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一直是經濟發展的一個心結,那么此次證券法修改能不能給小微企業帶來一絲溫暖呢?筆者認為,中國在修訂《證券法》時應該將這一問題加以考慮。
不僅中國著急修改證券法,美國也為證券法修改忙碌不堪。只不過美國著急修改證券法是想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與中國修改證券法的初衷略有差異,但可以給我們提供不少啟示。
小企業IPO斷檔危機讓美國朝野憂心忡忡。各方紛紛建言獻策,呼吁“把小企業重新帶上IPO的高速路口”,以此促進新興企業發展并增進就業。在此背景下,JOBS法案應運而生。JOBS法案開出的藥方,歸納為如下三個方面:
一是降低對財務信息真實性、合規性的監管要求,包括(1)豁免薩班斯法案404(b)條款關于公司內部控制的審計及披露要求;(2)豁免審計師強制輪換的要求;(3)免于遵循新發布的或新修訂的會計準則,除非該項準則要求私人公司同樣遵循。
二是降低信息披露透明度,包括:(1)將財務數據披露的報告期由最近五年縮短至兩年;(2)降低高管薪酬披露標準;[JOBS法案針對“新興成長企業”大大降低了《多得弗蘭克法案》規定的高管薪酬披露要求。](3)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可以向SEC秘密提交;(4)調高1934年《證券交易法》關于注冊為SEC報告公司的股東人數法定標準,由在冊股東500人增加至2000人;[500人標準的要求沿襲自1964年。JOBS法案修訂了1934年《證券交易法》第12(g)(1)(A),允許公司資產規模達到1000萬美元,且2000名股東或500非獲許投資者。一旦達到該項資產或股東門檻,公司應于財務報告截止日后120天內,向SEC申請注冊為報告公司。該條款還修訂了1934年《證券交易法》第12(g)(5)條,對于依據1933年《證券法》豁免注冊的員工補償計劃而成為股東的,不計算在2000人的計算之列。另外,通過眾籌方式成為股東同樣不計算在內。]
三是放松對發行融資的事前監管和過程監管,包括:(1)IPO過程中,打破原先為防范利益沖突設置的“清規戒律”,例如賣方分析師與投資銀行部的防火墻,承銷過程中研究報告“靜默期”等限制;(2)增加豁免注冊的種類及便利性,例如:a.授權SEC修改Regulation A,擬議中的規則將豁免注冊的額度從500萬美元提高至5000萬美元;b.在Regulation D的506規則的基礎上增加506(c):在“獲許投資者”范圍內的發行,允許采用廣告宣傳和公開招徠;c.開創“眾籌“豁免注冊,截止目前,股權眾籌由于涉及公開發行的注冊,在美國發展緩慢。2012年眾籌融資募集的27億美元中,52%通過捐贈模式或獎酬模式,44%通過借貸模式,4%通過股權模式。2012年《JOBS法案》創設了股權眾籌的豁免注冊,并授權SEC發布有關規則。目前SEC已公布征求意見稿,最終規則呼之欲出。根據征求意見稿,眾籌在諸多方面突破了傳統豁免的瓶頸:(1)以互聯網作為融資平臺,突破了傳統豁免注冊關于“廣告宣傳”及“公開招徠”的禁區;(2)對投資者的經驗、財富及人數都無限制,僅根據投資者的收入及財富水平限制單筆項目投資金額及比例。
2013年作為法案實施后第一個完整年度,經濟形勢回暖,資本市場一片繁榮,S&P指數上漲29.6%(扣除股利后),179家美國企業實現首次公開發行并在三大交易所上市,創五年來最高值。然而小企業IPO頹勢慣性未改,僅有9家小企業(市值低于7,500萬美元)實現上市,占當年IPO比重9%,接近歷史最低水平,僅高于2008-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
從籌資額角度看,2013年平均每家IPO融資2.47億美元,中位數為1.26億美元,與前幾年水平相當。可見IPO仍為大規模融資的平臺。就目前來看,JOBS法案對小微企業融資難的作用有限。
JOBS法案的作用已經遭到很多人的質疑,如SEC現任委員Luis A. Aguilar認為法案“有助于詐騙者廣泛撒網,卻令證券執法更加困難”。他指出法案的假設前提是錯誤的,即認為通過放松監管,能夠促進小企業融資。大量的證據表明,信息披露及其他監管規則促進了小企業融資,而不是相反。
對于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資本市場改革從未停止過嘗試和努力,卻屢次以失敗告終。從低價股IPO、“反向收購+轉板上市”到504規則的豁免,莫不如此。但JOBS法案作為一種新嘗試,還是值得進一步觀察。
參考文獻:
[1]王嘯.還原真實美國“注冊制”——證券法修訂建言[OL].財新網,2014-8-1.
[2]郭施亮.修改證券法是股市改革的靈魂[OL].新浪博客,2014-3-10.
[3]蘇培科.避重就輕的中國《證券法》修改[OL].財經綜合報道,2014-9-9.
[4]皮海洲.僅僅修改《證券法》還不夠[OL].神光證券網,2012-5-31.
[5]肖鋼.證券法修改的三大法理與邏輯[OL].經濟日報,2013-1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