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玲
早期肢體功能鍛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
宋艷玲
目的分析急性腦梗死患者早期肢體功能鍛煉對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 為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提供參考。方法65例急性腦梗死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30例)及觀察組(3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藥物治療,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早期肢體功能鍛煉, 1個月后分析兩組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情況。結果觀察組肢體功能0~Ⅲ級患者顯著少于對照組,Ⅳ~Ⅴ級顯著多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給予早期肢體功能鍛煉可有效促進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
早期肢體功能鍛煉;急性腦梗死;肢體功能
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 致殘率及致死率居高不下。多數急性腦梗死患者可遺留肢體功能障礙。以往臨床多采用藥物治療, 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不夠重視, 導致患者錯過早期康復訓練的機會, 從而引發關節變形, 對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產生嚴重影響[1]。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 臨床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情況給予了高度重視, 早期肢體功能鍛煉在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治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進一步分析該方式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 本院對65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給予分組治療,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65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 其中男38例, 女27例;年齡51~74歲, 平均年齡(63.7±3.4)歲;病程2~11 d, 平均病程(6.6±1.3)d。隨機分為對照組(30例)及觀察組(3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藥物治療,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早期肢體功能鍛煉, 具體內容包括確定鍛煉時機、原則、肢體鍛煉及日常生活鍛煉。主要內容有:①確定鍛煉時機。對患者的身體情況進行合理評定, 發病第1天則可進行簡單肢體功能鍛煉。對病情較輕、心理素質較好的患者可在發病前2 d告知其肢體最佳擺放位置, 盡量避免肢體自主活動[5]。發病2 d后可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 進行診斷性的肢體功能鍛煉。②肢體功能鍛煉原則。在訓練期間, 護理人員需制定科學合理的計劃對患者肢體肌肉功能進行鍛煉, 鍛煉時間及量應循序漸進, 以保證患者逐步適應, 切忌操之過急,導致患者出現不耐受情況。由簡單到復雜, 從大關節至小關節進行活動。鍛煉過程中力度需適中, 使患者逐步適應運動模式。③肢體功能鍛煉方法。在患者發病后2 d, 醫護人員需對其肢體進行被動運動和按摩, 對其肘、踝、肩等關節進行反復屈伸, 2次/d, 30 min/次。注意患者肢體功能位的放置,避免肢體受壓。在按摩及運動過程中動作需輕柔, 以免患者受到不必要的損傷。發病2 d后可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適當加強肢體運動的量及時間, 指導患者進行體位變化和部分關節的自主活動。采用抓乒乓球及握拳的方式對患者上肢肌力進行訓練, 以促進其上肢功能的恢復。隨著患者肢體功能的不斷完善, 可依據患者具體情況調整鍛煉方案。做好鍛煉前準備工作, 如將床頭抬高35°, 患者適應后逐漸抬高, 在可堅持30 min的情況下進行坐位鍛煉。坐起后, 醫護人員可將患者的肩部扶住, 以免其墜床受傷。④日常生活鍛煉。協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提高肢體功能, 鼓勵其生活自理。告知其日常鍛煉可在坐后進行, 盡量依靠自己穿衣、進食、洗漱;盡量使用患側肢體, 不斷鞏固和加強患肢功能。
1.3 療效判定標準 0級為完全癱瘓;Ⅰ級為肌肉可輕微收縮;Ⅱ級表示可在床面活動, 但無法抬起肢體;Ⅲ為肢體可抬起, 但無抵擋阻力;Ⅳ級為肢體可在抵抗阻力的情況下進行運動, 但與正常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異;Ⅴ級為肢體功能恢復正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 觀察組肢體功能0~Ⅲ級患者顯著少于對照組,Ⅳ~Ⅴ級顯著多于對照組, 觀察組肢體功能恢復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情況對比[n(%)]
腦梗死是中老年人多發的腦血管疾病, 致殘率較高。相關研究表明, 急性腦梗死存活患者中, 70%以上患者存在肢體功能障礙, 且重度殘疾約為40%[3,4], 給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早期康復鍛煉可促進患者大腦功能充足和代償,刺激患側神經元, 從而提高神經元的興奮度, 得到正確的運動輸出, 使機體逐步恢復正常[5]。本組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給予了早期肢體功能鍛煉
觀察組患者肢體功能0~Ⅲ級患者顯著少于對照組,Ⅳ~Ⅴ級顯著較多(P<0.05), 提示早期肢體功能鍛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 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給予早期肢體功能鍛煉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肢體功能, 促進了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復,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
[1]陳秋林, 陳金花. 1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合并腦梗死患者的循證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4, 30(12):51-53.
[2]張延紅, 趙曉麗, 王東, 等.早期綜合康復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河北醫藥, 2014, 19(10):1564-1566.[3]陳桂君, 劉憶菁.早期肢體功能鍛煉對腦梗死偏癱病人的影響.護理研究, 2014, 16(15):1846-1847.
[4]陳惠英.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障礙康復的影響.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4, 36(21):134-135.
[5]湯麗麗.良肢位在腦梗死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回顧中的護理體會.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4, 17(10):133-13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1.206
2015-07-10]
110027 沈陽急救中心鐵西急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