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勇 曹潔菁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集團企業的內部管理和控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何有效地實施財務管理是各企業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之一。傳統財務分散管理模式與運作方式已難以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因此,以強化財務管理和控制、防范風險、提升效益為目標的財務集中管理應運而生。本文分析了傳統財務管理的不足以及財務集中管理的必要性,歸納總結了財務集中管理的內容和實施模式。
關鍵詞:集團企業 財務集中管理
財務集中管理作為一種以母公司和子公司間的產權、資本關系為基礎,以母公司對子公司財務活動的統籌管理和監督為手段形成的財務管理控制體系,結合了現代信息網絡技術,有利于降低內控風險、提升財務管理效率,因此受到很多學者與企業家的青睞,而財務集中管理機制的建立對集團企業的發展而言亦是必要和有益的。
一、傳統財務分散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財務分散管理模式效率低下、成本高昂
傳統財務分散管理模式在各個子企業分別配置一套完整的財務人員,包括財務經理、會計和出納。這些獨立的財務組織按各自的意愿、標準行事,無法在不同單元實現負載均衡,不同業務單元無法進行及時的支援和補充,運行效率低下、成本高昂。
(二)財務信息傳遞效率低、完整性差
對于企業而言,信息就是資源,財務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影響著企業決策層的方向和執行層的實施。傳統的分散式財務管理模式容易造成集團公司和子公司間的信息不對稱,集團公司下達的信息可能在傳遞過程中失真和滯后,導致企業錯失發展機會或者加大經營風險。
(三)財務管控制度不完善,缺乏對各企業的監控能力
集團企業組織結構復雜、規模大、部門多,涉及的利益關系人眾多,在傳統的財務分散管理模式下,母子公司基本上采用完全獨立的分權模式,財務的管理控制權分散在各級成員企業中,母公司缺乏統一系統的管理,影響企業的整體發展。對于各子公司內部而已,由于財務人員與其所在子公司存在隸屬關系,在利益關系上密切相關,因此很難實施有效的財務監督。
(四)財務預算與執行失衡,缺乏對業務的支持和戰略推進能力
傳統財務管理模式下,由于集團內部各公司均設立財務機構,負責日常的管理、監督資金使用情況。集團采取全面預算管理可能僅是根據各子公司所上報的預算進行匯總、調整,編制公司財務預算,從而導致對預算的編制和執行缺乏規范性和權威性,也嚴重制約了對業務的支持和戰略推進能力。
二、實施財務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傳統的分散財務管理可以清晰地反映集團中各子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但如果集團僅僅依靠財務報表等信息數據了解子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這已不能適應企業集團整體管理的需要。因此,作為一種對各子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統一核算、統一報告和統一管理的模式,財務集中管理已經成為企業集團加強管控的必然趨勢和必要手段,它不僅解決了上述傳統財務分散管理存在的問題,更為集團企業帶來了在傳統財務管理下不可能實現的優勢:
(一)強化集團整體資本運營
實施財務集中管理可以充分利用集團公司現有各種資源優勢,強化資本運營。通過把集團內各單位分散的資金集中起來,實行資金集約化管理,實現集團內部資金余缺相互調劑,達到控制資金流向。它有利于資金的統籌安排,合理調節,集中企業集團財力,減少內部的資金積壓,盤活沉淀資金,減少銀行貸款和貸款利息,減少資金的體外循環,加快資金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二)加強內部管控,降低經營風險
實施財務集中管理后,財務管理的控制點被前移,突出事前預算控制,強化事中核算分析,完善事后考核監督。集團管理層全過程跟蹤各子公司的經營活動、財務信息、預算執行情況,有利于集團對各子公司的有效管控,合理評價子公司的經營成果,實現子公司管理層與集團利益的統一。
(三)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企業盈利的一個很重要途徑是在于降低成本。企業在實行財務集中管理之前,各下屬單位對業務進行自行處理,由于資源分散,各類業務操作方式和操作流程不同,企業集團內標準化程度不高,各個單位重復性的設置相同的業務崗位,造成了人力成本的浪費。財務集中管理使得業務流程標準化,決策更加高效,大大提高了業務管理效率,公司因此取得了更多的協同效應,減少了人力和內部相互牽制的成本。
(四)提高集團企業的銀行授信額度和資信等級
集團企業進行財務集中管理后,以集團企業的名義進行整體授信和資信評級,集團企業整體經濟實力保證了其償還能力,從而擴大了企業集團的授信額度和提升資信等級,為公司的發展和提高競爭力提供資本保障。
財務集中管理可以把企業集團下屬子公司的經營狀況和財務成果全部列入母公司的核算和管理過程中,目前已成為全球一種流行的趨勢,更多的實踐證明該趨勢是必要和可行的。
三、實施財務集中管理的內容和模式
財務集中管理是借助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實現集團企業財務統一核算、統一報告和統一管理的一種管理模式,其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財務管理的制度化和統一化,建立全集團統一的會計制度和資金管理、預算管理及績效考核制度等其他相關財務制度。第二,實現財務業務一體化,以集中財務核算為基礎,為管理和控制提供實時經濟活動數據。第三,財務管理流程化,通過對企業業務流程做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徹底的重設計,以達到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現代關鍵業績指標的顯著提高。財務集中管理平臺建立的過程實質就是財務流程再造的過程。第四,集中預算管理,以預算管理為核心,建立全面集中的預算體系,有效控制成本費用。第五,資金進行集中管理,建立資金結算中心或財務信息中心,并借助信息技術,對整個集團的資金籌集、投資周轉和分配實施集中統一調度和管理,以發揮協調效應。第六,財務系統信息化的集中管理,在系統中設置統一的會計科目、財務報表模式、合并報表的編制基礎,以及統一供應商及客商的編碼、物料的編號規則。將制定的財務制度都固化在統一財務信息的數據庫中,包括財務作業流程等都在信息系統中進行統一設定,成員單位不得隨意修改,從而保證總部的戰略得到有效貫徹和落實。第七,人員、組織的集中化管理,由集團總部集中管理所有的財務人員,確保財務會計政策的貫徹執行。
上述7點不僅是財務集中管理的內容,更是解決財務集中管理內部控制問題的對策。針對財務管理信息化,集團企業要保證實時獲取真實、準確、完整的財務信息,保證財務集中管理的有效實施,就必須建立集團財務信息一體化平臺,采用財務實時集中管理模式。
財務實時集中管理模式就是指子公司的財務信息實時傳遞到集團總部進行管理。集團總部和子公司共用一個財務信息系統平臺。集團總部通過設定統一的會計政策和核算制度,設定相應的預算目標并進行人員權限分配,各子公司財務人員在系統中獨立操作,實時業務在線處理。所有子公司的經營信息反映在一個財務數據平臺,不僅提高了集團財務信息的時效性,有利于企業集團實時掌握經營信息,做出合理決策,而且對企業集團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集團管理升級。
四、結束語
財務集中管理是集團型企業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符合企業財務管理需求的一種行之有效的管理創新模式。集團企業借助信息技術統一核算、報告、管理,能有效整合資源、優化配置、降低風險、增強活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從而提升核心競爭力和企業價值,促進集團企業可持續發展,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作者單位: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