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歡+鄧卉+鄧玉瓊+黃輝+朱偉
“引進一個高端人才,就能凝聚一個團隊,帶動一片產業。”如今,這樣的情形正在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真實上演。近年來,隨著轄區引才聚才力度的加大,人才,已成為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增強知識創造和技術創新能力,推動產業升級、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人才是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關鍵。”正是意識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始終堅持“事業聚才”的理念,堅持以成就事業的條件吸引人才,以良好的環境留住人才,打造“人才特區”“人才洼地”,為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撐。據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分管組織人事工作的區領導肖育明介紹,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將力爭用三年時間初步建成人才發展環境優、人才整體素質高、人才貢獻作用大、自主創新能力強、高新產業發展快的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到2018年,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人才發展將實現“651”目標,即:人才資源總量60000人,高層次人才5000人,引進培養高端領軍人才100人。
筑巢引鳳:以產業發展集聚人才
“一個好創意,足以撬動一條產業鏈,而優秀的人才,往往是產業興起的‘探路人”。這個法則在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屢屢得到驗證。很多高端人才選擇創新創業,不僅僅是因為物質利益,更多的是為了將自己的學術知識轉化為生產力。早在幾年前,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政府部門就深諳“產業集聚是人才實現自身抱負的有效載體”這個道理,提出以“主導產業聚精英,新興產業引人才”的理念吸引人才入駐園區。
羅科博士,在美國一直從事蛋白質及酶基因克隆和高效表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由于看到了高新區主導產業的發展潛力,2007年帶領團隊入駐留學人員創業園,成立了桂林微邦公司。公司在生物酶制劑方面擁有多項核心技術,在國際高端酶制劑和功能性食品添加劑及功能性飼料添加劑領域占據領先地位,研發的甘露聚糖酶、魔芋甘露低聚糖、異麥芽酮糖醇等產品,已成功應用于飼料工業、食品工業、紡織和造紙工業、石油開采行業領域。與廣西師范大學聯合引進的張師超教授,長期從事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的研究,在多數據源發現、非頻繁模式挖掘和最近鄰技術等方面有獨到的見解,取得了一系列有理論深度、學術意義和實用價值的研究成果。兩人均于2010年入選國家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千人計劃,實現了廣西在“千人計劃”創業、創新兩大項目上零的突破。經過多年的發展,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目前已形成了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吸引一批行業領軍人才入駐園區。
在以傳統產業吸引人才的同時,創意產業等新興產業也成為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集聚人才新的“著力點”。成立于2008年7月的桂林云尚動畫制作有限公司是由畢業于桂林理工大學藝術系動畫專業的大學生冀志磊創辦的,是桂林首家動畫制作公司,也是廣西大型三維動畫制作高新企業。公司總部位于桂林國家高新區信息產業園創新大廈,屬桂林大學生創業園的在孵企業。經營的項目有CG視覺表現、數字動畫制作、建筑表現、動畫人才培訓等。目前,該公司已成為桂林國家高新區動漫基地的牽頭企業,并與桂林國家高新區簽署了共建動漫人才培訓基地的協議,2009年,獲得了桂林市科技三項動漫人才培養基金的資助。
搭臺豎梯:為人才發展添翼助力
引才、留才、育才是“人才特區”建設中繞不開的關鍵環節,“鳳凰”引來了,如何為人才搭建創新創業的平臺,唱好服務大戲是擺在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政府部門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
近年來,隨著轄區人才的不斷聚集,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立足自身的區位和產業特點,集聚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產學研合作載體,并根據各自職能進行了資源整合。目前已有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產學研合作自主創新示范基地、留學人員創業園、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治區人才小高地、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高新技術交易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模具設計制造中心、軟件外包人才培訓基地、動漫公共服務平臺等11個產學研合作平臺。其中,產學研合作自主創新示范基地為廣西首個國家級示范基地,大學生創業園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大學生科技創業見習基地,大學科技園被認定為廣西首家自治區級大學科技園。此外,2012年又投資近億元建立了18萬平方米的創意產業園、金融中心、產權交易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目前,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創業體系正逐步形成。
由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兩名研究生魏承赟和尹雄獅共同創建的桂林飛宇電子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3月入駐桂林國家高新區信息產業園創新大廈,場地面積280平方米,集研發、生產、辦公于一體,是桂林大學生創業園的在孵企業。目前,該公司依托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強大的科研力量和技術支持,并與廣西師范大學聯合組建工程實驗中心,技術力量雄厚,公司自主研發的高精度姿態參考系統、小型電動無人飛行器自動駕駛儀以及FY系列航模平衡儀等產品被廣泛應用到電子羅盤、機器人、無人飛機、船舶車輛、航模電子以及姿態實時測量等領域,并已成功銷往香港、臺灣等地及日本、美國等國。說起自己的“創業經”,他們把創業成功的原因歸結為找到了適合自己創業的平臺:“以前總覺得創業之路非常孤獨,進入桂林國家高新區大學生創業園后,身邊有很多跟自己年齡相仿、學識相當、志趣相投的創業者,可以共同交流、提高,并且獲得了創業園諸如房租減免、項目申報、專利申請、法律咨詢、財稅咨詢、企業管理培訓、專家輔導等政策和服務。在這創業感覺很安心、很貼心。”
牽線搭橋:實現政校企合作共贏
科技創新,人才為本。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轄區內共有14所省部屬大中專院校、8所部屬科研院所,20多個國家級和省部級產品檢驗中心、科技交流與培訓中心,是廣西科教實力最強、智力資源最豐富的城區之一。加強產學研的交流與合作,無疑是培養緊缺人才、加速高新企業成長的必經之路。為此,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政府部門主動謀劃、牽線搭橋,工委、區委主要領導多次率相關職能部門,與廣西師范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桂林理工大學、桂林醫學院、桂林電器科學研究院、桂林激光通訊研究所召開產學研對接座談會,并簽署合作協議;此外,還積極發揮政府的主導功能,協調校企雙方互派合作專干,實施“駐校、駐企”工程,從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專家和企業的技術骨干中互相選派合作專干到對方的科研機構,架起三方合作的“立交橋”,通過傳遞合作意向、聯手開展科技攻關和技術創新,建立政校企合作互動機制。
由留英博士蔡曉東創辦的桂林遠望智能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是典型的產學研一體化企業,目前從事研發、制造與銷售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視頻分析攝像機、視頻流傳輸服務器、視頻跟蹤系統、嵌入式視頻與圖像分析軟件包、智能工業視頻分析系統、超寬廣視野視頻攝像機。公司通過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科院的多媒體通信技術研究中心、機器人技術研究中心實施人才培養、技術儲備等戰略性合作。201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資助的《嵌入式智能視頻行為密碼與分析攝像機系統》和2011年廣西千億元產業資助項目《混合智能高清視頻分析服務器的研發與產業化》項目由遠望公司與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共同承擔。
桂林淦隆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與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研究清潔能源及化學材料的專家合作研發生產出系列配套的環保爐具,清潔燃料使用效率提高了30%,長期困擾企業的成本問題迎刃而解。
桂林鑫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與廣西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專家合作,完善了圖片處理的技術鏈,將公司產品質量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目前,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政校企一體、產學研互動”工作機制已經涵蓋了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等多個產業領域,涌現出一批高校人才創業成功典型,并培育出了更多的“桂林創造”,有力促進了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軟硬兼施”:為人才創新創業保駕護航
引進人才很重要,留住人才更重要。高端人才在選擇創業地點時,物質扶持和廠房建設等硬件環境很重要,但他們更看重的是軟環境——一個持久、健全的綜合服務體系。因此只有“軟硬兼施”,優化引才、留才大環境,才是留住人才的長久之計。
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相繼出臺《桂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業服務中心管理暫行規定》《桂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業中心優惠辦法》《桂林留學人員創業園管理暫行辦法》《關于鼓勵留學人員、博士創業的若干規定》《桂林國家高新區孵化資金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為人才創新創業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2014年10月出臺的《桂林市建設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更是給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的發展打了一劑“強心劑”。“根據新出臺的《暫行辦法》,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每年將以不低于本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的比例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市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同時給予1∶1配套資金支持,對特別重大的人才工程還將突破1∶1比例支持。”肖育明介紹說:“根據《暫行辦法》,我們將分等級給予領軍人才15萬至60萬元不等的經費支持及協助辦理項目申報、參加人才評選等服務保障。”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暫行辦法》同時也規定相應的資金支持和服務。《暫行辦法》還鼓勵支持科技和管理人才帶科技成果、帶項目、帶團隊到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創辦企業。《暫行辦法》規定,在園區落戶的科技型企業,只要符合“3+3”產業(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三大特色優勢產業和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三個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項目發展前景良好,將在土地、規劃、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獲得優惠或優先;同時,對擁有科技成果產業化潛力大、技術含量高的創新創業人才,還將在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得到一定年限的100到1000平方米工作場地的租金減免等支持。另外,對領軍人才創辦企業,還將給予20萬至100萬元的啟動資金支持等。
為了留住人才“金鳳凰”,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除了栽好政策的“梧桐樹”,還筑好保障基礎的“暖巢”,大力提升留住人才的硬環境。十多年來,桂林高新區管委會累計投入資金1個多億,用于孵化場地建設和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場地面積由原來3000多平方米迅猛發展到目前的8萬多平方米,用于扶持企業的創新資金(含創業資金、科技三項等)總額達到3000多萬元。
由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魏承赟和尹雄獅創辦的桂林飛宇電子科技公司,成功研發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航模測控儀。由于經費短缺,企業舉步維艱。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政府部門在了解這一情況后,組織桂林飛宇公司、桂林建達公司、廣西師范大學電子工程學院三方聯合組建產學研創新聯盟,統一申報科技項目,共同研發項目,實現互助共贏。當年獲高新區科技創新資金30萬元支持。
為給人才創設更好的創業、生活環境,2012年起,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在園區配套建設中,規劃建設人才公寓,為人才提供周轉性住房,對緊缺型人才住房實施優先保障制。同時,鼓勵企業自建人才公寓,讓人才特別是外來人才能夠有房住、留得住。
此外,桂林國家高新區七星區還建立了人才工作站,設立創業導師指導辦公室,為人才提供立體式服務。在站內設置10個滾動的事業單位編制,讓來轄區創業或擇業的高層次人才用1年時間尋找創業就業機會。期間政府將予以就業、創業指導,并為其提供相當于事業單位正式員工的待遇。同時,設立“創業導師指導辦公室”,聘請成功企業家以“大手拉小手”的服務模式,對有意創業的人才進行幫扶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