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旭
髓內釘、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脛骨下段骨折療效分析
劉家旭
目的分析脛骨下段骨折予髓內釘和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術治療的效果。方法89例脛骨下段骨折患者臨床資料, 按不同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43例與研究組46例。對照組予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術, 研究組予髓內釘內固定術, 觀察兩組手術指標及并發癥。結果對照組手術時間及C型臂透視時間均多于研究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20.9%, 研究組為15.2%,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髓內釘和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術均是臨床用于脛骨下段骨折治療有效的手段, 但予髓內釘內固定術治療可縮短手術時間及C型臂的透視時間, 值得推廣。
髓內釘;鎖定加壓鋼板;脛骨下段骨折;內固定術
脛骨下段骨折由于其周圍的軟組織較少, 致使血液供應較差, 骨折后治療較困難, 且易合并骨不連及感染等, 目前還沒有確切療法[1]。為探討脛骨下段骨折予髓內釘和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術治療的效果, 本院針對89例脛骨下段骨折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89例脛骨下段骨折患者臨床資料, 按不同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43例, 男20例, 女23例, 年齡35~70歲, 平均年齡(54.5±5.2)歲;研究組46例, 男22例,女24例, 年齡33~72歲, 平均年齡(54.7±5.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術:經C型臂類X線機的輔助下, 對脛骨骨折處進行閉合復位, 使脛骨長度恢復并糾正成角及旋轉畸形。選擇長度合適鎖定加壓鋼板,依據脛骨遠端的前內側的生理弧度進行適當塑形, 在內踝上部作縱形切口, 大小為2~3 cm, 對骨膜進行外剝離并使軟組織的通道建立, 將鎖定加壓鋼板插入到脛骨的前內側面, 在透視滿意之后先于鋼板的近端作小切口, 大小為1 cm, 取克氏針進行臨時固定, 在鋼板遠端的釘孔透視之下將1枚鎖定螺釘擰入固定, 取等長鋼板在皮外對釘孔進行準確定位, 并做一小切口將標準螺釘或鎖定螺釘擰入進行固定, 術后無需外固定。研究組予髓內釘內固定術:按照常規方法將韌帶縱形劈開入路, 于透視下予以手法復位, 對于是否擴髓需視情況而確定, 閉合骨折時予以手動擴髓, 而對開放性的骨折或具筋膜間隙類綜合征性傾向者則不宜擴髓, 擴髓時將最狹窄的部位鉆通即可, 選取比擴髓更小一號髓內釘, 根據標準置釘方法將髓內釘置入, 將2枚鎖釘安放遠端, 透視骨折處具分離或者縮短者予以打拔器進行調節, 最后于導向器的引導下將2枚鎖釘安放近端。
1.3 觀察指標 觀察手術時間﹑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C型臂透視時間及并發癥。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 對照組手術時間及C型臂透視時間均多于研究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出血量(ml) 骨折愈合時間(周) C型臂透視時間(min)研究組 46 77.6±7.3a 68.3±8.4b 16.9±0.7b 2.5±0.3a對照組 43 97.8±8.9 68.0±7.1 17.2±0.8 3.3±0.4
2.2 兩組并發癥情況比較 研究組術后出現5例切口感染, 2例成角畸形, 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5.2%(7/46);對照組術后出現8例切口感染, 1例鋼板斷裂, 總發生率為20.9%(9/43)。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脛骨下段骨折由于軟組織少﹑血運差, 為此骨折愈合較慢, 治療過程中若追求骨折解剖型復位通常需將骨折處切開,這樣極易加重局部的血運破壞[2]。閉合復位性內固定因無需將骨折處切開, 能最大限度使骨折處局部血運得以保護, 以避免醫源性的干擾[3]。為探討髓內釘和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脛骨下段骨折的療效, 本院針對89例脛骨下段骨折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本研究中, 對照組予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術, 研究組予髓內釘內固定術, 觀察兩組手術指標, 結果顯示:對照組手術時間及C型臂透視時間均多于研究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兩種手術方式均是有效的治療方法, 但髓內釘內固定術在手術時間及C型臂透視時間方面更具優勢。原因分析可能為: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術主要予以閉合復位,為此可避免破壞骨折周圍的軟組織和血運等[4]。其主要指予以MPPO聯合鎖定加壓鋼板進行固定的方式, 鎖定加壓鋼板為內固定的支架, 其較普通的加壓鋼板具明顯優勢, 其在使用時可降低對骨面壓力, 且因無需和骨面接觸, 加上無需對骨面精確塑形, 進而可減少對軟組織和血運的影響[5]。髓內釘被認為是對脛骨中斷治療的最佳方法, 其同樣是予以閉合復位, 可避免對軟組織損傷, 避免骨折出現延遲愈合或骨不連發生幾率, 減少感染發生幾率。但治療后易引發成角畸形, 目前, 臨床多采用新設計的髓內釘, 其將遠端鎖定進一步移向頂尖, 且最遠鎖定距離頂尖近約5 mm, 使傳統髓內釘的遠端鎖定類平行設計得以改善, 進而可使生物力學的穩定性得以增加[6]。同時結果顯示:兩組并發癥發生幾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兩者安全性相當。關于兩組Johner-Wruhs評分, 有待臨床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 髓內釘和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術均為有效治療方式, 且安全性相當, 但髓內釘術在手術時間及C型臂透視時間方面更具優勢。
[1]宋錦程, 徐衛袁, 張興祥, 等.經皮微創內側鎖定板固定治療脛骨下段骨折.實用骨科雜志, 2013, 19(12):1084-1087.
[2]張敏, 閏偉強, 朱英, 等.脛骨下端后方接骨板治療脛骨下段骨折.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3, 7(2):260-261.
[3]崔燁平, 程毅.鎖定鋼板與傳統解剖鋼板治療脛骨下段骨折療效比較.河北醫學, 2012, 18(9):1228-1230.
[4]宮霞, 劉干, 王磊.經皮微創內側鎖定板固定治療脛骨下段骨折的療效觀察.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4, 1(13):2388-2389.
[5]張文文, 楊建文, 胡小永, 等.鎖定鋼板結合髓內外植骨治療股骨骨折術后骨不連.臨床骨科雜志, 2012, 15(6):719.
[6]袁志峰, 石姍, 曾景平, 等.采用微創接骨板結合鎖定鋼板與交鎖髓內釘治療脛骨下段骨折療效比較.中國基層醫藥, 2012, 19(24):3779-378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038
2015-06-30]
221600 沛縣中醫院腦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