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泓
(宜興 214221)
紫氣東來,孕育為玉;調制成壺,雅韻獨具。紫砂壺質地古樸淳厚,無媚俗氣,似飄逸灑脫的文人墨客;感受紫砂藝術,講的是一種意境,需要心靈的默契。紫砂的陶刻藝術,也就是紫砂的造型藝術和書畫陶刻藝術的有機結合。紫砂藝術源于生活,是藝人平時對自然和生活中的感悟,按照自己的審美觀念,對客觀實物進行概括,提煉和加工,創造出來富有生活氣息和情趣的藝術作品來
紫砂壺的古典文化內涵和古典文化精神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凝結在造型上的形式感富有中國古典哲學精神,如茶壺有圓有方,還有多角楞的,而以圓為主流,在體現方與圓的辯證統一哲學精神的同時,圓中有變化,圓中有乾坤,圓中有哲思。另一方面,紫砂壺創作素材大量取自中國古典文化內容,如體現中國文化精神的梅蘭竹菊,表現中國古代文人氣質的松樹,還有一些表現傳統文化中的吉祥寓意圖案,包括詩意山水等,無不體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精神。
紫砂的陶刻藝術,是在以精美的紫砂造型藝術為載體的基礎上,藝人根據制作的作品的特征和作品本身的含義通過書畫的形式進行點綴和裝飾,從而展現在人們面前。譬如與竹有關的紫砂作品可配上鄭板橋的詩詞,以及高風亮節的書法作品,有些素面的壺、罐等器皿可以配一些書法和國畫作品,一些古樸的傳統老壺的款式可以配古箏、金文、甲骨文、漢隸的書法作品,反正是根據作品的需要,配上相應的書畫作品,使整個紫砂作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作品更加生動,更加富有靈性,加深了紫砂作品的內涵,使作品更加富有濃郁的文學氣息,更能表現作品所反映的時代文人氣息,使作品具備了收藏和欣賞價值。
筆者擅長書、畫、篆刻,敏而好學,多才多藝,具有全面的藝術修養和才華。深厚的書法功底,善于把握刀與筆的關系,驅刀爽利而不單薄,線條渾厚而不臃腫,落刀處如壯士舞劍,小心處如美女拾針,每一刀下去都如錐劃沙,充滿堅實的內在力度而又擁有微妙的變化。
《茄形壺》線條流暢唯美,造型優雅清新,彎嘴優美,壺把挺拔,瓜形紐自然,壺蓋與身筒比例協調,曲線婉美。身筒采用刻繪裝飾,沿壺肩而刻,可謂“型刻合一”,將造型與陶刻之間融合的渾然一體。正面字為:一種清光迥照人,刻繪瀟灑有力。反面為一叢清竹,飄逸雋美,布局別有匠心。
《茄形壺》書法氣勢磅礴,變化多端,奇正相生,拙中寓巧,巧里藏拙,真正讓人感覺到真、純、正,匠心獨特。可以看出傳統的功力極其深厚,對漢隸、魏碑,明清行草的把控到位,整合自然。筆者篆刻作品是以書畫入篆刻,出刀爽快,犀利勁健,痛快淋漓,新意活潑。篆刻用刀爽利、清勁、灑脫,既有刀意、又有筆意,再有金石的情趣,用刀不僅僅于沖刀,而是刀隨筆變,渾然天成。從中可以看出先生的傳統功力是很深厚的,取法也很廣泛。先生的用刀沉實爽利,且渾然天成,能夠游刃有余的表現,使每根線條既有很強的書寫性,又有刀意。章法布局也很大膽,頗耐人尋味。
筆者對于陶刻更是孜孜以求,刻苦鉆研。工書法,善行草。作品書法文化功底深厚,畫圖結構嚴謹,刀刻技術更是精湛多變,嘆為觀止。所作山水,布局新穎章法有度;所作花鳥,清麗脫俗活潑雅致。注重刀法與茶壺的協調,將文學書法陶刻造型融于一體。使紫砂壺盡善盡美無懈可擊,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紫砂壺的書畫陶刻,涵映了作者的創作理念,拓展了藝術境界,標志著審美意識的不斷強化。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紫砂,以陶刻形式表達出來的文化,僅僅是中華文化之滄海一粟,我們紫砂藝人需要新觀念,更新知識,尋求新的創造,跨上新的臺階,把紫砂文化藝術推向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