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寶
小兒重癥肺炎抗生素降階梯治療的效果研究
李作寶
目的研究臨床上重癥肺炎患兒采取抗生素降階梯治療的效果。方法84例重癥肺炎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2例。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抗生素治療, 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抗生素降階梯治療, 觀察兩組患者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時間﹑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結果觀察組抗生素使用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24%,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19%(P<0.05);兩組患兒在治療期間均未出現不良反應。結論臨床上重癥肺炎患兒采取抗生素降階梯治療的效果顯著, 而且減少了患兒使用抗生素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 是一種理想的治療方法。
小兒重癥肺炎;抗生素;降階梯治療
肺炎兒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 病情嚴重時患兒氣體交換的面積減少, 造成缺氧或影響患兒的呼吸功能, 若治療不及時易并發其他疾病, 威脅患兒的生命, 因此, 重癥肺炎也是造成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1]。臨床上降低病死率﹑改善預后的關鍵是要及時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本院為了研究臨床上重癥肺炎患兒采取抗生素降階梯治療的效果, 選取84例重癥肺炎的患兒進行了本次研究,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重癥肺炎患兒84例為研究對象, 均符合第8版《兒科學》中關于重癥肺炎的診斷標準, 所有患兒均為自愿參加本次研究, 并排除重要臟器功能嚴重障礙﹑有抗生素過敏史以及無法配合治療的患兒。將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2例。對照組中男23例, 女19例;年齡10 d~6歲, 平均年齡(2.4±1.3)歲;其中右側肺部病變10例, 左側肺部病變8例, 雙側肺部病變24例。觀察組中男22例, 女20例;年齡10 d~5歲, 平均年齡(2.1±1.2)歲;其中右側肺部病變11例, 左側肺部病變9例, 雙側肺部病變22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以及病變部位等一般資料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組間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兒入院后, 首先詢問有無抗生素的過敏史, 其次進行藥敏試驗和痰培養, 然后根據患兒的病情及并發癥的情況給予吸氧﹑抗感染﹑糾正電解質及酸堿失衡等常規治療等常規治療。
1.2.1 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抗生素治療:20 mg的頭孢噻肟鈉和50~100 mg/kg的苯唑青霉素早晚各1次靜脈滴注, 之后根據患兒的病情逐漸加大劑量。
1.2.2 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抗生素降階梯治療:治療初期給予廣譜抗生素美羅培南10~20 mg/kg靜脈滴注, 1次/8 h,患兒病情控制后, 可以1次/12 h。若用藥2~3 d, 患兒的病情有效控制, 可根據痰培養﹑藥敏試驗以及患兒抗生素的應用情況選擇適當的窄譜抗生素進行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時間﹑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
1.4 療效判定標準[2]治愈:患兒意識清楚, 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 病原學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的各項指標均恢復正常;有效:患兒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改善, 病原學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的部分指標恢復正常;無效:患兒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未得到改善, 甚至加重。總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抗生素使用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抗生素使用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抗生素使用的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s, d)

表1 兩組患兒抗生素使用的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s, d)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抗生素的使用時間 住院時間對照組 42 34.4±3.1 37.1±6.2觀察組 42 20.6±2.3 24.9±4.7
2.2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的情況對比 對照組治愈15例(35.71%), 有效17例(40.48%), 無效10例(23.81%),治療總有效率為76.19%;觀察組治愈21例(50.00%), 有效19例(45.24%), 無效2例(4.76%), 治療總有效率為95.24%。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兒在治療期間均未出現不良反應。
小兒重癥肺炎是一種急危重癥, 不僅會引起呼吸衰竭,還會導致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等疾病。有資料顯示, 全世界每年有1.56億小兒患有肺炎, 每年約200萬5歲以下的兒童因重癥肺炎而死亡, 且近年來, 發展中國家5歲以內小兒重癥肺炎的發病率逐年升高[3]。臨床上重癥肺炎的治療以應用抗生素為主, 其中抗菌范圍小, 針對性較強的抗生素為窄譜抗生素, 以青霉素﹑氨芐西林和頭孢唑林為主,但易產生耐藥性;廣譜抗菌藥的抗菌范圍較大, 以頭孢曲松﹑頭孢哌酮﹑頭孢噻肟等第三代頭孢菌素為主。
常規抗生素的治療原則是“逐代升級﹑分別襲擊”, 即在治療過程中, 抗生素的使用由窄譜逐漸向廣譜升級, 但治療效果有限, 且用藥時間長, 易產生耐藥性。降階梯治療是近年來臨床上的一種經驗性治療方案。抗生素降階梯治療是在患兒未出現感染癥狀及未出現細菌學證據時, 根據患兒的病史﹑抗生素使用史及臨床癥狀給予相應的廣譜抗生素治療, 以有效控制革蘭陽性和革蘭陰性致病菌導致的感染,一般用藥2~3 d, 患兒的癥狀和病情便可改善, 之后再根據藥敏試驗和細菌學檢測結果選取合適的窄譜抗生素進行針對性治療[4,5]。
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患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抗生素降階梯治療后, 抗生素使用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24%,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19%(P<0.05);兩組患兒在治療期間均為出現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 臨床上重癥肺炎的患兒采取抗生素降階梯治療的效果顯著, 而且減少了患兒使用抗生素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 是一種理想的治療方法。
[1]熊梓宏,張國英.腦電圖檢查在小兒重癥肺炎中的應用.中國小兒急救醫學, 2014, 21(3):147-148.
[2]廖細生.抗生素降階梯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的效果觀察.中國當代醫藥, 2014, 21(16):87-88.
[3]李茂霞,萬朝敏.嬰幼兒重癥肺炎的臨床特點及死亡相關因素研究. 中國小兒急救醫學, 2015, 22(2):113-118.
[4]余春梅, 楊錫強, 許峰,等. 重慶地區嬰幼兒重癥肺炎呼吸道病毒病原分析. 中華兒科雜志, 2010, 48(2):143-147.
[5]余峰, 崔敏嫻, 夏曉青. 嬰幼兒重癥肺炎危重病例評分分析.小兒急救醫學, 2002, 9(1):40-4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105
2015-08-28]
276200 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