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峰 ,鄭軍科,金紹強,趙素華
(浙江省質量檢測科學研究院,浙江杭州 3 10000)
食用油的加工生產通常有精煉、壓榨、浸出3種方法,其中浸出法是指用易揮發的有機溶劑淋洗已被粉碎的原料,使油脂溶解在有機溶劑中,然后把混合液在一定溫度和真空度下進行蒸餾,使溶劑和油脂分離而得到植物油的方法[1]。這種方法實際上是化學工業中的萃取法,由于這種方法所得的植物油收率比壓榨法高,且勞動生產率較高,所以在食用油生產中得到普遍應用,主要應用于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等食用油的加工[2]。但與壓榨油相比,浸出油由于高溫、化學的加工過程,破壞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導致營養成分遭到破壞,易產生苯并芘等有害物質,且由于有機溶劑的殘留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3-5]。
六號溶劑是目前我國浸出油生產過程中普遍采用的萃取劑,長期接觸會對人產生神經毒性,食用植物油中的溶劑殘留量直接影響到油脂的衛生品質,而目前我國對食用油中的六號溶劑殘留的國標檢測方法GB/T 5009.37—2003采用的是不銹鋼填充柱,使得溶劑中各組分在色譜儀上以1個峰出現,再用外標法定量[6]。而六號溶劑為混合物,主要為C5~C8烷烴類化合物,尚含少量芳烴的一個混合有機溶劑。隨著供給廠家及生產批次的不同,其組分的組成及濃度各不相同,從而影響了定量的準確度。且該方法采用手動頂空進樣,六號溶劑的組成、控溫時的溫度波動、氣化裝置的體積等多種因素對數據的準確性也會產生影響[7-9]。試驗選取13種常用的六號溶劑成分[8,10-12],建立以毛細管柱分離的自動進樣頂空氣相分析方法,旨在提高分析的效率和準確性。
Agilent 6890N氣相色譜儀 (FID檢測器);Perkin Elmer Turbo Matrix 40 Trap自動頂空進樣器;2,2-二甲基戊烷、2,3-二甲基戊烷、2,2-二甲基丁烷、3-甲基戊烷、3-甲基己烷、2-甲基戊烷、2-甲基丁烷、2,4-二甲基戊烷、甲基環戊烷均購自日本Tokyo Chemical Industry(TCI)公司;正戊烷、正己烷、環己烷、苯、正庚烷購自中國標準化研究院。
1.2.1 樣品前處理方法
稱取5 g植物油 (精確至0.01 g)至22 mL頂空瓶中,壓蓋密封,進行頂空分析。
1.2.2 頂空進樣器方法
爐溫50℃,取樣針溫度90℃,傳輸線溫度100℃,載氣壓力20 psi,平衡時間30 min,進樣時間 0.10 min,加壓時間 0.2 min,拔針時間0.5 min,GC循環時間50 min。
1.2.3 氣相色譜條件
色譜柱Varian CP-Select 624CB(60 m×0.25 mm×1.40μm),進樣口溫度200℃,分流比50∶1,載氣氮氣,載氣流速0.6 mL·min-1。
程序升溫。初始溫度50℃保持2 min;1.5℃·min-1升至90℃保持2 min,20℃·min-1升至150℃保持2 min。檢測器類型FID,溫度250℃。
以不含六號溶劑的壓榨油為空白植物油,在空白植物油中加入13種六號溶劑。由圖1可知,各成分分離效果良好,且不受基質中其他成分干擾。

圖1 空白植物油 (A)及各六號溶劑在植物油中的色譜圖 (B)
本方法中各六號溶劑的檢出限為2 mg·L-1。準確稱取13種六號溶劑各0.600 0 g,以N,N-二甲基乙酰胺定容至100 mL作為儲備液,將其稀釋為不同濃度的標準溶液。在校準植物油中加入標準溶液使各六號溶劑終濃度為2,4,10,20,100,1 000 mg·L-1。稱取5.000 0 g于頂空瓶中進樣。表1顯示,在該濃度范圍內,各六號溶劑峰面積與濃度均呈良好線性。
取不同濃度的六號溶劑標準溶液加入校準植物油中,使各六號溶劑的終濃度為5,50,500 mg·kg-1。每濃度設平行5份。由表2可知,各成分的相對標準差在0.82%~5.12%。

表1 不同濃度六號溶劑峰面積與線性回歸方程

表2 不同濃度六號溶劑的精密度
由于六號溶劑種類較多,性質和極性相近,因此分離較難,尤其是相似結構的同系物分離尤為困難,填充柱無法達到分離要求。本試驗先后用DB-5,DB-1等石英毛細管柱進行分離試驗,結果表明,在DB-5,DB-1上各六號溶劑色譜峰分離度不能滿足要求,且個別峰有拖尾現象。而采用Varian CP-Select 624CB(60 m×0.25 mm×1.40μm)毛細管柱,各成分分離效果良好,且不受基質中其他成分干擾,保留時間適中,檢測靈敏度高。
頂空方法中恒溫時間對方法的靈敏度影響較大,本試驗分別考察了恒溫時間為10,20,30,40,50 min時各六號溶劑的峰面積。結果表明,隨著恒溫時間的增加,六號溶劑各成分的峰面積逐漸增大,但在30 min以后,峰面積趨于穩定。考慮到在保證檢測靈敏度的同時兼顧檢測效率的原則,本試驗采用了30 min的恒溫時間。
試驗結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植物油中13種六號溶劑殘留量的樣品用量少,操作簡便,快速,分離完全,成本低,易普及。經方法驗證試驗,該方法定性、定量準確,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節省檢測時間。
[1] 連錦明,童慶松,胡光輝.毛細管氣相色譜法測定油中溶劑殘留量[J].現代科學儀器,2000(3):48.
[2] 藍芳,謝麗琪,楊左軍,等.頂空固相微萃取-氣相色譜法測定油脂中浸出油溶劑殘留的方法研究 [J].分析試驗室,2004,23(4):70-72.
[3] 石允生,李敬章.氣相色譜法測定食用植物油中殘留溶劑的研究 [J].現代預防醫學,2005,32(7):787-788.
[4] 李艷梅.關于食用油脂中殘留溶劑油對人體危害的探討及對策 [J].職業與健康,2001,17(6):46-47.
[5] 姜寧,曹繼友,楊德田.食用油脂中殘留溶劑油的測定及對人體的危害性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1997,11(12):38.
[6] GB/T 5009.37—2001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S] .
[7] 郭曉霖.淺談影響氣相色譜法測定食用植物油中溶劑殘留的諸因素[J].計量與測試技術,2004(1):43.
[8] 劉嵐.淺析影響溶劑殘留量檢驗結果的重要因素 [J].糧食與食品工業,2011(1):59-61.
[9] 袁毅,汪海峰.食用油中溶劑殘留測定的若干影響因素分析 [J].中國油脂,2006,31(9):59-63.
[10] 鄭少華.毛細管氣相色譜內標法測定食用油中溶劑殘留量[J].糧油倉儲科技通訊,2005(4):48-49.
[11] 汪海峰,鞠興榮,楊曉蓉,等.食用植物油中殘留溶劑的高溫頂空氣相色譜分離與測定[J].食品科學,2006,27(2):235-238.
[12] 辜雪英.食用植物油中溶劑殘留量的頂空氣相色譜標準加入法測定研究[J].江西化工,2006(4):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