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華
肝外膽管結石行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手術的效果觀察
李寶華
目的探討肝外膽管結石行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手術的臨床效果。方法84例肝外膽管結石患者, 隨機分為A﹑B兩組, 每組42例。A組患者實施傳統開腹手術治療, B組患者實施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手術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腔腹流量﹑住院時間﹑肝功能恢復情況﹑療效以及并發癥情況。結果兩組患者術后均未出現嚴重并發癥, 兩組肝功能恢復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B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A組,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腔腹流量﹑住院時間明顯優于A組,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手術治療肝外膽管結石療效顯著, 該治療方法創傷小, 并發癥少,安全可靠,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肝外膽管結石;腹腔鏡;膽道鏡;臨床效果
肝外膽管結石是臨床常見病, 多發于中老年人群。肝外膽管結石可原發于膽管系統, 也可從膽囊排出至膽管。結石不能正常排入腸道就會阻塞膽管, 進而導致膽管感染。細菌以及毒素進一步逆行擴散, 通過肝竇達到肝靜脈, 最終引起全身感染中毒癥狀[1]。肝外膽管結石患者呈典型膽絞痛, 下胸部位以及肝區部位疼痛不適, 且呈周期性發作。肝外膽管結石臨床癥狀多表現為腹痛﹑高熱﹑寒顫﹑惡心﹑嘔吐等。肝外膽管結石的傳統治療方法是行開腹手術, 取出結石, 患者術后注意營養補充, 保證術后膽管引流暢通, 同時有效使用抗生素預防并發癥[2]。如今腹腔鏡以及膽道鏡在膽道外科的臨床治療上得到廣泛應用, 但都局限于單一應用。本文將近期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4例外膽管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肝外膽管結石行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手術的效果和可行性?,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近期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4例外膽管結石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 各42例。A組患者中男23例,女19例, 年齡20~75歲, 平均年齡45.4歲;B組患者男22例, 女20例, 年齡22~72, 平均年齡45.5歲。兩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痛﹑發熱等癥狀, 通過CT以及B超檢查后確診為肝外膽管結石, 所有患者排除手術禁忌證。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病癥表現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A組患者采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 并使用抗生素藥物預防感染以及術后并發癥。B組患者采用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手術治療, 患者術中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患者呈頭高腳低體位, 常規四孔法膽囊切除, 在確保膽管下端通暢﹑膽總管沒有明顯炎癥以及無結石殘留的情況下行膽總管一期縫合。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將電子膽道鏡送入膽管進行檢查, 將膽管結石取凈后對膽總管進行常規沖洗, 然后進行膽總管縫合。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在手術過程中利用腹鏡超聲或者膽總管造影檢查膽總管中是否仍有結石殘留。如果結石不能一次取凈﹑膽總管遠端不暢或者是存在明顯炎癥時不宜行膽總管一期縫合, 應該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行膽總管探查術以及T管引流術。當取石困難時需及時中轉行開腹手術。術后給予藥物抗感染治療, 如1個月后通過T管造影證實沒有結石殘留則拔出T管。
1.3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患者相關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且沒有結石殘留;有效:患者治相關癥狀和體征明顯緩解,經B超以及CT檢查顯示有少量結石殘留;無效: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和體征沒有明顯變化, 經B超以及CT檢查顯示結石未取出??傆行?治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 B組總有效率92.9%(治愈22例, 有效17例, 無效3例)明顯高于A組76.2%(治愈18例, 有效14例, 無效10例),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腔腹流量﹑住院時間明顯優于A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患者術后7 d肝功能指標[A﹑B兩組直接膽紅素分別為(5.6±1.6)μmol/L﹑(5.1±1.5)μmol/ L, 總膽紅素分別為(9.5±3.0)μmol/L(8.4±2.3)μmol/L, 谷草轉氨酶(19.7±1.4)U/L﹑(21.8±3.0)U/L, 丙氨酸轉移酶分別為(50.8±1.7)U/L﹑(49.7±2.6)U/L, 堿性磷酸酶分別為(54.0±1.4) U/L﹑(54.5±2.3)U/L, 白蛋白分別為(41.8±1.4)g/L﹑(40.0±2.4) g/L, 總蛋白分別為(71.0±1.1)g/L﹑(72.7±5.2)g/L]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均未出現結石殘留以及并發癥。
表1 A﹑B兩組患者多項指標比較(±s)

表1 A﹑B兩組患者多項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腔腹流量(ml) 住院時間(d) A 42 78±12 93.2±14.9a 300±25a 14±1aB 42 72±15 35.0±11.3 87±35 6±3
開腹膽囊切除手術﹑膽總管探查切開取石手術是肝外膽管結石的傳統治療方法, 該方法手術具有很多缺點, 例如手術機械創傷大﹑術中出血量多﹑手術時間長﹑患者術后恢復較慢等。而采用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手術治療肝外膽管結石不需要對膽總管進行完全解剖, 手術創傷小﹑患者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腹腔鏡技術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用于治療膽總管結石以來, 以及隨著手術微創觀念的不斷普及, 人們逐漸認識到腹腔鏡技術在治療肝外膽管結石以及膽囊結石的臨床價值[3]。腔鏡膽總管探查術相比其他方法可有效避免Oddis括約肌切開并發癥, 該技術因為自身的多種優勢已經成為治療肝外膽管結石的首選治療措施。
綜上所述, 腹腔鏡結合膽道鏡治療肝外膽管結石相比傳統的開腹手術總有效率高, 且手術操作簡單, 手術時間短,手術創傷小, 血流量少, 患者痛苦輕, 術后恢復快, 且并發癥少, 是一種安全可靠的手術治療方法。
[1]秦明放, 趙宏志, 王慶.微創治療肝外血管結石階梯性方案研究.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04, 24(2):88-89.
[2]范才軍, 何建峰.腹腔鏡治療肝外膽管結石71例分析.重慶醫學, 2008, 37(15):1657-1658.
[3]戴曉江, 印慨, 陳丹磊, 等.腹腔鏡下膽總管探查取石術91例.腹腔鏡外科雜志, 2005, 23(2):139-14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033
2015-07-15]
125003 中冶葫蘆島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職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