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海云等
[摘要]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海洛因成癮合并HIV感染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 方法 將62例海洛因成癮合并HIV感染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1例。兩組均給予美沙酮維持治療,研究組同時接受1年的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的SAS、SDS評分,相關行為主要指標(漏服次數、偷食海洛因次數、有高危行為次數)的改善情況。 結果 干預1年后,研究組的SAS評分為(33.72±10.71)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3.72±12.72)分,SDS評分為(31.72±6.14)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8.82±9.12)分(P<0.01);研究組的漏服次數、偷食海洛因次數、有高危行為次數分別為(0.42±0.72)、(0.38±0.83)、(0.38±0.91)次,明顯少于對照組的(2.25±0.28)、(2.06±0.92)、(2.31±052)次(P<0.01)。 結論 護理干預能明顯改善海洛因成癮合并HIV感染患者的焦慮、抑郁心理,可使患者增強治療的信心,達到預期治療的目標。
[關健詞] 護理干預;海洛因成癮;HIV感染;焦慮;抑郁
[中圖分類號] R512.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5)01(b)-0190-04
Research of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anxiety,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heroin addict complicated with HIV infection
LI Hai-yun ZHANG Yan-feng LI Shu-min YU Wei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Luoding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Luoding 527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anxiety,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heroin addict complicated with HIV infection. 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heroin addict complicated with HIV infe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n=31) and control group (n=31).The two groups were given the maintenance of methadone,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one year,SAS,SDS scor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main indicators of related behavior (the time of forgetting to take drugs,steal heroin,having high-risk behavior)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one year intervention,SAS sore in the study group [(33.72±10.71) point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43.72±12.72) points],SDS sore in the study group [(31.72±6.14) point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48.82±9.12) points] (P<0.01).The time of forgetting to take drugs,steal heroin,having high-risk behavior in the study group [ (0.42±0.72),(0.38±0.83),(0.38±0.91)] was obviously fe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25±0.28) ,(2.06±0.92) ,(2.31±052)] respectively (P<0.01).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psychology of anxiety,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heroin addict complicated with HIV infection,can make patients to enhance the confidence of the treatment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herapeutic goal.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Heroin addict;HIV infection;Anxiety;Depression
海洛因成癮是一種由海洛因引發的慢性復發性腦疾病,伴有行為、心理、法律和社會等諸多方面的問題。由于海洛因具有很強的軀體依賴和精神依賴特性,依賴者復吸是目前防治的一個難點[1]。美沙酮維持治療是針對海洛因等阿片類藥物依賴者采取的一種替代治療方法[2]。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人體易于感染各種疾病,并可發生惡性腫瘤,病死率較高。隨著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的增多,生存質量這一反映健康的指標日益受到關注和重視,醫學的目的不僅要延長生存數量,更應注重生存質量[3]。為提高海洛因成癮合并HIV感染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降低共用針頭概率,降低脫失率,增強其治療信心,提高生存質量,本門診對海洛因成癮合并HIV感染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其心理狀態明顯改善,治療信心得到很大提高,從而減少社會危害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月仍堅持在美沙酮門診服藥、目前生活在羅定市的海洛因成癮合并HIV感染患者62例,符合ICD-10診斷標準。入選標準:①初中以上文化,年齡18~59歲,有閱讀能力的患者;②HIV抗體檢測陽性,CD4細胞>350個/mm3;③同意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人格障礙、神經系統疾病或其他軀體疾病的患者。將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1例。研究組男20例,女11例;年齡18~57歲,平均(36±9.22)歲;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0.6±2.8)年,均來自羅定的各個鄉鎮。對照組男22例,女9例;年齡19~58歲,平均(37±8.25)歲;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0.1±3.1)年,均來自羅定的各個鄉鎮。兩組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地域分布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一般資料調查信息表,包括姓名、年齡、性別、文化、體重、婚姻狀況、家庭背景等。②疾病信息調查表,包括目前心理狀況、治療方式、治療依從性、目前治療情況。③應用Zung焦慮、抑郁自評量表(SAS、SDS)[4]。④自制問卷。
1.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患者的藥物治療均服用美沙酮最大劑量90 mg/d為主,研究組給予藥物治療的同時進行護理干預,對照組只進行藥物治療。對照組藥物治療的方法與研究組藥物治療方法一致。護理干預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①海洛因和HIV知識教育:講解毒品的危害性,正確處理與毒友的關系,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抵御毒品的能力;向患者示范健康生活方式,以實例教育患者遠離毒品,使患者樹立起戰勝疾病、恢復健康的信心;同時發放禁毒宣傳資料。講解HIV的傳播途徑、發病原因、臨床表現、預防、治療等知識,使患者對HIV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②心理護理:HIV感染患者常出現自卑自罪心理,產生悲觀與絕望,自暴自棄,不配合治療,甚至放縱自已,仇視社會。對這樣的患者應給予理解和關心,許多社會學家認為,對于HIV 感染者要有“情感療法”[5],糾正患者的異常思維方法和行為,調整患者的人際關系,樹立生活信心,勇敢地接受和對抗疾病[6]。建立相互信任和尊重的環境,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促使自知力恢復,走出心理誤區。通過與患者進行溝通, 針對其不愉快的精神因素和負性生活事件, 用通俗的語言安慰、疏導患者。同患者一起討論毒品的危害,協助患者根據個人能力和以往經驗,采取適當的對策去解決有關問題,幫助患者消除消極思想,調動其主觀能動性。③家庭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家屬的聯系,不定期上門家訪,深入了解患者的治療情況、家庭關系。對家屬做好解釋和安撫工作。④社會歧視的護理干預:重點糾正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指導其逐步改正欺騙、不擇手段、言而無信等令人厭惡的為人處事方法。護理人員加強與社區干部、患者鄰居等的溝通,讓其告知患者要有改過自新、戒除毒品的決心,減少社會歧視。
1.3 觀察指標
①于入組時(干預前)、1年后采用Zung SAS、SDS對患者進行評分。SAS評分≥50分表明存在抑郁,得分越低說明心理狀態越好;SDS 評分≥53分表明存在焦慮,評分越低說明心理狀態越好。②兩組干預前后的相關行為主要指標:漏服次數、偷食海洛因次數、有高危行為次數。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家屬和患者干預前后SDS評分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家屬和患者的S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年后,兩組患者和家屬的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研究組患者和家屬的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SDS評分的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年后,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研究組患者的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2)。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相關行為主要指標的比較
干預前1個月,兩組患者的相關行為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1年后的相關行為主要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與干預前1個月比較,兩組患者干預1年后的相關行為主要指標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3)。
3 討論
由于艾滋病的致死性和傳播的特殊性,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極易產生一系列負性心理反應,最為普遍的即是焦慮、抑郁情緒[7] 。據研究估計, HIV感染者出現抑郁和焦慮障礙的比例比普通人高2%~21%[8]。有學者認為超過50% 的患者存在抑郁情緒[9]。本調查結果顯示,海洛因成癮合并HIV感染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抑郁,但經過護理干預,能明顯降低其焦慮、抑郁評分。對于這類患者,臨床醫生護士的權威性比家人、朋友更有影響力。護理人員的長期護理經驗是開展護理工作的根本,而患者的實際情況、個人意愿屬于開展護理工作的根本。綜合護理恰恰能夠將三者緊密聯系起來,并考慮患者的個人接受能力進行綜合、合理的分析,從而制訂相對合理、科學的護理辦法及方案[10-12],因此, 健康教育不僅貫穿于醫護工作的全過程,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治療因素[13]。本患者多數尊重醫生護士,更愿意把自己深藏內心的話講給醫務人員聽,并希望得到醫生的諒解與幫助,這時給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預,并通過親切和溫和的語言,正確提高患者的認識,可有效消除其顧慮,從而接受現實,積極面對,并能更好地配合治療,提高其生活質量,反過來又能改變家屬的認知。有了親友的支持,患者更能融入社會,減少做出危害社會的行為,更能顯著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
從表1~表3的研究分析中得出:患者和家屬存在抑郁癥狀是相輔相成的。在對患者護理干預的同時,有必要同時進行對家屬的綜合干預。當患者得知自己感染HIV后,精神及心理受到極大的沖擊,來自社會及家庭的歧視、死亡、生活形態的改變等壓力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諸如悔恨、對家人的內疚感、茫然、絕望及強烈的恐懼感,甚至自殺等,這與HIV 感染者早期尚難以接受患病及感染現實,存在較多心理問題[14]相關研究類似;同時容易自暴自棄,做出報復社會如共用針頭、不良性行為等的高危行為,易給社會帶來恐慌和不安,產生更多的社會問題;家人也會因歧視、漫罵或恐慌、失落而回避社會、被社會排擠,這樣容易產生抑郁,他們比一般弱勢群體更加需要社會關注[15],因此應幫助他們正視現實,減少不良認知,并做好家屬工作,消除他們的錯誤認識,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感受到家屬的支持、社會的包容和醫務人員的幫助。
綜上所述,有相當比例的海洛因成癮合并HIV感染患者存在焦慮、抑郁的問題,且其焦慮、抑郁狀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病程發展過程中承受著來自多方面的心理壓力,使他們比一般人群更易產生焦慮、抑郁。經護理干預后,能明顯改善海洛因成癮合并HIV感染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更易得到家庭和社會的支持,使患者能重新認識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自覺接受治療,增強治療信心,明顯減少做出危害社會家庭的高危行為,達到預期治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彭星星,黃雄.海洛因依賴者的心理特征及其對復吸的影響[J].現代預防醫學,2004,31(3):409-410.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5:102.
[3] 朱凱星,許美振,吳天石,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生存質量與社會支持的典型相關分析[J].中國性病艾滋病,2012,18(6):385-387,390.
[4] 張明園.精神科量表評定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34-41.
[5] 李曉萍.120例艾滋病患者的依從性教育干預[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36):138-139.
[6] 張利玲.性傳播疾病患者的心理治療及護理[J].中國性科學,2012,21(2):46-47.
[7] 李進,況偉宏,馬渝根,等.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及其家屬的焦慮、抑郁狀況調查[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4, 18(8):530-532.
[8] 趙敏,趙云珍,蔡文廣.自愿咨詢檢測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的作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3):134-135.
[9] 盧和麗,袁也豐,黃筱琴,等.南昌市美沙酮維持治療毒癮患者抑郁情緒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2,37(3):244-247.
[10] 呂露.心理干預在艾滋病合并馬爾尼菲青霉病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4):87-88.
[11] 張宏晨,王培席.基于社區的HIV/AIDS患者心理支持模式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4):293-295.
[12] 柏春琴,范春紅,徐艷,等.心理干預對HIV 感染者和AIDS 患者伴發的抑郁癥臨床觀察[J].河北醫藥,2011, 33(5):784-785.
[13] 安能.臨床護理中的健康教育技巧[J].中國健康教育,2001,17(8):498.
[14] 丁兆佳.HIV/AIDS 引發的社會反響和病人心理、行為分析與對策[J].職業與健康,2001,17(12):114-115.
[15] 向德平,吳丹.艾滋病患者社會支持與生存質量的比較研究——基于對有償供血人群、MSM人群及女性性工作者的調查[J].社會科學戰線,2010,(4):194-200.
(收稿日期:2014-12-03 本文編輯:許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