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延慶 黃夢星
(1.陜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編研中心,陜西 西安 710075;2.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陜西 西安 710055)
目前,西安市正處于大力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時期,而站區建設與軌道交通的土地利用之間的協調發展可以促進站區的經濟發展,同時還可以減小該地段內的交通容量。但是,在當前西安市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中,仍存在一些問題。為此,本文在借鑒相關案例基礎上,試圖研究如何通過協調站區建設與軌道交通之間的關系,來發揮該地區的綜合效益,提出適合南稍門地區的規劃對策。
西安地鐵2 號線南稍門站與軌道交通的土地利用之間不協調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1 軌道交通車站與周邊地區的土地利用模式之間的矛盾。軌道交通車站的設置與周邊地區的結合力度不夠,其中周邊地區的功能布局和開發強度與軌道交通車站位置關系存在矛盾。缺少從宏觀到微觀系統性的分析,需要明確“軌道交通與土地利用協調發展”的規劃理念。
1.2 軌道交通車站的設計與周邊城市環境不協調。軌道交通車站周邊的環境品質低下,忽視軌道交通與城市功能的協調性。車站地區的公共空間環境、地下空間利用等方面還不夠完善。如乘客換乘不便、車站上下銜接不夠、指示標志不明確、構筑物的景觀設計缺乏新引力等。從規劃設計層面來看,軌道交通車站的設計在整體性、人性化和管理等其他方面還有很大的剩余空間。
2.1 香港。香港的環球貿易廣場位于地鐵九龍站交通樞紐,是亞洲舉足輕重的大型購物商場,積極引進零售商和提供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并吸引國際知名品牌在此設立旗艦店。
除此之外,香港地鐵的建筑設計也很有特色。在每一個地鐵站臺的出口地鐵公司都蓋了很多特色建筑。另外,隨著地鐵的完善和地鐵文化的成熟,它在乘客的心目中早已不再僅僅是一種普通的交通工具,而是令人驕傲的藝術長廊。
2.2 上海。上海的地下空間開發主要是開發地下綜合體的模式,其中比較突出的是徐家匯人民廣場、上海火車站等地區。在徐家匯人民廣場,兩層地下空間辟出南商場,利用車站兩側和地下街道空間辟為北商場,由南北商場構成徐家匯地下商城。
2.3 啟示
1)便捷的軌道交通體系和合理選擇軌道交通線位、站位可以緩解城市交通的擁擠。2)混合的土地利用模式,充分利用停車場、部分車輛段等開發地下商業,集約土地。一般情況下,城市中的公共建筑都是作為城市中重要的空間節點,位于軌道交通站點地區的輻射范圍內。3)以人為本,重視站點地區的相關設施的特色化設計。
3.1 南稍門站概況。二號線從西安鐵路北客站向東北方向延伸至草灘陳家堡,為西安市南北向主客流走廊。南稍門站位于地鐵2 號線南段,地處城市中心鐘樓站和小寨站的過渡地帶,是規劃的地區級公共服務中心。南稍門站周邊現狀用地功能較為復雜,基礎設施條件較差,整體環境品質一般,為實現軌道交通引導提供較好的條件。
3.2 整體規劃設計對策
3.2.1 優化調整周邊土地利用。南稍門地鐵站點所在地區作為:和諧、繁榮、宜居、便捷的公共中心。結合TOD 理論發展公共交通運輸,更加強調混合性的用地功能,而不再是進行純粹的低層商業開發。
3.2.2 以步行為主,結合公共交通的交通環境。安全便捷、舒適高效的人行交通結合公共交通是更多人選擇的出行方式。商業、居住、娛樂都在步行半徑范圍內的模式,更大程度上解決交通擁擠的問題。在地鐵出入口附近設置公交車停靠站、出租汽車停車位、自行車庫及地下車庫等,以最簡單的換乘流線實現不同交通方式的無縫銜接,提高軌道交通的吸引力。
3.2.3 綜合利用地下空間。最集約高效的土地利用方式非地下空間的綜合開發莫屬,而且這種案例已經被成功的應用到了現實生活中,它的開發方式是將商業、娛樂、交通結合的一體化模式,如換乘、地下停車、餐飲、商業以及一些休閑場所通過換乘空間的交通廊道連接起來,這樣就可以成為一個綜合的開發區域。香港的地鐵九龍站和上海的徐家匯人民廣場等。
3.2.4 塑造高品質的站區景觀環境。塑造軌道交通車站地區特色的城市景觀環境是站區整體協調開發的重要條件之一,方便人流疏散,利于軌道交通的引導。案例表明,在人流集中的軌道交通車站地區塑造宜人的景觀環境設計的核心目的是為了增強站點所在地區的吸引力。
綜合上述,西安市地鐵2 號線南稍門站地區的整體規劃設計對策為:
1)綜合利用車站周邊的土地,通過公共交通連接公共中心,強調車站地區混合性的用地功能。2)安全便捷、舒適高效的步行交通環境,保證站區內的公共服務設施符合步行服務半徑。3)綜合利用軌道交通的地下空間,集約利用土地資源。4)塑造高品質的景觀環境,增強軌道交通的吸引力。
在對軌道交通站點地區的整體規劃設計中,不僅僅需要將軌道交通與周邊用地協調起來,從而優化協調土地利用,還需要軌道交通、土地利用等其他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同時還需要完善管理機制,在規劃審批過程中,更需要保證規劃設計與規劃審批之間的密切聯系。
[1]劉金玲,曾學貴,基于定量分析的城市軌道交通與土地利用一體規劃研究[J],鐵道學報,2004,26 (3):13-19.
[2]西安市地鐵,http://baike.baidu.com/view/540943.html.
[3]陳衛國,地鐵車站周邊地塊合理開發強度之初探_ 由深圳市軌道交通二期工程詳細規劃說起,現代城市研究,2006,08.
[4]王荻,城市軌道交通規劃與城市規劃的互動關系,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