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達,陳建齡
(1.華東石油局六普船廠,江蘇 泰州 225300;2.泰州市普華科技事務所,江蘇 泰州 225300)
?
內河船舶保險公估的運作
曹達1,陳建齡2
(1.華東石油局六普船廠,江蘇 泰州 225300;2.泰州市普華科技事務所,江蘇 泰州 225300)
摘要:保險公估行業的參與可維護保險當事人雙方的權益。介紹了保險市場、公估基礎理論,以船舶保險理賠公估為例,較詳細說明運作實務的具體步驟、方法及注意問題,便于對船舶保險公估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關鍵詞:內河船;保險;船舶運營險;公估;船舶建造險
中圖分類號:F840.6
文獻標志碼:A
0引言
保險公估可維護保險當事人雙方的權益。伴隨保險市場的健全,客觀存在的保險公估成為社會需求,近年來愈加受到業內人士廣泛關注。由于船舶工程工況及風險錯綜復雜,保險金額大,理賠公估技術專業性特強,因此,各家保險公司十分重視船舶保險公估的服務功能。
本文立足于船舶險公估的實務運作,以具體案例為研究對象,提出實用性強且簡捷的評估測算方法,對船舶險公估中值得注意的問題進行了說明。
1船舶保險
船舶保險是以船舶及其附屬品為保險標的的保險業務,主要包括船舶營業險、船舶建造險、船舶停航險、船舶修理險、折船保險和集裝箱保險等。本文主要研究船舶營業險和船舶建造險。
目前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對營運中的內河船的險種有不同的規定,主要包括全損險和一切險。
(1)全損險是指承保被保險船因遭受保險范圍的風險而造成的全部損失,包括實際損失和推定全損,承擔規定原因所造成的全部損失。
(2)一切險是指除承保全損險責任范圍的風險外,還負責這些風險給船舶造成的部分損失,以及碰撞責任,共同海事分攤:救助費用和施救費用。
另外,附加險包括經過協商雙方同意的附加項目。
這是以建造中的各類船舶和水上浮動物體為標的的一種保險。承保船舶建造的全過程,即在船舶建造、試航、交付過程中,由于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員工的疏忽過失或缺乏經驗等原因所造成的損失、費用和責任。
2船舶保險公估內容
保險標的一旦“出險”,就涉及到賠償,其責任歸屬、賠償標準和金額核定等稱為“理賠”。當案情復雜,賠金較大,保險當事人雙方意見又難統一時,則由一個公正的、專業的、獨立的機構介入,提供權威的鑒定或公估報告,作為解決問題最終依據,易被當事人接受。保險公估正是為滿足市場需要和社會分工細化應運而生的。
保險公估是指保險人和被保險人可以聘請依法設立的評估機構或具有法定資格的專家,對保險事故進行評估和鑒定。保險公估的評估機構專門從事保險標的的評估、勘查、鑒定、估損、理算等業務并提供公估報告。
保險公估不同于資產評估。公估要掌握災害特性、風險因素,依據標的物的原值、工作年限,殘值等條件估定。
船舶險引入公估是和船舶自身特點緊密聯系的。船舶作為綜合性的水上可移動工程建筑物(鋼結構),配置的機器設備諸多,投資高,使用期長,營運工況及風險錯綜復雜,保險金額大,風險評估和理賠公估技術專業性特強,檢驗、鑒定、理算工作繁雜,因此有必要聘請船舶專業人員充任公估人。
船舶險公估人參與承保、理賠公估等執業活動,其宗旨是為保險標的物(船本身)承保能以公平合理的價格條件成交,出險時能得到及時、準確、合理的賠償。船舶險公估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必須遵守下列規則和法律約束。
(1)接受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保監會)業務主管部門的領導,遵守《保險法》,《保險公估機構管理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
必須指出:海上保險和海上公估要遵循國際公約、通用準則及相關的國際慣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是我國重要的法規,它是調整海上運輸關系、船舶關系的基本法典。
(2)按與保險公司等所約定的“公估委托合同”開展業務。
(3)尊重客觀事實,公估堅持公正的立場、中立的態度、優良的專業服務,使保險當事人雙方滿意。
另外,船舶險公估人要熟悉保險法、保險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掌握保險公估理論以及相應的專業理論,了解市場信息動態,提高管理溝通及協調能力和財務核算能力。
3內河交通事故和保險事故
內河交通事故是指船舶浮動設施在內河通航水域內航行、停泊、作業過程中所發生的事故。按其事態可分為:碰撞、擱淺、觸礁、觸損、浪損、火災、風災、污染、翻沉、失蹤等。
船舶航行首要任務是安全。為了保障船舶、設施和人民財產安全,強化水域交通管理,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避碰規則》等法規。
根據國家規定,事故處理由當地海事管理部門調查取證,作出判定責任結論。
保險事故是指保險合同約定的承保范圍內的事故。被保險船(人)在出險后應立即向保險公司申報,提供其所能提供的與確認保險事故的性質、原因、損失程度等有關證明和資料,如航海日志、丟失物品清單、有關費用憑證、第三者責任交涉材料、事故調查鑒定結論等。
4船舶受損及事故修理
以船舶本身為標的物,受損包括船體結構受損和機器受損。通常船體所有事故性受損或缺陷分成損傷和破壞2類。
4.1.1船體損壞的類型
(1)損傷(不嚴重):指結構或構件外形有不良形變,影響使用功能折減,但整體性結構仍處于設計工作負荷狀態,只要有可能就應進行修理。
船體結構受損主要有以下形式:滲漏、凹陷、骨架變形、裂縫、腐蝕、破洞、折斷等。
(2)破壞(嚴重):是指結構或構件失去應有的功能,必須修復才能恢復初始工作性能。如擴大的脆性裂縫、猛力增大的變形、穩性突然喪失、加劇的疲勞裂縫等。此類缺陷必須立即進行修理。
4.1.2機器受損
輪機、電氣、舾裝部分的設備、機器受損可采用下列方法確定賠償金額:
(1)可以修復的部分損失:將機器修復至受損前狀態的費用(總費用納入材料、工時及管理費用)扣除殘值后的金額(需要更換零件的不扣除折舊)。
(2)全部損失或推定損失:以事故發生前的實有價格、扣除殘值后的金額為準。還可參照公估基準日市場價,比照修理級別取適當的比率來定賠償金額。
(3)機器安裝、試驗等費用均應納入損失。
4.1.3屬具用品等的受損或滅失
以清冊形式舉證后,按實際價值估定。
事故修理是指船舶因發生事故而損壞部分的修理。船體修理必須以修理規范為依據,嚴格按照修理工藝、典型缺陷修理工藝、相關的焊接工藝、密性試驗等要求。
5公估運作實務
保險公估業務流程如圖1所示。本文以內河船舶保險理賠公估為例,對運作實務流程進行說明。
(1)接受委托:簽訂公估委托合同,明確業務目標與要求。
(2)登記立案:委托人陳述等索賠資料備案。
(3)指派公估人:可組成公估小組,分工合作。
(4)公估準備:熟悉保單、船舶概況、事故簡況、保險標的特性、參考案例資料,分析研究公估中的難點,準備便攜用具等。
現場實船勘查是公估的關鍵,務求迅速、準確、仔細。由于事故現場受損標的物“不可復制”,第一時間調查取證真實可靠,因此公估人和理賠人員應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登船勘查事故受損情況,收集第一手資料。

圖1 保險公估業務流程
現場勘察時首先應聽取投保人介紹,了解事故經過,查明保險標的與受損財產之間的關系。其次巡視查看受損標的物的受損程度、范圍、受損金額等,做好詳細記錄,若有必要可照像或作圖。
現場勘察時,“走、看、摸、記”須投注極大的耐心和細心。勘察時,登高下艙,不放過每一個角落、細節,有疑惑的,須再深入詢問調查。如事故船為碰撞船,一般是按碰撞的蹤跡巡查,確定碰撞方向、碰撞力的大小,發現可能有的一切致損現象。
檢驗鑒定與隨船勘查緊密結合,貫穿始終。其目的在于運用科學方法,通過測量、檢查、試驗或抽制樣本、理化實驗等手段,獲得受損物的質量特性,全面揭示受損物所存在的缺陷。
(1)可與修造船技術規范、質量標準相比對,憑借專業理論和實踐經驗,運用近因原則界定,撇清建造“先天”缺陷和自然磨損,僅限于本次事故所造成的實際損失,在“新”字上著手。
(2)船體結構各構體是連接一體的。考慮到船體修理工藝需要,應判明相關的連帶工程和隱蔽項目。如船體發生滲漏,其破損處位于水線下,修船時勢必將船拖到排上或將船拖進塢內進行;為安全作業,油船修理前一定要清艙、測爆,這就是不可缺失的連帶工程。有些損壞構體與其他構架相連,施工就得拆解相關聯的構件。例如貨艙內修理前底鋪板要打開,修理后還要復鋪。凡此連帶或隱蔽的工程項目,均應列入保險責任范圍。
(3)本著準確、合理的定損原則及“節約修復”的理念,實事求是,制定出準確、合理的“修理項目單”。制定修理清單時,做到能修復的盡量修復而不換新,能局部修復的不擴大到整體修復,能換零件的不換總成。
為消除缺陷,提高和改善船舶強度及適航技術條件,公估人應對事故船提出規避風險的建議。
修理報價單建立在“修復如原狀”—事故發生前的時間節點上,能簡潔、高效、相對合理地測算損失價格。損失理算沿用資產評估重置成本法的原理,以船舶事故修理報價設計的形式來反映。另外,拆除受損構件所需的人工、材料費用應完整計入修理報價單內。
理賠損失定價是一次性賠償金給付,所以理賠損失務求全面、仔細、精準評判。對出險船修理項目內容,可召集保險當事人雙方商談,取得共識。
保險公司可以建立定點修理廠修理事故船或委請修理廠報價。
公估報告有規范的格式,其正文內容主要包括現場查勘和公估核算。現場勘察應說明出險經過、原因、責任分析;損失核算要確定保險責任范圍、實際損失核算。公估結論要寫清賠款金額。
首先,將整個隨船查勘、檢驗、鑒定、理賠損失過程詳盡敘述并梳理資料,編寫成初稿。
其次,由公估公司業務主管審查,作修改。如存在問題,可采取補充措施或再調查取證。
最后,出具正式公估報告。當正式生效的公估報告交給委托人即可結案,并將全部資料歸檔備查。
6案例及說明
某散裝液貨船碰撞事故保險公估報告(摘要)如圖2所示。
(1)修理項目內容:表明構件名稱、材料、規格、損壞程度范圍及測算依據,分別得出重置換新和矯正修理的鋼材耗量(附加損耗)。
(2)考慮到修理中拆解作業費工耗料,鋼質工程主工種及焊割材料測算時應附加1個增量,即修理復雜系數,通常取1.3作修正值。
(3)原輔材料(機配件、物品、屬具用品)按市場價核算。
(4)人工費、專項費用的測算,根據公估基準日(時),由地域、工廠類別、該船工藝水準等因素綜合確定。
(5)保險中習慣“扣除”是指損余殘存物料的折價減除。

圖2 公估報告(摘要)
參考文獻:
[1]林輝.保險中介理論與實務[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張彤.資產評估師實務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曹達(1941—),男,高級工程師,從事船舶設計、建造、船廠管理工作;陳建齡(1956—),男,工程師,從事保險公估服務。
收稿日期:201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