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老年性抑郁癥狀對照研究
王健
目的探討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老年性抑郁癥狀的療效差異。方法100例老年性抑郁癥狀的患者, 按住院單雙號順序分為研究組(接受艾司西酞普蘭治療)和對照組(接受帕羅西汀治療), 各50例。對比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以及兩組藥物不良反應情況。結果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前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4﹑8周時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出汗﹑體重增加﹑肌強直﹑口干﹑便秘﹑惡心嘔吐)發生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本次研究認為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老年性抑郁癥患者療效肯定, 安全性好。
艾司西酞普蘭;帕羅西汀;抑郁癥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 老年性抑郁癥逐步成為老年癡呆外最為多見的老年精神障礙[1]。有學者指出對于老年性抑郁癥患者, 由于體內肝腎功能代謝降低, 導致對精神類藥物的耐受性降低, 非常容易發生藥物不良反應, 造成疾病的難治化[2]。艾司西酞普蘭主要活性成份為草酸艾司西酞普蘭, 為高度選擇性5-羥色胺(5-HT)再攝取抑制劑, 發揮抗抑郁障礙作用。因此, 作者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診斷為老年性抑郁癥狀的患者, 探討艾司西酞普蘭的治療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診斷為老年性抑郁癥狀的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 按住院單雙號順序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50例。研究組男26例, 女24例,平均年齡(72.5±6.8)歲;對照組男25例, 女25例, 平均年齡(71.8±7.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與排除標準
1.2.1 入選標準 ①年齡>60周歲。②參考第3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所制定的抑郁癥標準[3]。③患者自愿參加試驗,能按時服藥。④漢密爾頓抑郁量表≥20分。
1.2.2 排除標準 ①腦﹑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神經肌肉疾病者。②對艾司西酞普蘭或帕羅西汀過敏者﹑惡性心律失常者。③近期接受抗抑郁藥治療者。
1.3 治療方法 ①研究組:服用艾司西酞普蘭(浙江金華康恩貝生物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30106)。服用方法:初始劑量為5 mg/d, 根據患者的個體反應, 每日最大劑量可以增加至20 mg。總療程為2個月。②對照組:服用帕羅西汀(浙江尖峰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40533)。服用方法:初始劑量為10 mg/d, 根據患者的個體反應, 每日最大劑量可以增加至20 mg。總療程為3個月。最高劑量40 mg/d。總療程為2個月。③其他藥物:對于失眠嚴重者可加用苯二氮類藥物輔助睡眠。
1.4 觀察指標 對比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以及兩組藥物不良反應。
1.5 評價標準 ①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由Hamilton于1959年編制, 包括14個項目。采用0~4分評分法, 分值與癥狀嚴重程度呈正比[4]。②不良反應:參考治療中需處理的副作用癥狀量表評定藥物的安全性, 主要有出汗﹑體重增加﹑肌強直﹑口干﹑便秘﹑惡心嘔吐等組成。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對比 兩組治療前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4﹑8周時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 兩組不良反應(出汗﹑體重增加﹑肌強直﹑口干﹑便秘﹑惡心嘔吐)發生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對比(±s, 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對比(±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4周 治療8周研究組 50 25.4±6.7a 12.9±3.7b 6.2±1.5b對照組 50 24.9±6.6 15.6±3.4 9.6±2.1 t 0.25 6.98 6.22 P>0.05 <0.05 <0.05

表2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n)
目前艾司西酞普蘭是對5-HT轉運體選擇性最強的抗抑郁藥。國外一項雙盲﹑短期的對照試驗中, 48例抑郁癥患者在服用艾司西酞普蘭2﹑4周后的療效明顯好于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 說明艾司西酞普蘭對抑郁障礙有效。對于艾司西酞普蘭的不良反應, 有學者發現服用艾司西酞普蘭10 mg/d (連續2周后), 艾司西酞普蘭對血漿泌乳素水平沒有影響,此外一項關于艾司西酞普蘭的人群不良反應報告中指出, 未發現具臨床意義的心電圖改變及血壓的改變[5]。帕羅西汀是一種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口服后可完全吸收, 主要經肝臟代謝, 通過阻止5-HT的再吸收而提高神經突觸間隙內5-HT的濃度, 從而產生抗抑郁作用。
本次研究發現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4﹑8周時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可以看出艾司西酞普蘭對抑郁癥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而且兩組患者在治療結束時, 服用艾司西酞普蘭的研究組在出汗﹑體重增加﹑肌強直﹑口干﹑便秘﹑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生率上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這些證實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老年抑郁癥的安全性。可能原因與艾司西酞普蘭對D1~5受體﹑腎上腺素能受體和膽堿能受體極低的親和力有關[6]。
綜上所述, 本次研究認為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老年性抑郁癥患者療效肯定, 安全性好。
[1]司天梅,舒良.關于新抗抑郁藥艾司西酞普蘭.臨床精神醫學雜志, 2007, 17(1):68-69.
[2]Kim YG, Chang HS, Won ES, et al. Serotonin-related polymorphisms in TPH1 and HTR5A genes are not associated with escitalopram treatment response in Korea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 Neuropsychobiology, 2014, 69(4):210-219.
[3]張志華,張丹寧.艾司西酞普蘭與文拉法辛治療抑郁障礙的對照研究.精神醫學雜志, 2012, 25(5):368-370.
[4]張富,毛慶娟,施萬平,等.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抑郁癥對照研究.臨床精神醫學雜志, 2008, 18(1):49-50.
[5]劉珊,田博.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抑郁癥對照研究 .精神醫學雜志, 2008, 21(4):271- 272.
[6]徐伏蓮,許律琴.艾司西酞普蘭與氟西汀治療抑郁癥對照研究.中國實用醫藥, 2009, 4(1):23- 2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076
2015-08-17]
114041 鞍山市康寧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