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么么
圖+栗子君
部分圖片由日出印象提供
每一個人生來都是獨一無二的,人如此,店亦然。而和小店的相遇,也講究緣分,尤其是在新年。每當這個時候我便喜歡在街上閑逛,除了感受新年的氣氛,我更喜歡拿起相機拍那些精致而有特色的小店。一家小店,也像一個人一樣,有情感,有過往,有故事。2015年的新年,我的鏡頭記錄下的是一段關于時光的故事。
故事的開始并沒有什么新奇,我和往常一樣穿梭在解放碑的人群中,一家名為“日出印象”的小店闖進了視線。冬日陽光明媚的午后,最適合的就是這樣看起來略帶懷舊,有幾分精致,還透露出那么點藝術味道的小店。墻是乳白泛著些許鵝黃,而前臺的區域則大膽地涂鴉成了彩色條紋。在這跳躍的色彩之間,一排排古樸的木質展架巧妙地“過濾”掉周圍的浮躁氣氛,讓整個小店一下子沉靜下來。而展架上的物件在我看來就像一個個完美的藝術品,在柔和的燈光和如水的音樂烘托下,那些靜默著的物件“活”了起來,成了有故事的精靈,惹人想一探究竟。
在日出印象隨意的逛幾圈會發現不少驚喜,其中最搶眼的是墻上的一幅名為《雀》的裝飾畫。色彩明麗,層次分明,孔雀在花叢中栩栩如生,很有中國水墨畫的范兒。正想走近看看這是哪位大家的作品,卻意外發現另有蹊蹺。這幅畫并沒有耗費絲毫筆墨,而是用一個個小小的紙卷拼湊而成。此時我才留意到不只這幅畫,店里的所有物品都是如此。我不禁好奇是怎樣的魔法使得小小的紙條換個角度竟能散發出如此耀眼的光環?就在百思不得其解時,小店的主人阿娟為我解開了答案。
阿娟說,很多人第一次來到店里都會誤會這是一家藝術品展館,其實這只是她讓藝術走進生活的小作坊。店里的這些物品,大到裝飾畫小到玩偶擺件,都是阿娟純手工設計制作,尤其是這紙卷做成的工藝品更是她的心血所在。其實,如此紙上談藝并不是她的心血來潮,而是一門古老的手工技藝,一次旅行讓她邂逅了這種名為“衍紙”的手工藝,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手藝學會了,并且又組建了團隊,然后就有了這家小店。
既然是古老的手藝,那么一定與時光有關。
讓時間穿梭回到15世紀的歐洲,在一個小教堂里,修女們正忙著為來做彌撒的人準備新年賀卡。然而這座教堂并不富裕,善良的修女為了讓賀卡顯得不平淡,就將《圣經》邊緣的鍍金紙剪裁下來,再用鵝毛筆制成卷狀,最后用膠水把這些形狀各異的紙卷粘貼在一起裝飾賀卡——這來自《圣經》的鍍金紙就是衍紙工藝最早的材料,而修女的賀卡也被視為上帝的禮物,以及對人們最美好的祝愿。
在新年里聽到這樣的故事覺得特別溫馨,阿娟店里的衍紙作品此時在我看來仿佛是把美好的心愿帶進了現實。阿娟相信,她創作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一種緣分使然,是生活點滴的記錄。比如放在角落的一幅衍紙畫《愛——永恒》。這幅畫是紀念自己一家三口的某次旅行,為了留住那美好的時光,阿娟便用如此藝術的方式進行留存。阿娟告訴我,這幅情意暖暖的作品是店里唯一的非賣品。因此,許多朋友開始找阿娟私人訂制屬于自己的故事,阿娟把這些來自不同人的靈感,或裝裱成畫或做成小玩偶或隱藏在賀卡里……其中最大牌的一個客戶要數LV(路易威登)。去年10月,阿娟的紙藝作品《芭蕾舞女孩》受到路易威登的青睞,并受邀在店內展示作品和制作過程——阿娟用紙條和膠水,通過耐心的卷制、粘貼,讓一個個美麗的舞者 “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日出印象開店不到3個月就有了許多忠實粉絲,他們偶爾閑時便會來店里學一些制作衍紙工藝的技巧。我相信他們一定和我一樣,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便從此與這家小店結緣,愛上了這穿越時空卻依然鮮活的古老工藝。
左右頁圖:李陸娟將彩色紙條卷捏成一幅紙藝作品《雀》,運用水墨寫意、剪紙、衍紙等多重材料的創新技法,讓藝術走進生活。
推薦人語每一個人都會愛上衍紙這一古老的工藝,當我第一眼見到它時,就被它獨特的制作形式、隨光線變化的畫面效果所吸引,當然還有隨著時光沉淀下來的獨特魅力。
地址:解放碑時代廣場負1樓 時代創意園內
最難忘的特點:栩栩如生的錦鯉、精致萌動的小矮人、美艷生動的臉譜少女……小小的紙條換個角度竟能散發出如此耀眼的光環,這些惟妙惟肖的衍紙手工藝品,在一卷一粘之間完成了一次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