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芹
摘要:標準成本對提高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標準成本在我國企業的管理實踐中運用較早,到目前為止,已經積累了成熟的經驗。本文主要結合大慶油田運用標準成本的實踐經驗,談談標準成本的意義、理論和制定,特別是詳細介紹了大慶油田礦區服務系統標準成本制定。
關鍵詞:標準成本 制定
成本是企業生存之根,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企業競爭能力的強弱,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企業成本管理應立足于整體戰略目標及外部環境,適時建立和推行標準成本制度,從成本與效益的對比中尋找成本最小化,促進企業成本科學化、精細化管理,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競爭能力,進一步推進企業的改革與發展。
一、建立標準成本的意義
在我國,標準成本管理法從二十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實行,在提高企業決策水平、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企業決策方面
推行標準成本管理,有助于企業確定管理模式,加快管理信息傳遞,有助于企業以較少的資源取得更高的效益,有助于企業提高應變能力,從而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1.合理的標準成本能夠為企業確定管理層級提供依據
標準成本管理貫穿于企業全部生產流程,能夠如實反映各生產環節的成本結構,能夠摸清產品的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摸清企業管理的間接費用,為企業經營者優化組織結構提供基礎資料,從而有效地設置管理層級,節約企業中間層的管理性支出。
2.合理的標準成本能夠為企業開發市場決策提供理論依據
開源是企業提高效益的重要舉措之一,面對新市場,可以按照預先設置的標準成本,制定價格底線。可以按照自己期望的盈利空間,針對不同的市場區域和市場要求制定出適合不同區域的價格,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為企業開發市場提供決策依據。
3.合理的標準成本能夠為企業科學發展提供保障
通過標準數量與標準價格的制定,加大了對企業生產環節的“無效動因”消耗的控制力度,提高了企業整體創效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為企業科學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預算管理方面的作用
標準成本能使企業更有效地貫徹落實全面預算管理,強化全員參與,突出控制重點,增強考核力度,提高經濟效益。
1.標準成本便于全面預算的編制工作
能夠更好地應對不可預見性費用的發生,提高預算編制的客觀性和可操作性,使預算編制更科學、更合理,依據更充分。
2.標準成本便于預算過程控制
由于標準成本和企業的組織流程結構聯系密切,能增強預算全員參與意識。另外標準成本和生產作業流程環環相扣,使預算指標分解有理有據,為預算的過程控制提供標準依據,使預算管理更具執行性。
3.標準成本可以提高預算執行的符合度
標準成本能夠促進企業在損益、成本、現金流量、異常因素等方面的對標分析,有助于完善企業效績評價指標體系建設等,充分發揮預算管理的預警機制,突出預算執行中各項指標的跟蹤測算和落實,便于經營責任考核指標的按時完成,使預算指標更具指導性。
(三)成本控制方面的作用
標準成本的制定及實施在成本控制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既可避免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鋪張浪費現象,又能為成本控制的各個環節提供有利參照。
1.標準成本有利于明確責任中心成本項目的控制目標
將標準成本按成本項目分解到各責任中心及相關責任人,使其明確責任范圍內的成本控制目標,按照成本控制目標控制實際成本,實現項項費用有落實,人人肩上有指標。
2.標準成本有利于加強成本管理的過程控制及差異分析
以標準成本作為生產經營各環節成本控制的依據,能更好地對成本進行過程控制和差異分析,找出成本控制的漏洞及薄弱環節,分析原因,及時反饋給責任單位,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規避不利因素或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利因素的影響。
3.標準成本有利于對責任中心進行考核
標準成本可以作為評價業績的尺度,對各級責任中心進行考核。將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進行比較、分析、評價,以衡量責任中心的業績,將考核結果與責任中心的效益進行掛鉤,調動責任中心成本控制的積極性。
二、大慶油田礦區服務系統標準成本制定
大慶油田“礦區服務系統標準成本”延伸了成本控制的理念,是廣義變動性的成本體系,是在企業現行管理模式下的一種相對標準的成本體系。
礦區標準成本體系劃分為框架體系、測定體系、分析體系和修訂體系四個部分,由穩定成本、經營成本和社會成本三大模塊組成。
經營成本:維持企業正常生存發展,強調效益型的行業,主要有工業及商服物業采暖、通勤車業務、核心醫院及三級二級醫院的醫療服務(非公益性部分),印刷業務及公交廣告業務等。
穩定成本:包括穩定機構費用、有償解除勞動合同人員費用、離退休人員費用、遺屬遺孀費用、退養家屬生活補貼費用等。
社會成本:包括民用水電、液化氣、社會散戶物業采暖費、托幼服務等社會用戶成本;城市公交、醫療公益性服務(防疫功能,醫療社區等)、公園廣場、道路雨排、綠化服務、文化體育服務等公益性成本。此部分費用的發生,沒有收入來源,大部分依靠礦區補貼運行。
(一)標準成本框架
礦區標準成本下分物業、供暖、醫療、公交、市政公益、液化氣、文化體育、社保、離退休、托幼、穩定和道路養護十二個作業;一級分類3個,二級分類55個,明細分類230個。
(二)標準成本測定體系
以供暖系統測定標準成本為例:
1.明確標準成本制定前提及依據
在標準成本制定前,結合本單位現有管理模式和生產方式,確定標準成本涉及的工作量、行業服務標準及價格等。
前提:大慶地區冬季室外最低溫度-26℃,室外平均溫度區間為-12℃至-4℃,供暖室內溫度為18+2℃,采暖期由上年10月10日至本年4月17日共計190天。
依據:供暖服務標準執行《黑龍江省供熱管理條例》、《供熱工程》、《鍋爐及鍋爐房設備》、《供熱運行調節與控制》、《發電廠、熱電廠聯合生產及供熱》、《工廠供配電》、《變頻器》、《泵與風機》、《水處理》、《大慶市價格服務指南》、現場調查資料。
2.收集與整理測算數據
收集整理2008-2010年數據,包括年終決算情況、班組核算臺賬、材料消耗計劃、生產維修記錄、經濟運行方案等資料,對基礎數據進行分析、篩選、整理,剔除不合理、非正常消耗因素。
3.抽取與選擇測算站點
按照標準成本框架體系,在每個彈性區間遵循重要性原則調取可測量的、能夠代表行業水平的測算點97個作為標準成本工作推進的重點,以點帶面,推廣應用到整個行業。
4.明確與測定成本費用項目
在標準成本編制過程中,實施小組成員與外部專家共同探討,結合各行業特點制定的線性模型,各單位將成本費用要素分為材料費、燃料費、水費、電費、熱費、人工費、折舊費、其他直接費和制造費用,分別制定出單位標準成本,結合工作量,歸集匯總出礦區服務系統經營標準成本。
單位標準成本=單位產品的標準用量×標準單價
單位產品的標準成本=單位產品直接材料標準成本+單位產品直接人工標準成本+單位產品制造費用標準
5.歸集與匯總成本項目
歸集已計算出的材料費、燃料費、水電費、熱力費、人工費、其他直接費、制造費,結合工作量,初步匯總計算出標準成本。
單位產品的標準成本=單位產品直接材料標準成本+單位產品直接人工標準成本+單位產品制造費用標準
標準成本總額=單位產品的標準成本×工作量
6.套算與修正匯總結果
按照初步制定的標準成本結果,結合各行業實際情況,套算各行單位成本總額,各單位按照套算實際情況與匯總結果對比,分析差異,予以修正。如物業一公司在成本套算中發現水費的標準成本比實際發生值高出20%,經過調研分析予以修正,全面完成標準成本的測定工作。
(三)標準成本分析體系
分析體系主要由分析、提煉、提升、升華四個階段構成,應用三級剔除法計算差異、采用歷史成本法、基層單位測算法、統計分析法和對標分析法等,結合餅狀圖、柱狀圖和曲線圖等坐標圖形,進行差異分析。
(四)標準成本修訂體系
一般來說,標準成本體系在一個固定時期內是不變的,但同時它又是一個變動的體系,在國家政策、經營環境、產品種類、市場價格以及企業自身定位、組織機構和生產流程等發生較大變化時,為了確保礦區服務系統標準成本的可操作性和長效性,應定期對標準成本進行重新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在征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實施系統修訂,糾正偏差,并及時總結經驗,為降本增效提供解決途徑。
修訂的前提,一是當國家政策、生產流程、組織機構、行業服務要求等發生重大變化時;二是標準成本費用要素由量變到質變對企業成本產生重大影響時;三是物業業務由于材料、水、電消耗較高,當材料價格變動幅度達到5%,水、電價格變動達到8%時;四是當人員工資、保險系數、公積金調整等發生較大變化時;五是當科技投入、安全技改、設備改造、投資改造等項目對企業成本影響較大時。
礦區服務標準成本體系的建立開創了中石油制定礦區服務系統標準成本體系的先河,已得到廣泛認可。實施以來在供熱燃料結構改造、公交資源整合、上調供熱水和托幼收費價格、結合標準成本下達預算、應用于日常生產成本管理及業績考核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超過1億元的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大慶油田礦區服務事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