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輝
急性闌尾炎屬于急腹癥的一種,手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該病較為常用且效果較為顯著的治療方式。然而傳統的闌尾切除手術因術中需切口較大的切口,故而極易給患者造成較大的創傷[1]。醫療技術的不斷更新使得小切口手術應運而生,小切口闌尾切除術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逐漸增大,本研究就小切口闌尾切除術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中醫院就診的8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2組,40例實施傳統闌尾切除術治療,作為對照組,另40例實施小切口手術治療,作為觀察組。觀察組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16~52歲,平均(35.2±3.6)歲;其中急性單純性闌尾炎22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18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15~54歲,平均(36.4±3.8)歲;其中急性單純性闌尾炎24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16例。2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具體治療方法為:連續硬膜外麻醉,麻醉后取患者平臥位,進行常規消毒、鋪巾等處理,然后于麥氏點距離較近,同時伴有較為明顯壓痛癥狀的部位切開適當大小的切口,切口長度應控制在2~3 cm,然后將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等切開,鈍性分離肌層,剪開腹膜后外翻腹膜,并在布巾上對其進行固定。術者于直視下尋找闌尾,并盡量將闌尾提拉到切口外,若患者闌尾和周圍組織粘連則需先對粘連組織進行鈍性分離,然后結扎闌尾系膜血管,順行將其切除,切除后對殘端進行消毒、燒灼,然后以荷包縫合方式對殘端進行包埋處理,1號絲線關閉腹腔,逐層縫合切口。
對照組利用長麥氏切口進行處理,切口長度應控制在5~8 cm,其他手術操作同觀察組相同,關閉腹腔時需采用4號絲線對切口進行縫合。
1.3 觀察指標 對2組手術情況進行比較,包括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等;同時統計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療后手術情況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切口長度、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闌尾炎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療后手術情況比較(±s)

表1 2組闌尾炎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療后手術情況比較(±s)
組別例數切口長度(cm)手術時間(m in)術中出血量(m L)下床活動時間(h)住院時間(d)觀察組40 2.3±0.5 34.5±7.0 20.5±5.5 6.8±0.2 4.1±0.6對照組40 6.6±1.3 85.8±7.9 46.5±7.1 9.6±1.1 7.9±1.1 t值3.261 5.362 6.125 4.214 3.325 P值<0.05<0.05<0.05<0.05<0.05
2.2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40例患者采用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治療后均無嚴重并發癥發生,而對照組40例患者在采用傳統闌尾切除術治療后,2例患者發生切口感染,2例患者發生腸粘連,1例患者發生腹腔鏡膿腫,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2.5%(5/40),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χ2=5.63,P<0.05)。
急性闌尾炎屬于普外科疾病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據統計,急性闌尾炎的發病率約占據了各種急腹癥的首位[2]。患者多以轉移性右下腹部疼痛入院,多伴有右下腹壓痛、反跳痛等癥狀,且該病發病較急,且病情變化快,對患者健康的威脅性極大[3]。
臨床上通常將手術作為治療急性闌尾炎的常用方式,傳統的闌尾切除術在該病的治療中發揮著較為顯著的作用。該治療方式的手術視野較大,可為手術操作者進行各項手術操作提供方便,術中若有大出血現象發生則能及時實施止血操作,進而可有效地降低手術危險性,減少手術意外發生[4]。然而傳統的闌尾切除術也具有一定的不足之處,該手術方式采用長麥氏切口進行,對患者造成的創傷性加大,且較大的切口還會在一定成都上導致患者腹腔內臟器和外界接觸范圍增加,進而極易引起術后并發癥,并可能會延長患者恢復時間;此外,采用傳統手術治療,患者術后難以及早下床活動,其也會導致并發癥率上升,進而可對患者康復及預后造成影響[5]。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更新和進步,小切口手術逐漸在臨床上得到應用。小切口闌尾切除術相對于傳統手術而言具有切口小、外形美觀等多種優點,可更好的滿足患者,尤其是年輕患者對美觀的要求;且相對于傳統手術而言,小切口手術操作更加間斷,其手術時間較短,失血量小;同時切口較小還可減少患者腹腔臟器與外界接觸范圍,進而可有效的減少感染等并發癥發生,并可促進患者及早康復,因而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及認可[6]。
然而小切口闌尾切除術因手術開口較小,故而使得術者操作相對受限,這也就會導致手術難度增加,這就需要手術操作者必須要具有熟練的操作技術及豐富的臨床經驗;同時術中還應嚴格無菌操作,盡可能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7]。若患者伴有炎性滲出現象,則需盡可能吸出患者腹腔鏡的液體,并且應利用抗生素對手術切口進行充分的沖洗;另外,在對切口進行縫合時應注意操作方式,盡可能減少創傷,提高手術效果[8]。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切口長度、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相對于傳統手術而言,采用小切口手術方式對急性闌尾炎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更佳顯著,可促進患者及早康復,且可減少并發癥,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楊文軍.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對比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18):2604-2605.
[2] 王曉麗.彩色多普勒超聲對56例急性闌尾炎的診斷體會[J].山西醫藥雜志,2014,43(16):1909-1910.
[3] 趙傳杰,李樹亮.B超和CT在急性闌尾炎鑒別診斷中應用效果比較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4,18(9):1518-1520.
[4] 王正呂.急性闌尾炎即時與延遲手術對病理分型及預后影響的比較[J].浙江實用醫學,2014,19(4):249-250,289.
[5] 胡春麗.普外科患者行急性闌尾炎手術的臨床護理體會[J].藥物與人,2014,27(12):100-101.
[6] 汪復生.兩種方法治療急性闌尾炎的療效比較[J].當代醫學,2014,20(30):57.
[7] 蔣亞輝.急性闌尾炎手術治療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3,19(18):42-43.
[8] 于敏.小切口闌尾炎切除術治療闌尾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3):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