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 李鑫
醒腦靜聯合尼莫地平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研究
楊寧 李鑫
目的探討醒腦靜聯合尼莫地平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方法11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8 例。對照組給予尼莫地平治療, 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醒腦靜治療,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臨床療效。結果與治療前相比, 兩組患者經治療后,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出現了顯著下降, 且治療后觀察組得分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醒腦靜聯合尼莫地平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顯著, 且無明顯不良反應,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醒腦靜;尼莫地平;急性腦梗死
急性腦梗死又稱為缺血性腦卒中, 是臨床上常見的內科急癥, 占腦血管病的70%~80%[1], 該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很高, 且有年輕化趨勢, 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也給患者的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急性腦梗死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 可能為多個腦損傷機制共同作用, 治療措施也尚不確切。本院采用醒腦靜聯合尼莫地平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 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2], 同時經頭顱CT或MR進行確診, 且從發病到住院為48 h內。排除標準:①腦梗死后出血及進展型腦梗死;②嚴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者;③嚴重全身感染﹑患有代謝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以及正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8例。其中觀察組男33例, 女25例;年齡41~82歲, 平均年齡(63.7±6.5) 歲;對照組男37例, 女21例,年齡40~77歲, 平均年齡(62.0±6.1) 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降低顱內壓﹑抗血小板﹑腦細胞保護等基礎治療, 并根據合并癥給予調控血壓﹑血糖﹑降血脂等相應處理。在此基礎上, 對照組給予尼莫地平注射液8 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 1次/d, 連續14 d;觀察組患者靜脈滴注加入了醒腦靜注射液20 ml﹑尼莫地平注射液8 mg的25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 1次/d,連續14 d。
1.3 療效評價標準 以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評價的標準[3]為依據, 對患者進行療效評價。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值越高, 說明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痊愈:患者經過治療,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 病殘程度為0級;顯效:患者經過治療后,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了46%~90%, 病殘程度為1~3級;有效:患者經過治療,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了18%~45%;無效:患者經過治療,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下降不明顯, 減少<17%。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前的NIHSS分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分值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分值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患者的NIHSS分值的下降程度更大,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NIHSS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NIHSS評分比較(±s,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8 21.63±4.21 8.05±3.91a對照組 58 20.01±5.75 11.19±4.68at 1.731 3.921 P 0.0861 0.0002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痊愈28例, 顯效20例, 有效7例, 無效3例, 總有效率94.8%(55/58);對照組痊愈15例, 顯效22例, 有效10例, 無效11 例, 總有效率81.0%(47/58), 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兩組患者均未發生血壓下降﹑過敏等不良反應。
腦梗死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 是因患者腦部出現了供血障礙, 而使腦組織缺氧缺血, 進而發生了壞死。該病發病突然﹑病情發展快﹑尤其急性期死亡率高。對于腦梗死的治療, 通常可采用溶栓治療﹑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治療, 對腦細胞進行保護的藥物治療等。尼莫地平屬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 ①它能夠通過抑制細胞內鈣內流, 從而降低細胞內鈣離子的濃度;②尼莫地平能夠擴張腦血管, 緩解腦血管痙攣和腦循環, 從而促進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該藥因脂溶性很高, 通過血腦屏障的能力強, 還能夠阻斷神經元的L-型鈣通道, 促進胞漿中鈣離子的釋放, 減輕細胞中鈣的超載, 因此還起到了保護神經元的作用[4]。醒腦靜注射液是一種中藥注射液, 主要成分包括麝香﹑冰片﹑梔子﹑郁金等,有開竅醒腦﹑化痰通瘀﹑安神定志﹑清熱解毒﹑鎮驚止痛﹑涼血行氣之功效。以往的研究表明, 醒腦靜通過靜脈給藥可直接透過人和動物的血腦屏障而作用于腦部, 從而大大地降低血管通透性﹑改善腦細胞中水及電解質代謝平衡而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而達到保護神經細胞及大腦的功能;研究還表明, 醒腦靜還具有多種作用, 包括: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降低血漿內過氧化脂質﹑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管阻力﹑減輕神經損傷等, 對治療腦血管病有非常好的療效[5]。
本研究結果顯示, 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采用醒腦靜聯合尼莫地平能夠有效加速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癥狀的恢復, 臨床療效也明顯增強, 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時, 聯合應用醒腦靜和尼莫地平能發揮兩藥的協同作用;同時全部患者均未發生血壓下降﹑過敏等不良反應, 說明兩藥聯用具有安全性。
綜上所述, 醒腦靜注射液聯合尼莫地平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顯著, 且尚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 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1]王德新. 神經病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1:253.
[2]中華醫學會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 29(6):379-381.
[3]何世鋒. 尼莫地平聯合丹紅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外醫學研究, 2013, 11(20):38-39.
[4]潘艷艷, 楊金鎖. 尼莫地平聯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觀察. 中國基層醫藥, 2012, 19(17):2633-2634.
[5]婁益飛. 醒腦靜注射液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IL-1﹑IL-6水平影響的臨床研究.中國中醫急癥, 2014, 23(5):984-98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073
2015-07-23]
121000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5醫院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