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們中國的考古大發現里,可沒少發現銅馬,其中有匹東漢末年的銅馬,搶盡了所有銅馬的風頭,不但被考古學家、文人墨客、政治家稀罕得不得了,還被奉為國寶、中國旅游的標志吉祥物,一躍成為中國最著名的一匹銅馬。它是因何而得寵的?
銅馬界的小矮子
中國出土的銅馬里,論年歲,戰國時期的青銅馬比東漢的這匹銅奔馬要年長好幾百歲呢!
論個頭兒高大,銅奔馬比不上秦始皇陵里拉銅車的三匹馬。那三匹馬個個都是92厘米的高個子,而東漢的銅奔馬只有34.5厘米,從馬頭到馬尾巴才有45厘米,寬10.1厘米,體重也就7.15千克。
“站”的不如“跑”的
雖說在年齡、身高、體重這幾個指標上銅奔馬落敗,但仔細看看銅奔馬的模樣兒,還是覺得它肯定能勝出。
為什么呢?因為戰國和秦代造的那幾匹銅馬都是站姿,可人家銅奔馬是奔跑的架勢。
光是奔跑也就算了,人家銅奔馬既不是四蹄著地,也不是兩蹄著地,而是一蹄著地。
一蹄著地?這怎么可能?會倒吧?
可銅奔馬就這么一蹄著地,千年不倒!
哇,它是怎么做到的?
這就得說人家東漢工匠技藝精湛了。他們雖然不是物理學家,但是運用力學原理,把銅奔馬全身的重量、平衡點都壓在了右后蹄下的那只燕子身上。
雖然燕子受了點兒罪,但是成全了整個銅奔馬的平衡。
“燕子”功勞大
銅奔馬還有個絕活兒,那就是它不光在跑,還跑得姿態優美,活靈活現,速度飛快!
等等,要說姿態優美,活靈活現,這些確實能看出來。可是它跑得快不快,這怎么看?
這還與馬蹄子下面的那只燕子有關。
這只燕子本來在天上飛得好好的,可誰知頭頂突然出現一團巨大的陰影,更慘的是還有一只馬蹄子噗嗤一下就踩到了它背上。燕子被嚇壞了,它圓睜雙眼回頭驚望,到底是誰不長眼,天上那么大地方,非得和它搶道。
而那匹馬呢,正跑得酣暢淋漓,突然右后蹄踏上了一個軟綿綿的東西。它也被嚇了一跳,下意識地向左躲避,于是馬頭就看起來有點兒向左傾斜了。
然后呢?燕子是否后背粉碎性骨折?肇事馬匹是否要承擔刑事責任?
注意!注意!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燕子最快的飛行速度是每小時300千米,都趕得上風馳電掣的法拉利賽車了。天底下再“牛”的馬也跑不了這么快。
可人家銅奔馬明顯趕超了這只燕子,還一不小心把飛行中的燕子給踩到蹄子下面了。這說明,銅奔馬可不光是在跑,那簡直就是在飛啊!
汗血外形+風神氣質
其實,對制造銅奔馬的東漢工匠們來說,光讓銅奔馬“跑”得“飛”快還不行,它得跑出“與眾不同”的精氣神兒!
工匠們為此煞費苦心,沒少翻閱古代研究馬匹的書籍。特別是春秋時期,伯樂先生花費畢生精力寫出的中國第一部相馬學著作《相馬經》。
《相馬經》里很詳細地描繪了天下最棒的馬——汗血寶馬的長相兒。于是工匠們就按照汗血寶馬的比例、模樣兒制造出了銅奔馬。
為了讓銅奔馬的氣勢不同凡響,工匠們還仔細研究、揣摩了一位威風凜凜的神仙——風神飛廉的氣勢。
據說這位風神長著兇猛的鷹頭,強壯的獅身,頭上有鹿角,背后有翅膀,尾巴像蛇一樣。這模樣兒,這氣勢,天底下確實沒有哪種猛獸猛禽能趕上!
既然銅奔馬擁有了汗血寶馬的外形,風神的氣勢,那么跑步的姿勢也得玩兒點兒高難度才顯得出水平吧?那是當然,這不,銅奔馬的兩只右側蹄都向前邁,兩只左側蹄都向后蹬。這種邁步法叫對側步,高貴著呢,一般的馬根本不會。
工匠們的心血沒有白費,銅奔馬一“出生”就立刻讓所有的銅馬、陶馬甚至真正的寶馬良駒都自慚形穢,就連東漢的第二個皇帝——漢明帝劉莊,對它都非常喜愛!
煞費苦心為什么
銅奔馬能討得漢明帝的歡心,那可真不容易,因為漢明帝可不是個只知道花天酒地、吃喝玩樂的昏君。他在大漢的地盤兒上安撫流民,給沒有土地的人分土地,鼓勵耕種,興修水利,在邊界上,還忙著和匈奴打仗,鞏固邊界安全。
如此勤政愛民的皇帝為什么會喜歡這匹花費了不少心血和金銀打造的銅奔馬,還把它送到一處叫平樂觀的皇家宮觀供奉起來?如此偏愛是為哪般?
原來,銅奔馬是漢明帝最鐘愛的一位大將獻給他的。
這位大將叫張江,常年駐守在遠離京城(河南省洛陽市)的軍事要塞涼州(現在的甘肅省武威市),他作戰英勇,因為保疆有功被漢明帝提拔為南陽析侯。張江非常感激漢明帝的知遇之恩,所以特意尋得能工巧匠制作了精美的銅奔馬。
銅奔馬造好以后,張江愛不釋手,要不是一次造了兩個,他還真舍不得獻給漢明帝了。
公元60年,銅奔馬中的一匹就帶著大漢重振雄風、平定外敵的勝利被進獻給漢明帝。
同“馬”不同命
備受漢明帝喜愛的銅奔馬在平樂觀里安安穩穩地住了100多年,災難突然降臨。公元220年,叛軍董卓攻陷了京城,平樂觀里的銅奔馬在這場劫難中被毀掉了。
就在平樂觀里的銅奔馬慘遭滅頂之災的時候,遠離京城的涼州武威縣一座墳墓里,銅奔馬的同胞兄弟卻安穩地睡著。在無盡的黑夜里,它與它帶領的銅馬陣,陪伴著主人南陽析侯張江度過了近兩千年的歲月,數次與盜墓賊擦肩而過。直到1969年,甘肅省武威市的農民在挖地道的時候,不小心把墓室挖出了一個洞,這匹銅奔馬才重新蘇醒。
不過剛出土的時候,它壓根兒沒被重視,和一起出土的200多件文物一起,被村民們用麻袋裝著扔進了一個庫房里。等到考古學家找到它的時候,它已經慘不忍睹,馬脖子上有好幾個1厘米大的洞,馬頭和馬尾巴上的鬃毛都掉了幾撮……
要不是銅奔馬被及時送到故宮博物院修復,它的命運比它的同胞兄弟平樂觀銅奔馬也好不到哪兒去。不過這匹銅奔馬還是幸運的,經過專家精心修復,它不但重展雄姿,還連續在國內、國外的考古學界和歷史學界引起了極大轟動。
看到這兒,你肯定覺得銅奔馬的工藝夠精湛、設計夠精巧、身世夠離奇吧?它不當國寶都不行!啥都別說了,這個寒假趕緊去甘肅省蘭州市的甘肅省博物館看看它的真面目吧!如果想看看它出土的地方,那就得去武威市雷臺漢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