。”聊殤說,他希望能吸引到更多的人來參與,于是在市內一家著名門戶網站和論壇連續發帖征集愛好者。但是,帖子發了三周,組織了三次活動,沒有一個人響應。第四次活動,終于有兩個人報名,人雖然少,但對于聊殤來說是巨大的安慰,至少證明有人在關注這樣的運動方式。兩個月后,參與者變成30 多人……4年后的今天,“步量重慶城”已經發展成為擁有29個QQ 群、每次活動參與者300 人左右、群員人數過萬人的徒步王國。
左右頁圖:聊殤帶領步量重慶城所走的路線就是重慶大大小小的街道,有些是天天路過的,有些是不為人知的角落。
不過在自己建立的這個徒步王國里,聊殤充當的可不是國王的角色,而是一個全職“管家婆”。或許有人會想,像聊殤這樣愛徒步的人,一般都會是有錢又有時間的富人,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聊殤說,父母都是普通重慶人,妻子在商城代理一個化妝品品牌,賺的錢僅能養家糊口。他曾是食品推銷員,為了有更多時間處理徒步團隊的事,后來選擇了辭職。“我盡量帶孩子,做家務,目的是封住妻子的嘴巴。”聊殤說,每天大部分時間泡在QQ 群或是活動中,妻子也有怨言。所以,一旦妻子開始嘮叨,他就拿著拖把、掃帚做家務,或抱孩子溜達。“家人說我不務正業,但我認為這就是我的愛好,我想做的事。步量重慶城團隊,必須有這樣一個管家婆。”聊殤扳起指頭細數了群里各種各樣的雜事,活動組織、線路設計、給參加者準備服裝、買小禮品、每次活動營造氣氛……都是他親力親為。
在聊殤所走過的線路里,沒有非要翻越的險要山峰,也不必跨越湍急的河流,更不需要穿越無人區,或者是擁有超人般的體力和重裝備,只需要一雙好走的鞋,一身輕便的衣服,足矣。每次走的路線就是重慶大大小小的街道,有些是天天路過的,有些是不為人知的角落。聊殤認為參與性是城市徒步的核心,門檻低、安全性是保證參與性的前提。就野外徒步而言,刺激和危險是成正比的,所以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參加,而城市徒步則不同,只要是熱愛運動的都可以參加,所以算是另一種驢行,也可以說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說走就走”也是野外徒步所不能取代的,野外徒步對隊員的身體素質要求很高,出發前要有很長的準備時間,但城市徒步則不需要,據聊殤介紹,每周兩次的城市徒步活動已慢慢成為了“步量重慶城”群員們的習慣。“很多朋友到了周二和周五的時候就知道晚上要徒步了,上班的時候就把鞋子、褲子等徒步裝備準備好,下了班就直接過來。”
現在,“步量重慶城”不再只是一個小小的興趣部落,而是發展成了重慶最大的社會群體活動組織,組織的活動也有了更深遠的意義。步量重慶城不只是找一條路線去行走那么簡單,而是在行走過程中加入很多娛樂活動,除了城市徒步,還會有爬山、跑步、健身、公園游、長線旅行、露營、穿越、球類運動、公益等方面的活動。聊殤堅信,城市徒步的意義,不是挑戰極限,而在于享受生活,更愛自己生活的城市。
對于聊殤而言,自己的故鄉重慶是成就他夢想的搖籃,若不是重慶或許他不會對城市行走這么著迷。他說:“如果是在別的城市,或許我會認為城市行走就是散步,毫無挑戰性,而重慶則不同,它有太多得天獨厚的優勢。”的確如此,坡坡坎坎的重慶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城市,最大的內陸半島城市,其獨特的地理環境決定了重慶有平原城市無法企及的大山大水景觀,江河分割、山體分割造就了重慶獨特美麗的城市風景。這樣的地形地貌決定了重慶總在不停地上坡下坡,特別適合徒步。另外,重慶主城除了兩江四岸的濱江路,還有南山、歌樂山、縉云山等徒步線路,有豐富的人文景觀,能將碎片化的景觀連成一條線,為徒步增加趣味性。
左右頁圖:在慶有很多地方適合行走,濱江路、山城步道以及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園,都是聊殤的運動場。
聊殤可以說是所有驢友中的異類,他不追求刺激,也沒有征服自然的欲望,他的行走有著自己的意義。今年聊殤帶領步量重慶城走遍了重慶的各個角落,每一次行走都不只是單一的穿越與征服,而是通過各種形式,讓人們愛上行走更學會享受生活。一年的時間聊殤組織了90 多次城市徒步,30 余次跑步,50 余次公園游,20 多次爬山,10 余次游泳,10 余次超過40KM 的毅行,10 余次戶外露營穿越,10 余次公益活動,還有一次百公里毅行和羽毛球比賽。聊殤一直強調,組織這么多次活動,真正有意思的不是地方,而是人。他說,人是群居動物,都是有交友愿望的,人對了頭,走什么地方都會顯得與眾不同。但隊員們走路走出了感情,這卻是聊殤始料未及的事情。
作為“步量重慶城”的管家婆,對于群員的感情問題,聊殤一向堅持自立自主的原則,他并不希望“步量重慶城”變成了婚介聯誼活動,若是群員中真的有情投意合的人他也支持,但那種帶著強烈的“婚介”目的的人他是直接拒絕的。“或許在行走的過程找到愛情,也是城市徒步最接地氣的表現吧。”聊殤笑著說。
當筆者問及他今年比較難忘的一次行走經歷時,聊殤直言也和愛情有關。2015年11月11日,光棍節,在聊殤眼里這個“雙11”不是單身狗的自艾自憐,也不是網購的狂歡,11月11日象征的是用雙腳行走。其實,在國外,很多民間組織都把這一天稱為“徒步節”,這一天是徒步愛好者的盛宴。所以,聊殤決定在今年“雙11”繼續用行走的方式組織一次中西結合的活動,主題就是“行走的力量之脫單”,這里的“單”不僅僅是單身的意思,而是行走不再孤單一人。
左右頁圖:多在城市里面走走,那些不太熟悉的路線也會慢慢清楚,用腳步來丈量城市可以更了解這個城市,更不要說山城的美麗的景色,鍛煉身體的同時又賞心悅目。
徒步的當天,由以往的單線競走改為了八線競走,意在讓更多人加入進來。和以往的競走活動一樣,決出冠、亞、季、殿軍組,每組抽出相應獎品。另外,到達終點的每位朋友還將贈送一份紀念品。活動結束后,“管家婆”聊殤也難得八卦了一回。據聊殤統計,當天“脫光”的群友應該有3~5 對,有后續機會的應該也有8~10 對。
明年,聊殤和他的徒步王國將繼續在重慶這座城市里行走,計劃組織超過250 場的活動,參加總人數要超過3.5 萬人。其中包括城市徒步100 次、公園游40 余次、爬山30 次、毅行10 余次、公益活動10 余次、穿越露營活動20 次,其他活動30 余次,另外還有周年慶、團年、球類比賽、百公里毅行、城市定向等大型活動。
推廣全民健身運動是2016年聊殤的最大目標。在他的計劃清單上,南山、歌樂山、抗戰舊址、商業中心、古鎮小巷都一一在列,只要在這個城市有的地方,他都會去,只要是想了解這個城市的人,他都歡迎。在這份清單上,筆者發現,明年聊殤要走的很多線路都是以往走過多次的。問及為什么還要繼續再走一次?聊殤解釋說:“行走,其實是最好的閱讀。城市就像一本書,古巷、新道、高樓、人群、車流,如一頁章節、一段行云流水的文字,情到深處,何嘗不是令人歡愉之事。當然一本好書是要花時間看的,就像每一次行走,都會遇到不同的人,感悟不同的心情。”
新年將至,聊殤還有一個心愿,那就是有更多的機會用行走來做公益。他堅信給一個城市帶來正能量,才是行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