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娟 舒慧玲
早產兒通常因胃容量較小且呈水平位, 賁門括約肌呈松弛狀態且發育不完善, 患兒的消化道動力較差, 一旦采取鼻飼法后, 如操作不規范則容易導致吸入性肺炎, 從而對早產兒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險[3]。常規鼻飼喂養法通過進行人工推注, 能夠將乳液注入早產兒胃內, 但對乳液的推進速度難以保持恒定, 若注入乳液速度較快, 可導致早產兒胃部擴張迅速, 并造成肺阻力上升, 導致其代償性呼吸加速, 引起血氧飽和度下降[4]。部分早產兒還可發生惡心嘔吐及乳液返流入氣管等情況, 進一步加劇了呼吸頻率加快及血氧飽和度下降等情況[5]。而重力喂養鼻飼法能夠具備恒定速度的效果, 從而使乳液能夠緩慢勻速的流入早產兒胃內, 且對早產兒胃內的負面影響水平較低。本文研究中, B組早產兒的呼吸頻率及血氧飽和度差值顯著低于A組(P<0.05), 且惡心嘔吐的發生率也顯著低于A組(P<0.05)。說明重力喂養鼻飼法能夠有效消除因常規鼻飼喂養法導致的早產兒胃部迅速擴張及吸入性肺炎等副作用, 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 并維持了早產兒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的穩定, 同時, 降低了早產兒惡心嘔吐的發生率。
同時, 早產兒因胃部平滑肌發育并不成熟, 在進行常規鼻飼喂養法中無法保持恒定的速度, 乳液無法均勻注入, 從
重力喂養鼻飼法在維護早產兒呼吸循環功能中的應用價值
胡志娟 舒慧玲
目的評價重力喂養鼻飼法在維護早產兒呼吸循環功能中的作用。方法100例出生在3 d以內的早產兒按照隨機對照原則分為A﹑B兩組, 每組50例。兩組早產兒均采取經鼻腔置入胃管, A組早產兒采取常規鼻飼法, B組早產兒采取重力喂養鼻飼法, 對兩組早產兒鼻飼時到鼻飼后1 min的心率﹑呼吸頻率及血氧飽和度的差值進行計算比較, 并觀察兩組早產兒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惡心嘔吐情況。結果B組早產兒鼻飼時到鼻飼后1 min的心率﹑呼吸頻率及血氧飽和度差值顯著低于A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且B組早產兒惡心嘔吐的發生率也顯著低于A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取重力喂養鼻飼法能保持早產兒呼吸循環功能的穩定, 且操作便捷,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重力喂養;鼻飼;早產兒;呼吸循環功能
早產兒通常因生理及解剖功能發育不完善, 其在吞咽或吸吮功能上較差, 從而無法自主進行吸吮, 因此, 針對早產兒需要經口或鼻腔將胃管置入, 并將食物或藥物采取注射器注入早產兒胃內, 即鼻飼法[1]。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 患兒通常會出現呼吸頻率﹑心率及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及發生惡心嘔吐等癥狀[2]。為有效維護早產兒呼吸循環功能的穩定性,本文研究中對本院50例出生在3 d以內的早產兒采取重力喂養鼻飼法, 并對50例出生在3 d以內的早產兒采取常規鼻飼法, 對兩組早產兒的喂養過程中的心率﹑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及惡心嘔吐狀況進行觀察,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1年4月~2013年2月出生的100例早產兒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對照原則分為A﹑B兩組, 每組50例。兩組早產兒在性別﹑胎齡﹑出生體重及1 min Apgar評分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早產兒的一般資料情況(n,±s)

表1 兩組早產兒的一般資料情況(n,±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男:女 胎齡(周) 出生體重(kg) 1 min Apgar(分) A組 50 28:22 32±2 1.51±0.49 8.8±0.6 B組 50 26:24 32±2 1.52±0.48 8.7±0.7
1.2 方法 兩組早產兒均采取經鼻腔置入胃管, 置入深度由發際到胸骨劍突的距離, 并確認在早產兒胃內, 之后在鼻翼處留置固定。A組早產兒采取常規鼻飼法, 即采用注射器回抽是否存在殘余乳液, 在確認胃管是否在胃內后, 將胃管末端打折, 注射器抽取適量乳液, 將其連接至胃管末端, 將打折處松開, 并向胃內緩慢注入乳液, 在乳液注入完成后再注入1 ml溫開水, 之后將胃管末端固定直至下次鼻飼時再行開放。B組早產兒采取重力喂養鼻飼法, 具體方法為:注射器回抽是否存在殘余乳液, 在確認胃管是否在胃內后, 將胃管末端打折, 針對鼻飼量選擇合適的注射器, 將注射器活塞去掉, 并與胃管末端連接, 在注射器內倒入適量的乳液, 并將胃管末端抬高15 cm左右, 將打折部位松開, 使乳液能夠自行向胃內流入, 乳液流盡后, 向注射器內注入1 ml溫開水對胃管進行沖洗, 之后將胃管末端固定直至下次鼻飼時再行開放。鼻飼過程中所用注射器均為一次性。對兩組早產兒采用多參數監護儀進行心率﹑呼吸頻率及血氧飽和度的監測,對鼻飼時到鼻飼后1 min早產兒的心率﹑呼吸頻率及血氧飽和度進行記錄并比較。同時, 觀察兩組早產兒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惡心嘔吐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B組早產兒鼻飼時到鼻飼后1 min的心率﹑呼吸頻率及血氧飽和度差值顯著低于A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B組早產兒惡心嘔吐的發生率也顯著低于A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早產兒鼻飼時到鼻飼后1 min中觀察項目情況比較[(±s), n(%)]

表2 兩組早產兒鼻飼時到鼻飼后1 min中觀察項目情況比較[(±s), n(%)]
組別 例數 心率(次/min) 呼吸頻率(次/min) 血氧飽和度(%) 惡心嘔吐發生率A組 50 15.6±8.2 7.1±2.6 6.2±4.5 13(26.0) B組 50 9.7±5.8 5.3±1.9 4.1±2.2 2(4.0) t/χ2 4.153 3.952 2.965 9.49 P<0.05 <0.05 <0.05 <0.01
早產兒通常因胃容量較小且呈水平位, 賁門括約肌呈松弛狀態且發育不完善, 患兒的消化道動力較差, 一旦采取鼻飼法后, 如操作不規范則容易導致吸入性肺炎, 從而對早產兒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險[3]。常規鼻飼喂養法通過進行人工推注, 能夠將乳液注入早產兒胃內, 但對乳液的推進速度難以保持恒定, 若注入乳液速度較快, 可導致早產兒胃部擴張迅速, 并造成肺阻力上升, 導致其代償性呼吸加速, 引起血氧飽和度下降[4]。部分早產兒還可發生惡心嘔吐及乳液返流入氣管等情況, 進一步加劇了呼吸頻率加快及血氧飽和度下降等情況[5]。而重力喂養鼻飼法能夠具備恒定速度的效果, 從而使乳液能夠緩慢勻速的流入早產兒胃內, 且對早產兒胃內的負面影響水平較低。本文研究中, B組早產兒的呼吸頻率及血氧飽和度差值顯著低于A組(P<0.05), 且惡心嘔吐的發生率也顯著低于A組(P<0.05)。說明重力喂養鼻飼法能夠有效消除因常規鼻飼喂養法導致的早產兒胃部迅速擴張及吸入性肺炎等副作用, 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 并維持了早產兒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的穩定, 同時, 降低了早產兒惡心嘔吐的發生率。
同時, 早產兒因胃部平滑肌發育并不成熟, 在進行常規鼻飼喂養法中無法保持恒定的速度, 乳液無法均勻注入, 從
而對早產兒產生條件性反射的心率加快。因血氧飽和度下降,從而造成代償性的心率加快等不良情況。而重力喂養鼻飼法能夠使乳液自行流入早產兒胃內, 在避免其胃內迅速擴張的同時, 穩定了早產兒的心率。本文研究中, B組早產兒的心率差值顯著低于A組(P<0.05)。
綜上所述, 采取重力喂養鼻飼法能保持早產兒呼吸循環功能的穩定, 且操作便捷, 得到臨床推廣應用。
[1]劉經飄, 曾秋月, 梁臘梅, 等.重力喂養與常規鼻飼在早產兒喂養中的應用.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4(6):3-4.
[2]鐘麗暉, 周北燕, 葉貞志, 等.間歇重力鼻飼對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腸道內營養的效果觀察.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4, 20(6):765-767.
[3]魏雪, 郝祥梅, 趙英榮, 等.間歇重力管飼法在 NICU 極低體重兒喂養中的應用.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4, 49(28):3577-3579.
[4]馬秀玲, 李燕, 馮雪, 等.重力鼻飼喂養對手足口病機械通氣患兒的療效評估.中國婦幼保健, 2013, 28(30):5085-5086.
[5]蔣紅霞, 陳華琴, 黃穎蘭, 等.早產兒機械通氣中兩種鼻飼方法的對比.護士進修雜志, 2007, 22(22):2102-210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205
2015-07-31]
475000 開封市兒童醫院呼吸科(胡志娟), 新生兒外科(舒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