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泥
機緣巧合吧,作者宋憑欄的小說我讀過一些,大都以講故事為主,看得出中國傳統小說對他的影響。這在以西方小說標準來操持的主流期刊來說,發表似乎成了難題,但他仍然在堅持寫小說、讀小說,樂此不疲,看得出他對小說的熱愛。有耕耘,必有收獲,于是就有了這篇《與特警同行》。
《與特警同行》講了一個在生活中似乎不太可能發生的故事,一個特警,一個記者,一個在逃犯——當他們于茫茫人海中聚焦在一個點上的時候,故事就發生了。讓不太可能發生的故事發生,需要虛構,而虛構正是小說的功能。
陳武是一名特警,因為堅持原則,同事背地里叫他“陳二”,因此在人群中倍感孤立無援。理想和現實的差距,讓他無所適從。魏東林本是一名老實巴交的農民,因無法忍受村霸對妻子的凌辱,砍傷了對方致鋃鐺入獄。在服刑即將期滿的時候,得到家里信息,挨了一刀的村霸非但沒有悔改,反而變本加厲地騷擾妻子,魏東林于是越獄逃出,要回鄉殺死村霸,永絕后患。但是,他的旅伴偏巧是一名特警,這一偶遇會讓他如愿以償嗎?老宋是一名記者,曾想用筆糾正世風的他,人到中年仍無建樹,唯一腔責任卻從未止息。
也許是命運的安排,魏東林當然未能逃出特警的一雙火眼,以及老宋的職業敏感。束手就擒之際,和盤托出了自己越獄的原因和所遭遇的困境。陳武和老宋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要想徹底杜絕這場悲劇的發生,就得從根上解決問題,于是二人決定跟魏東林走一趟。結局是,陳武以其特警的身份與當地公安機關溝通,聯手教訓了村霸,排除了魏東林的后顧之憂,也避免了一場慘劇的發生。
故事到此似乎就可以圓滿結束了,陳武和老宋的所作所為或是出于職業操守,或是僅僅出于善良本質。但結局走向卻不能為他們所左右。
魏東林當然是受益者,他視陳武和老宋為救命恩人;老宋也將整個過程做了深度跟進,寫出了一篇出色的新聞系列報道;陳武也因此受到了領導的重視,樹了典型,還提了干。事實上,當我們去幫助別人的時候,也就是在間接幫助我們自己。這里邊好像有點救贖的味道。但他們并沒有為此而沾沾自喜,因為這不是他們的初衷,他們的初衷是什么呢?是盡一己之力,給絕望的人以希望。這就是這個小說的意義所在。給了魏東林希望,等于救了幾個家庭,和一群人的一生。美國著名作家斯蒂芬·金在他的代表作《肖申克的救贖》里寫過一句話:“希望是個好東西,或許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東西?!边@句話曾感動過無數人,今天品味仍然彌足珍貴。
以上僅從文本分析體悟這篇小說的意義所在。具體探究這個小說敘事藝術,似乎還存在一些問題。語言的含蓄、節制還需加強,因為它制約著視角觀照的彈性和張力。情節推進也較為冗長、緩慢,作為短篇小說,還應該再純粹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