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丹丹
管好用活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對于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和集群形成,助推云南特色產業跨越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云南省的地理標志特色產品通過商標品牌運作,附加值巨增,溢價水平提高,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
“云南省物種資源富集,民族文化薈萃,在培育發展地理標志產業上潛力巨大、優勢明顯。管好用活云南省的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對于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和集群形成,助推云南特色產業跨越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長李晗在接收記者采訪時開門見山,道出了培育發展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重大意義。
近年來,云南省各級工商部門緊緊圍繞茶葉、林果、中藥材等特色優勢農業資源和制陶、玉雕等資源,加強服務指導,加快推動申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培育注冊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注冊總量在較短時間內進入了全國前列,形成了一批具有云南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的證明商標組合。
規范管理 優化產業環境
據了解,云南省的“宣威火腿”、“文山三七”、“鳳慶滇紅茶”、“建水紫陶”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管理運用取得明顯實效。“全程介入服務,加強行政指導,建言獻策助推動,引領品牌建設,是確保地理標志商標使用管理工作落實的重要環節。”李晗如是說。
規范管理,離不開服務。“云南省各級工商管理部門的服務貫穿注冊前、中、后各環節。如建水縣工商行政管理局在打造‘建水紫陶的過程中,通過努力取得地方黨委和政府支持,積極參與行業綜合扶持、發展、規范工作,引導品牌運用,打響了大品牌,引來了投資熱,一些外地客商注入重資打造建水紫陶步行街和產業園,或直接參與制陶業。”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監督管理處處長趙書華告訴記者。
近年來,云南省各級工商部門加強對轄區證明商標產品、生產企業和商標印制企業的日常監管,重點查處假冒侵權、標識使用不規范、無證無照、非法印制等違法違規行為。針對當地地理標志產品市場狀況,突出重點地區、重點季節和重點市場,各地先后組織開展了“宣威火腿”、“呈貢寶珠梨”、“大姚核桃”、“墨江紫米”、“鳳慶滇紅茶”、“建水紫陶”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專項保護行動,優化了地理標志產業環境。
培育品牌 壯大產業規模
趙書華表示,從云南省已投入使用的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情況看,地理標志產品通過品牌化運作,在產業主要經濟指標增長、產業規模壯大、產業鏈延伸等方面作用明顯,地理標志品牌有效助推了區域經濟發展。
“商標注冊以前,宣威火腿生產企業幾乎都是作坊式生產,現在,特別是獲準使用宣威火腿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企業,完全脫離了原始的生產模式,如榮升、宣泰、順達等多家企業已發展成為花園式現代加工企業,宣威火腿加工企業面貌、實力、產品質量徹底改觀,經濟效益顯現。宣威火腿地理標志商標全面使用的第一年即2009年,“宣威火腿”證明商標使用企業收購腌制火腿5110噸,原腿銷售均價每公斤45元,精加工3233噸,銷售收入1.8223億元,利潤1602萬元。到2013年,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使用企業收購腌制火腿5800噸,原腿銷售均價每公斤60元,精加工4200噸,銷售收入3.3億元,利潤2850萬元。”趙書華以“宣威火腿”為例,列舉了一組可觀的數據,充分說明了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在助推宣威火腿產業轉型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記者還了解到,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使用,促進了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帶動農民增收。“通過地理標志產品的生產加工,有效調動了全省農村勞動力結構的調整。臨滄市鳳慶縣9.1723萬戶農戶中有8.0716萬戶種植茶葉,占88%。全縣39.38萬農業人口中有37.8萬人從事茶葉種植和加工,占96%;通過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注冊管理使用,帶動了相關產業協會、農村合作社、農村經紀人的發展。全省已有地理標志產品龍頭企業196個,從業人員1360萬人,專業合作社711個,從業經紀人6221人;通過‘公司+商標+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了生產、加工、物流等產業鏈的發展,形成了“一業興、百業旺”的良好格局。”趙書華說。
李晗表示,商標是品牌的最佳載體,使用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特色產品比一般產品更受消費者認同和青睞,云南省的地理標志特色產品通過商標品牌運作,附加值巨增,溢價水平提高,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