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向
北大、清華是很多高考學子夢寐以求的地方,更有甚者不達目標不罷休年復一年地復習再考。因為北大清華被賦予一些特殊的含義:地方把考上北大清華的數量作為考核高中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分值,進入北大清華的學生則被認為地位、素質、品位、就業、前途等都要高人一等,尤其是在計劃經濟時代更為明顯,就是時至今日這種紅色也沒有多少褪色!可是周浩這種棄北大上技校的做法,對人們考學的理念無疑是一次顛覆!
現在我們已進入了市場經濟,而且也取消了大學生分配制,大學生就業也走向了市場,市場規律這只看不見的手也開始發揮作用。
近年來,在中國出現很多現象,比如一段時間沿海出現民工荒、碩士畢業生收入比不過技工、大學生就業率抵不過技校生、大學生畢業上技校等,都是市場規律在發生作用。可是我們的大學卻無視市場規律的存在,依然用計劃經濟時期的方式方法開展教學,尤其是課堂上只注重理論不注重實踐,使眼高手低成為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像周浩這樣在大學學習痛不欲生的恐怕不止一人,敢說出來的恐怕比國寶熊貓都少,敢中途不上大學上技校可能也是后無來者。
其實近年來,高考生被高校錄取后棄學上技校的已不再是少數,與棄北大上技校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是方式不同罷了,但是都說明了現在的大學教育適用于理論研究和科學研究并不適用于就業,把大學生都當作科研人才進行培養是極大的資源浪費,必須盡快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