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立丹
甲磺酸伊馬替尼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臨床效果分析
邱立丹
目的探討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選擇甲磺酸伊馬替尼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20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 以患者入院時間先后為依據分為觀察組(8例)與對照組(12例)。對照組患者選擇羥基脲及干擾素進行治療, 觀察組患者應用甲磺酸伊馬替尼治療, 比較兩組臨床效果。結果對照組中有8例出現不良反應, 觀察組中有3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選擇甲磺酸伊馬替尼進行治療能夠得到較滿意效果, 取得較高臨床有效率,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使其生存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并且不良反應較少, 有較高安全性, 可在臨床積極應用。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甲磺酸伊馬替尼;臨床效果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屬于一種惡性腫瘤, 該疾病會對血液以及骨髓產生影響, 其特點為大量不成熟白細胞產生, 這些白細胞聚集在骨髓內部, 對骨髓正常造血產生抑制, 從而造成貧血﹑易出血以及感染﹑器官浸潤等癥狀出現, 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健康[1,2]。本文選擇本院2012年8月~2015年2月收治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20例, 分別以羥基脲及干擾素與甲磺酸伊馬替尼進行治療,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12年8月~2015年2月曾經接收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20例。根據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分為觀察組(8例)與對照組(1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8例,女4例, 年齡22~70歲, 平均年齡(54.8±7.8)歲;觀察組中8例, 男3例, 女5例, 年齡24~72歲, 平均年齡(55.6±7.6)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以羥基脲及干擾素進行治療, 羥基脲劑量根據患者白細胞數進行調整劑量應用, 同時給予患者干擾素300萬單位, 3次/周, 肌內注射。
觀察組患者選擇甲磺酸伊馬替尼進行治療, 400 mg, 1次/d口服, 在對患者進行治療過程中根據其血常規變化情況及患者耐受程度對劑量進行適當調整, 其治療周期為12個月。
1.3 療效判定標準[3]在經過治療之后, 患者外周白細胞計數<10×109/L, 其白細胞以及骨髓分類均顯示正常, 并且血小板計數正常, 患者血紅蛋白含量>100 g/L, 不存在髓外浸潤,則表示為完全緩解;在經過治療之后, 患者臨床表現﹑骨髓象以及外周血象幾項指標中有1項或者2項達不到完全緩解標準, 則表示為部分緩解;在經過治療之后, 患者臨床表現﹑骨髓象以及外周血象幾項指標都達不到部分緩解標準, 則表示為無緩解。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 對照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66.7%, 低于觀察組的10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在治療結束之后, 對照組中8例出現不良反應, 主要為發熱, 骨痛;觀察組中3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 主要為浮腫。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在成人白血病中所占比例大約為30%, 該疾病臨床發病率僅低于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以及急性髓細胞白血病。該疾病臨床表現為外周血白細胞增高并脾臟增大, 通常情況下該疾病中位生存期為3~4年, 并且病程進展比較迅速, 一旦進展, 療效極差, 大部分患者死亡原因是由于慢性轉變為急性。
伊馬替尼屬于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該藥物在抑制陽性白血病方面具有很好效果, 其屬于分子靶向治療藥物。該藥物在體內以及體外均能夠在細胞水平對Bcr-Abl酪氨酸激酶進行抑制, 其能夠對Bcr-Abl陽性細胞以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新鮮細胞增殖進行選擇性抑制, 并能夠對其具有誘導作用, 從而使其凋亡。另外, 甲磺酸伊馬替尼還能夠對血小板衍化因子受體以及干細胞因子進行抑制, 從而對血小板衍化因子受體以及干細胞因子進行介導而產生細胞行為進行抑制, 從而達到較好治療效果[4]。由本文研究結果可知, 對照組中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66.7%, 低于觀察組的100.0%(P<0.05);對照組中有8例出現不良反應多于觀察組的3例,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選擇甲磺酸伊馬替尼進行治療能夠得到較滿意效果, 能夠取得較高臨床有效率, 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使其生存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并且不良反應較少, 有較高安全性, 可在臨床積極應用。
[1]王欣, 劉澤林, 盧博, 等.甲磺酸伊馬替尼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臨床效果及其對免疫功能的影響.中國當代醫藥, 2015, 9(33):77-79.
[2]吳曉丹.甲磺酸伊馬替尼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臨床效果分析.中國實用醫藥, 2012, 7(20):135-136.
[3]吳健暉, 林麗娥.甲磺酸伊馬替尼(格列衛)治療晚期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12, 7(18):522-524.
[4]金阿榮.甲磺酸伊馬替尼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66例.中國藥業, 2013, 19(30):99-10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077
2015-07-08]
116033 大連市中心醫院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