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仁平
(宜興 214221)
淺談紫砂《合歡壺》的造型和歷史
邵仁平
(宜興 214221)
傳統經典壺類型,蘊含著紫砂壺藝獨特的風格和豐富的內涵,集歷代精華凝練而成。《合歡壺》胎體堅致,質地細膩,表面光澤潔凈,顏色純正明快。造型端莊,古樸大方,線條流暢,棱角挺括。
合歡壺;造型;傳統;文化;品茶
紫砂茶具自創始之初,就是因茶而發展的一種煮茶器具,取宜興獨有的紫砂泥料,經藝人的工藝手段制造而成。傳統的紫砂藝術如何繼承傳統又開拓創新,是新時代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當代紫砂的發展現狀變化萬千,如何體現時代的精神,又賦予其時代的歷史意義,也是一個紫砂領域上關于創新和技藝的大課題。
宜興紫砂,經過了幾百年的傳承與發展,造型有了不斷的創新,裝飾手段也是與時俱進。歷代紫砂藝人借鑒青銅器、石器、漆器等造型進行創新,或模仿自然界中某一物體進行構思。紫砂壺的美,在于壺泥、壺型、繪畫、篆刻、雕塑共融于一壺。
紫砂藝術的發展不僅要著重于其本身的創新變化,更要博采眾長。要以一種開放的視角和心態,將紫砂藝術與其他多種藝術相結合,以達到技藝及美感的創新,從而完善紫砂藝術本身。其實,作為一種有著深厚文化積淀的藝術,紫砂壺與多種傳統文化都有著共通之處。例如書法、繪畫、篆刻、雕塑等,這些在紫砂壺的創作中的運用是十分具有普遍性的,由陳曼生創制的“文人壺”就是其中的顯著代表。這樣能使得紫砂壺在保持其原有特色的基礎上,又滲透了其他的文化元素,使其展現出一種別具一格的風韻。
傳統經典壺類型,蘊含著紫砂壺藝獨特的風格和豐富的內涵,集歷代精華凝練而成。《合歡壺》胎體堅致,質地細膩,表面光澤潔凈,顏色純正明快。造型端莊,古樸大方,線條流暢,棱角挺括。此壺形制似曼生十八式合歡壺之變異,嘴稍長,把闊扁,蓋平扁,珠鈕形似壺身,圓厚飽滿,從功能上改制的茗壺。
筆者的《合歡壺》壺體端莊大氣,工藝精湛,頗肩,壺腹極扁,在中間形成對接之勢,腰線過渡圓潤不見棱角。流把挺拔有力,一彎流自壺身中間偏上胥出,勢力極低,嘴口下沉,壺把自肩部挺出,與壺嘴持平,耳形壺把圓潤流利。
一代代的紫砂藝人們繼承和發揚前輩的探索精神,從不同的文化和工藝中吸收有益的元素,把它們應用到紫砂藝術的實踐中去,創造出“方非一式,圓不一相”的藝術造型天地,使紫砂壺聞名于世?!逗蠚g壺》為經典之器,通過每件《合歡》作品,我們能看出紫砂藝人的不同藝術風格和藝術品性,這也許就是紫砂文化的魅力所在。
宜興紫砂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制作工藝、高雅的文化品位和公認的實用價值,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宜興紫砂有它清晰的文化背景和獨樹一幟的制作工藝,它所體現的工藝流程和獨特風格具有不可替代性,能夠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文化創造性、文化特質和文化價值觀。從事紫砂工藝制作的人,大多都是從很年青的時候便開始學藝,終身都在技藝上不斷的磨練,使技藝純熟,達到得心應手的境地,制作出好的紫砂陶器。
千百年來,中國的文人士大夫們有意識地把品茶作為一種能顯示高雅涵養,寄托情感,表現自我的藝術,是集儒、佛、道與民風民俗于一爐的中華茶文化。紫砂壺是整個茶文化的組成部分,紫砂壺從被燒造出來的那一刻起,便注定終身與茶結緣,不用來泡茶的紫砂壺就像失去生命的軀殼,沒有任何意義。
一杯茶,水意蔥蘢,清香流動。禪言:杯盞人生。讀罷,杯水盈盈方寸間,萬念聚攏,欲語還休。個中滋味,自曉自知。晚秋,且讓我們一起吃茶去吧。一壺一世界,壺里有乾坤。一把小小的紫砂壺融合的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和文化精髓,演繹著紫砂之美。品一盞淡淡的清茶,任絲絲幽香沖淡浮塵,沉淀思緒,細細體會人生。品味的是壺里乾坤,有容乃大的境界;來自于自然造化的紫砂器,原生的泥味和質樸氣息,給予了我們無限的遐想和感悟。
紫砂壺是會說話的,懂得紫砂壺的人一定能從一把小小的紫砂壺中讀出紫砂藝人要訴說的情懷,要表達的意境。紫砂藝人將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和感觀都融入他的作品之中。因此說,紫砂的世界猶如人生,姿態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