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華
觀察阿奇霉素聯合痰熱清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64例的療效
李文華
目的評價對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聯合使用阿奇霉素和痰熱清的治療療效。方法128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隨機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64例, 對照組用阿奇霉素治療, 研究組聯合用阿奇霉素和痰熱清治療, 分析兩組的治療療效。結果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5.31%,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8.1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聯合使用阿奇霉素和痰熱清治療效果顯著,有推廣價值。
阿奇霉素;痰熱清;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療效
肺炎支原體肺炎在臨床醫學上也稱之為MPP, 該病屬于醫院兒科的一種常見病, 患病的人群中主要以學齡兒童居多[1]。同時, 調查結果表明, 女性兒童的患病率高于男性兒童[2]。肺炎的支原體是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的一種微生物, 其有較高的多態性, 主要傳播途徑是呼吸道。由于小兒的抵抗力低下, 因此, 嬰幼兒及學齡兒童比較容易被肺炎支原體感染,最終引發MPP[3,4]。本文主要探討對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聯合使用阿奇霉素和痰熱清的治療療效, 現作如下詳細報告。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8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 所有患兒白細胞檢測結果顯示正常的患兒有109例, 白細胞檢測結果低于正常指標的患兒有11例, 白細胞檢測結果高于正常指標的患兒有8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64例。對照組患兒中, 男29例, 女35例;年齡2~11歲, 平均年齡(4.5±2.5)歲;病程6~48 d, 平均病程(10.0±9.0)d。研究組患兒中, 男31例, 女33例;年齡3~12歲, 平均年齡(5.0±2.0)歲;病程7~46 d, 平均病程(13.0±9.0)d。患兒均有發熱﹑咳嗽劇烈等臨床癥狀。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以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以及排除標準 128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均經過X線胸片檢查, 其檢查結果顯示為肺炎, 所有患兒均參照MPP疾病相關標準完成診斷確診;MPP患兒均排除感染合并哮喘疾病者﹑呼吸道反復感染疾病者﹑對阿奇霉素具有過敏反應者以及有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病情較為嚴重的患兒。
1.3 治療過程及操作方法 為保證本次研究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在開展本次研究工作之前的7 d內, 所有患兒均停止使用大環內酯相關種類的藥物進行治療, 對本次研究的128例患兒均進行吸氧﹑止咳﹑退熱以及化痰等對癥治療。對照組的患兒單純采用阿奇霉素進行治療, 具體操作方法為:采用靜脈滴注方式給予患兒10 mg/(kg·d)阿奇霉素與5%濃度﹑250 ml的葡萄糖溶液, 且注意緩慢靜脈滴注, 連用5 d, 1次/d;然后采用干混懸劑進行治療, 所用藥量為10 mg/(kg·d),連用3 d, 1次/d, 之后停藥4 d。上述操作為1個療程, 對患兒連續治療2個療程。研究組的患兒則聯合使用阿奇霉素和痰熱清進行治療, 具體操作方法為:阿奇霉素用藥方法同對照組, 在此基礎上給予患兒0.5 ml/(kg·d)的痰熱清與5%濃度﹑250 ml的葡萄糖溶液, 且注意緩慢靜脈滴注, 時間應該≥1 h, 1次/d, 劑量應≤20 ml/d。其中, 1個療程的時間為7 d, 對患兒連續治療2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采用兩種方法治療后, 由醫護人員認真觀察并詳細記錄128例患兒在治療期間的相關臨床癥狀以及體征改善情況, 具體包括止咳用時﹑退熱用時﹑肺部啰音是否完全消失等情況, 并對比兩組在住院時間方面的差異性, 采用統計學軟件, 對所得數據結果進行比較和分析。
1.5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在治療7 d后, 患兒的呼吸困難﹑咳痰﹑咳嗽﹑發熱以及肺部啰音等癥狀完全消失, 經胸片檢查, 未發現陰影。有效:治療7 d后, 患兒的呼吸困難﹑咳痰﹑咳嗽﹑發熱等癥狀明顯好轉, 肺部啰變少, 經胸片檢查, 發現陰影胸變小。無效:治療7 d后, 患兒的呼吸困難﹑咳痰﹑咳嗽﹑發熱等癥狀未好轉, 肺部啰音情況未改善, 經胸片檢查,發現陰影胸無顯著變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采用不同治療方法的治療效果對比 根據兩組MPP患兒的病原學﹑血象及胸片等相關檢查結果, 評價兩種治療方法的臨床有效性, 結果顯示,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31%(61/64),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8.13%(50/64), 兩組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兒止咳﹑肺部啰音完全消失﹑退熱及住院時間對比 研究組患兒的止咳時間為(3.98±1.18)d﹑肺部啰音完全消失時間為(3.96±1.24)d﹑退熱時間為(1.98±0.78)d﹑住院時間為(5.78±1.34)d, 對照組患兒的止咳時間為(7.03±1.21)d﹑肺部啰音完全消失時間為(7.06±1.25)d﹑退熱時間為(4.02±0.32)d﹑住院時間為(9.01±1.44)d, 研究組的臨床治療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止咳﹑退熱﹑肺部啰音改善情況及住院時間對比(±s, d)

表1 兩組患兒的止咳﹑退熱﹑肺部啰音改善情況及住院時間對比(±s, d)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止咳時間 肺部啰音完全消失時間 退熱時間 住院時間研究組 64 3.98±1.18 3.96±1.24 1.98±0.78 5.78±1.34對照組 64 7.03±1.21 7.06±1.25 4.02±0.32 9.01±1.44
目前關于MPP的發病機制主要有3種說法, 具體包括有呼吸道上皮部位的吸附作用﹑免疫紊亂﹑患兒體內直接侵入了肺炎支原體[5]。除此之外, 研究結果表明, 患兒感染支原體和其體液免疫情況以及細胞免疫情況均有一定的相關性[6]。患有MPP的患兒通常合并患有肺外多種并發癥, 且會累及到患兒的其他系統和器官[7]。肺炎的支原體由于缺少細胞壁,因此, 在治療MPP時, 應用頭孢菌素﹑青霉素類等合成的干預細胞壁的抗生素均不會產生效果[8]。在對MPP患兒進行治療時, 通常情況下, 臨床醫生會給予患兒大環內酯相關種類的藥物進行治療[9,10]。比如阿奇霉素或者紅霉素等, 該類藥物的主要作用是能夠有效抑制患兒體內蛋白質的合成, 雖然該類藥物的臨床應用效果較好, 但是, 采用大環內酯相關種類的藥物治療后, 患兒會產生嘔吐﹑惡心﹑轉氨酶量上升以及黃疸等各種不良反應。
阿奇霉素屬于人工第二代合成藥物, 該藥物不僅具有較強的抗菌作用, 而且還具有療效時間長的特點, 因此, 阿奇霉素得以在臨床上的抗感染治療中廣泛應用。此外, 阿奇霉素比較容易導致患兒對其產生耐藥性, 如果長期使用該藥物,有可能會產生更多的不良反應。痰熱清屬于注射劑中的中藥品種, 主要成分包括熊膽粉﹑黃芩﹑山羊角﹑金銀花以及連翹。痰熱清有抗呼吸道病毒﹑抗感染﹑廣譜抗菌﹑提高免疫力﹑調節肺功能等諸多作用。其中, 痰熱清的主要應用優勢是抗病毒和廣譜抗菌。連翹﹑金銀花和黃芩均屬于君藥, 性寒﹑味苦, 有燥濕﹑清熱﹑解毒﹑瀉火的功效, 山羊角以及熊膽粉則屬于臣藥, 有解毒﹑清熱﹑平肝熄火﹑解痙化痰的功效。對MPP患兒注射適量的痰熱清, 能夠對細菌內的毒素進行有效抑制, 進而改善患兒發熱的臨床癥狀;通過減少白細胞的浸潤, 改善患兒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 能夠緩解體內毒素對患兒機體產生的損害, 進而緩解患兒的咳喘癥狀, 并有效改善患兒的肺通氣性。因此, 阿奇霉素聯合痰熱清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具有可行性。兩種藥物的聯合使用, 通過取長補短的方式, 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臨床治療MPP的療效, 減少了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本研究主要分析聯合使用阿奇霉素以及痰熱清對治療MPP小兒的臨床療效,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根據兩組患兒的病原學﹑血象及胸片等檢查結果, 評價兩種治療方法的有效性, 結果顯示, 研究組治療MPP患兒的總有效率高達95.31%, 對照組治療MPP患兒的總有效率僅有78.13%,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研究組的臨床治療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 對MPP患兒聯合使用阿奇霉素以及痰熱清,不僅臨床治療效果顯著, 同時也具有更安全﹑更可靠的應用優勢, 具有應用和推廣的價值。
[1]朱冰, 陳維憲, 李敏妍.阿奇霉素聯合孟魯司特鈉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療效及其對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的影響.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5, 14(1):41-43.
[2]陳嘉慧, 印根權, 余嘉璐, 等.紅霉素與阿奇霉素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研究.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5, 31(8): 587-589.
[3]張倩.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診治探討.河北醫學, 2015, 21(5): 823-824.
[4]于波,黃玉英.小兒支原體肺炎36例臨床分析.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2003, 20(4):567.
[5]杜春蘊.阿奇霉素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25例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4, 5(6):77-78.
[6]厲敏香,范錚,方成超.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治體會.中國全科醫學, 2011, 14(9):996-997.
[7]王紅.小兒支原體肺炎122例臨床分析.中國城鄉企業衛生, 2002(1):184-185.
[8]趙萍.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治療效果分析.中國醫藥科學, 2013, 3(3):193-194.
[9]盧遠達,何映星.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分析.河北醫藥, 2012, 34(5):697-698.
[10]張建波.小兒支原體肺炎:臨床與影像學.中國航天醫藥雜志, 2002(2):152-153.
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by azithromycin combined with Tanreqing in the treatment of 64 pediatric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cases
L
I Wen-hua.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Liaoning Haicheng City Central Hospital, Haicheng 114200, 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curative effect by azithromycin combined with Tanreq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ethodsA total of 128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with 6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azithromycin for treatment,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combination of azithromycin and Tanreqing for treatment.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31% in the research group, and 78.13%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Implement of azithromycin combined with Tanreqing provides precise effect in treating pediatric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and it contains value for promotion.
Azithromycin; Tanreqing; Pediatric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Curative effect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001
2015-08-20]
114200 遼寧省海城市中心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