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益浩 趙錦輝
(1.江蘇省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江蘇 南京 210036;2.江蘇優聯環境發展有限公司,江蘇 南通 226000)
2009年9月國務院應急辦出臺了《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指南》,這是國內專門用于規范全國各領域應急演練活動的指導性文件,主要闡述了演練的分類、組織、實施及評估等幾個方面,是各地開展應急演練工作的指導性文件。近年來,我省緊緊圍繞應急管理的基礎性工作,積極探索開展各類環境應急演練,從轉變思路、提高創新上下工夫,取得了一些經驗,同時對未來的演練工作提出一些新的思考。
環境應急演練是指各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針對區域地理環境和污染等實際情況,假象和設計特定的突發環境事件情景,按照各類環境應急預案所規定的職責和程序,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內,組織相關環境應急人員與群眾執行環境應急響應任務訓練并參與演習的活動。
應急演練按照組織形式可分為桌面推演和實戰演練,按其內容規模可分為單項演練和綜合演練,按目的作用可分為訓練性演練、檢驗性演練、示范性演練、專業性演練和研究性演練。
2.1 轉變思路。加大對部門,對企業應急演練工作的宣傳力度,使其充分認識到應急演練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由“要我演練”轉變為“我要演練”;同時按照國務院應急辦頒發的《關于印發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指南的通知》的要求,加強對部門、企業應急演練的全過程指導工作,以應急響應、實時指揮、隊伍拉動、現場處置、應急監測為主線,充分運用現有的應急裝備,科學高效地完成應急響應、應急處置、應急配合、應急保障、應急終止等一系列處置程序,極大提高全省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2.2 把握特點。打造江蘇省環境應急演練新亮點,近年來,江蘇省環境應急演練取得了顯著成績,環境風險防范能力得到了加強,首先是江蘇省環境應急演練體系初步形成,實現了省、市、縣環保部門及園區 (企業)四級環境應急演練全過程管理模式,圍繞政府部門、敏感保護目標、風險源集中區、風險源四類主體,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多類型”的環境應急演練;其次是形成應急演練工作常態化的工作思路,突出環境應急演練的常規性,建立演練報告制度,扎實有效做好各類型演練工作,針對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段、不同的風險級別及保護目標,特殊的工段、車間等要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做到組織嚴密、程序科學,并突出演練的規范性、實效性和安全性;再次是以局部帶動全局,加大示范性應急演練的工作力度,以示范性應急演練帶動全省應急演練工作逐步推進提高。
2.3 突出重點。擴大示范性演練的全局效應,近年來,我省組織開展多次示范性應急演練,以點帶面,推動全省的應急演練水平進一步提高。首先是兩個示范性演練:一是2009年11月6日,我省開展“環安1號”環境應急綜合演練,實現了環保部、省、市、縣四級聯動,國務院各相關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保廳 (局),江蘇省、市、縣各級政府、環保部門領導和工作人員進行了實時遠程觀摩。二是2012年“長安1號”江蘇省沿江飲用水源地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綜合演練,緊扣“跨區域響應,多部門聯動,共保飲用水安全”的主題,成功進行了因水上交通事故次生流域性水污染事件的實戰演習。
3.1.1 認識水平存在地區差異。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對環境應急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各地存在明顯的區域梯度,對園區、企業開展應急演練的指導和管理不到位,情況不清楚,未按照相關要求建立演練報備制度,對演練工作存在一定的畏難情緒,演練腳本過于簡單,走過場的現象普遍,實效性差,不及時對演練過程進行深入分析和總結,未能充分發揮演練的作用。
3.1.2 職能定位不清。一方面,突發環境事件處置遵循“屬地管理”原則,無論演練還是事件處置,均應體現“政府統一領導,多部門共同參與”的原則;另一方面,環境應急演練應重點突出環保應急的相關措施和程序。但在演練中或者政府主導職能未得到充分體現,或者過于強化政府和其他相關部門的處置工作,環境應急響應與處置的操練內容不夠凸顯。
3.2.1 進一步提高認識。充分重視環境應急演練這項基礎性工作,強化組織領導,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聯動,本著結合實際、合理定位、著眼實戰、講求實效的原則,積極指導和開展環境應急演練工作。
3.2.2 加強對演練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結合實際強化對企業、園區環境應急演練的指導、督查,實現相關企業、園區環境應急演練情況的逐級報備制度。
[1]國務院應急管理辦公室關于印發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指南的通知 [Z],2009-09-25。
[2]張力軍田為勇 張志敏《環境應急管理理論》,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1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