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鵬飛 尚清
個性化康復治療對小兒腦癱膝過伸的療效觀察
馮鵬飛 尚清
目的探討并觀察個性化康復治療對小兒腦癱膝過伸的臨床療效。方法68例小兒腦癱患兒, 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34例。對照組患兒接受傳統治療, 實驗組患兒接受個性化康復治療, 對比兩組患兒的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和臨床療效。結果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其生活活動能力評分也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小兒腦癱膝過伸治療中采用個性化康復治療, 可以有效改善患兒的運動功能, 提高生活活動能力, 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個性化康復治療;小兒腦癱;膝過伸;臨床療效
膝過伸又稱膝反屈畸形, 在小兒腦癱中較為常見, 如果不能及時治療, 對患兒的生活活動能力有著嚴重影響[1]。在目前臨床治療中, 逐漸引入個性化康復治療, 并取得明顯的治療效果。本研究選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5月收治的小兒腦癱患兒68例, 分別給予患兒傳統治療和個性化康復治療, 現將治療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7月~2015年5月收治的小兒腦癱患兒68例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兒經臨床診斷后均符合腦癱癱瘓的診斷標準。將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34例。對照組中男23例, 女11例, 最大年齡為12歲, 最小3歲, 平均年齡(5.6±3.1)歲。實驗組中男20例,女14例, 最大年齡為11歲, 最小2歲, 平均年齡(4.6±2.4)歲。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兒接受傳統治療, 其主要內容包括:點穴治療﹑推拿治療以及針刺治療。首先使用1.5寸毫針進行針刺穴位, 如足三里﹑肝俞﹑三陰交以及委中等, 時間為25 min。其后進行點穴治療和推拿治療, 其主要作用是緩解小腿痙攣和疲勞等。
1.2.2 實驗組 患兒接受個性化康復治療, 其主要內容包括:①肌力訓練。對患兒的股四頭肌進行訓練, 如爬行﹑翻身以及蹲站等。②膝關節控制訓練。患兒可以進行上下臺階訓練以及單雙跪立訓練, 可有效改善患兒的膝關節, 同時提高膝關節的控制能力。③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生活自理能力是最基本的, 在治療過程中, 可以協助患兒進行模仿以及逐步學習, 進而使該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 同時對兩組患兒的生活活動能力評分進行統計。
1.4 療效判定標準 兩組患兒經護理后, 肌力水平達到Ⅲ級以上, 且日常生活能夠自理, 為顯效;兩組患兒經護理后,肌力水平達到Ⅱ級以上, 在協助下可以進行生活自理, 為有效;兩組患兒經護理后, 肌力為達到標準水平, 且無生活自理能力, 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其后根據《腦癱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對患兒進行評估,內容包括:床上運動﹑步行能力﹑移位動作以及集中注意力等,總分100分, 獨立完成20分, 少量幫助15分, 大量幫助10分。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7.1%, 對照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76.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n(%), %]
2.2 兩組患兒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 實驗組患兒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s, 分)

表2 兩組患兒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s, 分)
注:兩組比較, P<0.05;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GMFS:活動能力量表
時間 實驗組(n=34) 對照組(n=34) ADL GMFS治療前 46.76±15.48 70.12±14.12治療后 74.96±13.25 95.68±12.03
膝過伸在小兒腦癱中是典型的異常姿勢之一, 在目前臨床治療中, 逐漸引入個性化康復治療, 并取得明顯的治療效果[2]。據相關學者實踐表明[3], 對腦癱患兒實施肌力強化訓練, 不僅提高運動功能, 同時生活活動能力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本次研究結果可知, 實驗組患兒接受個性化康復治療后,其治療總有效率為97.1%, 對照組患兒接受傳統治療后, 其治療總有效率為76.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表2可以看出, 實驗組患兒治療后的生活活動能力平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小兒腦癱膝過伸治療過程中, 采用個性化康復治療, 其治療效果顯著, 不僅有效改善患兒的運動功能,同時生活活動能力也得到明顯提高, 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1]闞秀麗.個性化康復治療對小兒腦癱膝過伸的療效觀察.安徽醫科大學, 2013.
[2]游遠繼.小兒腦癱膝過伸的發病機制與家庭康復計劃的探討//第9屆北京國際康復論壇論文集, 2014:303-307.
[3]譚永霞, 劉建國, 戚曉昆, 等.急性腦卒中患者過早下肢負重與患肢伸肌痙攣及膝過伸的關系研究.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2012, 7(6):433-43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206
2015-07-20]
450000 河南省鄭州市兒童醫院康復醫學科一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