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飛
(河南藝術職業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21世紀是一個充滿視覺文化也稱為圖像文化或視覺圖像,是以圖形、符號等形象的視覺語言來表達文化的內涵。視覺性目前已經成為一個非常突出的文化現象,具有鮮活的生命力。盡管在可以語言傳遞的時代,人類對世界的理解還主要是依賴自己的視覺,并且可以清晰的看到視覺性已經在我們文化的各個方面突顯出來了。視覺文化伴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而到來,如今已經涵蓋到了人類文化與生活的各個層面,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當然也同樣的影響著美術教育。
美術教育是當代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具有很大的社會意義,其擔負著為社會文化事業培養人才的重任。現代美術教育的發展方向已經朝著視覺文化傾斜,在中國,當代對于美術教育的解釋,已經不再局限于過去所界定的范疇,不再僅僅局限于技能的培訓,更多的則是采取“視覺藝術教育”的定義。
我國的美術教育,無論是純藝術還是應用藝術,似乎仍未充分看清視覺文化這一概念的意義和價值,沒有充分看清視覺文化教育超越了美術的局限,沒有充分看清視覺文化為美術教育提供了一個更高、更廣的視角,它能使我們擺脫狹隘的務實技能訓練,是我們追求宏觀意識的有效途徑。
當代美術教育經歷著的巨大變化,純藝術教育和應用藝術教育是今日專業美術教育領域內的兩大主流,而在當代意義上作為視覺文化教育的公共美術教育也已起步。在視覺文化的影響下,美術教育該如何了解多元化的世界、如何把握經典藝術和大眾藝術的比重的同時,弘揚我國傳統文化也成為美術教育的重中之重。
每一個歷史時期都存在著能夠代表時代特點的教育技術,但當我們反復考察和研究會發現:任何一個時代,美術教育與視覺文化都存在著緊密的聯系。美術教育作為我國國家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專業的學生都可以從視覺文化的角度來培養視覺感知、審美判斷能力去欣賞藝術作品,這是對藝術概念的擴展。大學里的專業美術教育偏重理論專業的講述,學習范圍廣,涵蓋各學科知識,主張在視覺傳播活動中,創造出有思維性和深刻文化內涵的藝術作品。
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需要通過現象看本質,充分將視覺文化貫穿到美術教育的發展中,聯系藝術作品將其與視覺文化的認知感和發展多元文化的認同感相結合。通過美術教育培養學生對藝術作品的視覺閱讀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使其具有廣闊的藝術視野與鑒賞的審美靈性,時時刻刻接受視覺文化形式的“真、善、美”,這往往就是教育之本,文化之根。
美術是訴諸于視覺的藝術,想要感受到“美”,最首要的就是借助眼睛觀察美術作品,從其中的形態、色彩、構圖形式來敏銳的感知各種視覺語言形態。因此我們需要借助視覺感官:眼睛,它可以接收和分析視覺影像,隨之產生知覺,進而對事物進行外貌和空間形象的辨認。
視覺審美能力是指從各種事物中區別出好壞真偽的能力,也成分析和闡述,包括對視覺對象的形式和內容的審美判斷。每個學生個人美術鑒賞和審美能力的水平不同,因此,美術教育很重要的目標就是: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在視覺文化的語境下,更需要的是一種現代文化心態。
視覺解讀能力是通過視覺獲取信息后對事物進行深刻的鑒賞能力和批評能力,是能夠正確解讀其中的文化訊息的能力。每一個藝術作品都蘊含著特定的思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可以激發“眼睛直達心靈”的視覺感受,我們需要從視覺藝術的研究視角分析研究,通過所具有的視覺文化素養來發現作品深處所透露的文化特征。
美術教育是時代的產物,它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步是完善和發展。有了視覺文化的研究,有助于與美術教育結合搭建起一個新的學術平臺,通過視覺感受,有利于美術教育人才擴寬視覺,提升視覺素養和文化品位,把我們的注意力引向生活中視覺經驗的中心真正實現教育、藝術和視覺的完美融合。作為教師,要想將藝術中蘊育的文化傳授給學生,應從視覺形象入手,經過長期的培養訓練和文化熏陶,充分進行剖析,進而予以傳遞,真正培養出視覺信息的“讀、解、用”的修養和能力。
總體來說,視覺文化大大影響了傳統的美術教育,它涵蓋了多種形式的文化生產,把并不具有多少藝術特質的流行藝術也歸納到藝術教育中去。在大學中其意義在于專業課程與通識課程的聯系,擴展了美術教育的領域。應當做到及時更新教育觀念、積極創新,開創視覺文化時代中國美術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