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周明
醫院對兒科抗生素合理應用干預的效果分析評價
趙周明
目的探究醫院對兒科抗生素的應用予以干預的效果。方法460例予以抗生素治療的兒科患兒, 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 各230例。參照組用藥不受干預, 實驗組則安排藥師對抗生素的使用情況進行干預, 將兩組抗生素的使用情況予以比較。結果實驗組抗生素使用率低于參照組, 藥敏送檢率高于參照組, 多聯用藥率低于參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兒科抗生素的應用予以干預能夠規范抗生素的使用行為, 能夠提高用藥安全性。
兒科抗生素;合理應用;干預效果
本文以460例患兒為研究對象, 探究對兒科的抗生素使用予以干預的效果。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460例應予以抗生素治療的兒科患兒, 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 各230例。實驗組男123例, 女107例, 年齡1~13歲, 平均年齡(5.81±3.22)歲;體重9~31 kg, 平均體重(16.28±5.16)kg。參照組男119例, 女111例, 年齡0.9~12歲, 平均年齡(6.04±3.18)歲;體重7~32 kg, 平均體重(15.88±5.13)kg。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參照組患兒采取常規方式用藥, 不受藥師干預;而實驗組則安排藥師對抗生素的使用情況進行干預。具體包括:①藥師要定期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 開展關于兒科抗生素應用的講座, 以提高兒科醫護人員的專業素質與水平。藥師要對患兒的處方進行分析, 若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時與醫護人員溝通, 指導他們的用藥工作。②藥師還應當配合開展查房工作, 與醫生對用藥情況進行討論, 根據患兒年齡﹑體重﹑病情等情況綜合分析抗生素的應用情況, 并制定科學合理的用藥手冊, 標明某疾病適用的抗生素種類以及注意事項等。制定用藥方案時要堅持三點原則:a.抗菌譜盡量要窄;b.劑量要盡量低;c.盡量通過口服方式用藥。若需為患兒進行聯合用藥, 一定要注意藥物之間的拮抗作用以及配伍禁忌, 藥物使用前如有必要須進行藥敏實驗, 避免因不合理用藥造成患兒軟骨發育被抑制﹑肝腎功能受損等現象的發生。
1.3 臨床觀察指標 ①抗生素的使用率;②藥敏試驗送檢率;③多聯用藥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抗生素使用率為52.17%, 低于參照組的72.17%;實驗組藥敏送檢率為49.57%, 高于參照組的22.61%;實驗組多聯用藥率為29.13%, 低于參照組的60.43%,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抗生素的使用情況對比[n(%)]
抗生素具有抗感染等作用, 因此在治療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兒科患兒由于年齡小﹑身體各項機能發育不健全, 因此容易發生感染性疾病, 因此抗生素的使用也相對較多, 但不合理的用藥往往會導致患兒的肝﹑腎器官等出現功能障礙, 影響患兒的生命健康, 因此規范抗生素用藥行為十分必要[1]。
本次研究對230例患兒的給藥行為進行了干預, 結果表明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與規范性明顯增強, 因此應當廣泛的對兒科抗生素用藥行為的干預, 提高用藥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在干預的過程中首先要注意藥物的選擇, 患兒的年齡尚小, 因此用藥種類與藥量要盡量少, 除非患兒出現了明顯的病癥, 否則不應予以聯合用藥;用藥劑量一般要根據患兒的年齡﹑病情輕重與體重進行判斷, 不可盲目給藥[2,3]。通常來說用藥方式分為口服與注射兩種, 注射雖然見效快, 但對患兒來說卻不見得有益, 皮下注射很容易導致患兒周圍組織或坐骨神經受損, 因此應當盡量選擇口服給藥。藥物配伍與聯用時一定要注意藥物之間的反應與禁忌, 避免對患兒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綜上所述, 醫院應當對兒科抗生素的使用行為進行干預,醫生在制定給藥方案前應與藥師進行商定, 綜合考慮后給出合理的用藥方案。
[1]陳亮.醫院對兒科抗生素合理應用干預的效果分析評價.疾病監測與控制, 2015, 9(1):53.
[2]王婭能.兒科抗生素應用在藥師干預前后對比觀察.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 2013, 23(4):1991.
[3]劉群利.淺談抗生素在兒科臨床的合理應用.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4, 25(11):2513-251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108
2015-07-30]
655600 陸良縣人民醫院藥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