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宇 圖+無忌 黃宇
險象環生的48小時金佛山東坡遇險記
Hiking to the East Slope of Mount Jinfo
文+黃宇 圖+無忌 黃宇


一提到去金佛山,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西坡、北坡、南坡,而很少有人提及東坡。西坡、北坡都有上山的步道或者索道,南坡雖未全面開發,卻成了驢友慣常的上山線路,只有東坡人跡未至。它是金佛山幾條穿越線路中最容易迷路的一條,沿途幾十公里荒無人煙,只有筍農春夏兩季在野山上搭棚采筍,此時冬季山上更是杳無人煙,山上小路、竹林錯綜復雜。
本次穿越東坡的5位驢友,在臨時改由東坡登頂金佛山后,便遭遇了險象環生的48小時。
線路:重慶→南川→馬嘴→黃場子→歪栽石→車坪趟→白巖→大鹿池→牛卡石→大灣→黑灣→小鹿池→大埡埡口→六級電站→五級電站→四級電站→達博賽龍溪山莊
行程:18.16km
人數:5人
方式:重裝徒步穿越
歷時:2天
線路背景:金佛山位于重慶市南川區,主峰海拔2251米,與峨嵋山、青城山齊名,被譽為蜀中四大名山之一。金佛山地形呈東高西低,視野極為開闊,自然風景十分靚麗。目前金佛山的旅游開發呈西北南三方合圍之勢,唯獨剩下東坡尚未開發。東坡遍布竹林、灌木林,方圓幾十里沒有住戶,筍農在春秋兩季因采筍而踩踏出的小路每年都在變換。所以,徒步穿越金佛山東坡,就算是當地人做向導也常常會帶錯路,去過十幾次的“老驢”依然會迷失方向。據說,在重慶“驢圈”里,熟悉金佛山東坡線路的也只不過十幾個人。
風光指數:★★★★
難度指數:★★★
體能要求:★★★★
危險系數:★★★


英文導讀: The travelers go to the east stope of the Mount Jinfo. It is full of danger and scenery. They lost their ways and meet a wild boar. At last, they are rescued.
2014年10月初,朋友“山野孤鶴”邀我驢行金佛山西坡。想到很久沒有出去走動,腳底癢得厲害,當即一口答應。我們預定周六出發,利用周末兩天時間從西坡碧潭幽谷景區步道上山,由北坡索道下山。
周六早晨7點,大家在南坪長途汽車站集合,出行人員分別是“山野孤鶴”、“痛并快樂”、“飛哥”、“臥聽風嘯”加我共計5人。長途汽車上,大家暢談正歡,我突然提議:“好歹是頭驢子,走景區大道上山沒得意思,不如這次金佛山之行改一下道,從以往沒有走過的東坡上山。”
我拋出的這個提議頓時引起團隊熱烈地爭論。“山野孤鶴”年齡最大,是此次活動的發起者,屬于保守派,堅持按原計劃從金佛山西坡穿碧潭幽谷上山,理由是東坡容易迷路,我們沒有任何線路攻略可供參考,糧草也不夠。“痛并快樂”體力好,經驗豐富,聽說改線路,馬上拿出手機查找攻略,并發表意見:“東坡雖然容易迷路,但這次我們帶了手機GPS,跟著高科技走,應該不會錯。金佛山其他幾個線路都走過了,只有東坡這條路沒有穿越過,想去挑戰試試。”“臥聽風嘯”正值血氣方剛的歲數,聽說有野山可爬,不管三七二十一,馬上贊同我的主張。“飛哥”是新人,沒有主張,哪里好耍他就走哪條線路。
這下大家意見基本明確,出行的5人中有4人贊成從東坡登頂金佛山。領隊“山野孤鶴”只能無奈地“順從”我們。但誰也沒能料到臨時更改的這樣一條線路,卻為這次金佛山東坡歷險埋下了伏筆。
一個小時左右,長途車到達南川新站,聯系好的長安車已經等候多時。長安車在南川盤山公路上穿行,沿途小溪潺潺,一派美麗的田園風光。穿過風吹嶺隧道又車行了400米左右,公路右側出現了一條機耕路蜿蜒向山上延伸。主管路線方向的“痛并快樂”喊停了汽車,說網上搜的東坡穿越起點就是這里了。
背上沉重的背包,大家士氣高昂,一邊欣賞路邊的風景,一邊鼓足了勁往前走。走了約40分鐘,金佛山的山脈已經遙遙在望。連綿的群山巍峨高聳,路的左邊石壁仞立,右邊宛若萬丈懸崖,遠處梯田層次分明,有山水從石壁沖下,橫穿公路,向懸崖下跌落,在陽光照耀下五彩絢麗,美不勝收。
機耕道盡頭是一座靜謐的水庫,水庫旁有幾間破敗的工棚,幾把銹鎖高掛,無人可以給我們指路,網上找的臨時路書沒有說此處怎么上山。大家一商

左右頁圖:這次金佛山東坡的徒步穿越完全出于臨時起意,當我們找到網上路書所指引的穿越起點,眾人在“前途未知”中竟一陣莫名興奮。量,只能亂穿了。起初,我們沿水庫右側的一條隱約像是機耕道的道路開始探路。路越走越窄,雜草越來越濃密,到了后來幾乎每走一步都得費勁地扯開掛在身上的樹枝。

“山野孤鶴”和“痛并快樂”越走越覺得不對,停下腳步開始商量:東坡作為采筍人經常穿行的道路,即使經過幾個月的荒蕪,小路也不會這么快消失,況且沿途沒有發現垃圾的痕跡,說明最近沒人來過這里,隊伍應該立即掉頭才是明智之舉。我們喊回在荒草叢中鉆得正歡的“臥聽風嘯”,大部隊立馬前隊變后隊,退出叢林。
開局不利并沒有影響大家的心情,走錯路這樣的小插曲對于經常驢行的人而言完全不是事兒。回到水庫,這次我們換成沿水庫左側繼續探路,一處竹林過后,仿佛柳暗花明,一條小路出現在眾人眼前,大家頓時士氣高漲。沿小路向山上奔馳,一路風景秀美,植被豐富,兩人合抱的大樹上綠蘿飄搖,空氣清新。不時有溪水漫延,阻斷小路,我們只有脫鞋過河。隨著徒步的深入,山路坡度開始變陡,路畔的草地已有稀疏的積雪。
走了一個多小時后,體力的差距就漸漸顯現出來。“痛并快樂”和我雖然是不緊不慢地向上攀登,但是其余三人卻與我們的距離越拉越遠,遠遠落在了后面。此時,手機的信號時斷時續,幾次聯系“山野孤鶴”都因信號不好而中斷。為防止后面的人掉隊或者走錯路,在有岔路的地方,我和“痛并快樂”都用折斷后的樹枝做成三角形路標為他們指路。
路越來越險峻,翻過了一座座連綿的山脈,不覺間,我們已經走了七八個小時了。一直在竹林和荒草中穿行,沿途一個人都沒有見到。前方一個埡口出現在眼前,幾十米高的石壁仿佛被砍刀劈開,中間出現了一個3~5米寬的間隙。這個地方和網上路書所描繪的“白巖”特征相符,看來我們亂穿出來的路線是正確的。
白巖埡口由于陽光長期無法照耀,再加上鮮有人走,陡峭的巖壁長滿青苔。我們小心翼翼,握緊手中的登山杖,一步步向上邁進。登上埡口,豁然開朗,穿堂風呼嘯而過,吹得人搖搖欲墜。
趁著山頂還有信號,“痛并快樂”摸出手機,翻出前人發到網上的路書攻略查看。“我們可能是在大鹿池,天馬上要黑了,不如尋一筍棚扎營。”他一邊看手機,一邊支著招。翻越埡口下山半個小時左右,我們便找到一個筍棚,里面顯然很長時間無人居住,用紅磚壘就的土炕積滿灰塵,幾口大鍋并排,是采筍人熏烤鮮筍的地方。旁邊有幾根小樹桿綁成的通鋪,上面堆滿谷草,筍棚前后通風,沒有門當然也沒有鎖。雖然遮風有點困難,但今晚擋雨的地方總算有了。
天漸漸陰暗下來,溫度在下降,我們找出背包里的衣服穿上。休息一會兒,后隊的“山野孤鶴”他們三人循著我們做好的標識也趕上來了。簡單分工,我生火,“飛哥”去幾十米外一處巖壁接水,“山野孤鶴”煮火鍋,“痛并快樂”和“臥聽風嘯”去探明天的路。
突然,遠處傳來“痛并快樂”急促的大叫聲:“有野豬!有野豬!”大家頓時一驚,趕緊迎了出去。“痛并快樂”驚魂未定地告訴大家,他順著門前的小路去探路,結果和一頭野豬狹路相逢,頓時大眼看小眼,野豬和他都愣住了。僵持幾秒鐘后,野豬掉頭就向路旁的竹林跑去,趁此機會,“痛并快樂”也趕快回跑。大家此時人多氣勢足,頓時大笑,“臥聽風嘯”開玩笑說:“哥子,你啷個不沖上去活捉了野豬,晚上我們就有野豬肉吃了撒。”“痛并快樂”苦笑:“小崽兒,你不曉得森林中,一豬、二熊、三老虎,發怒的野豬比老虎和熊都要兇猛,這些野物,不惹最好!”
大家齊心協力準備晚飯,順便檢查一下各自的干糧:我帶了一斤米、三節香腸,“山野孤鶴”只帶了半斤米和火鍋食品。大家都有點傻眼了,這點食物如何支撐到明天下午?“山野孤鶴”看看筍棚周邊,發現有筍農栽種的蔬菜,于是把菜地仔細梳理了幾遍,居然挖出了幾顆尚未完全凍壞的蘿卜,和著蘿卜葉子,煮上一鍋,節約了些食物以備次日應急。
左右頁圖:網絡上的路書并不詳盡,好些路段只能我們自己探路前行,然后在經過一段路程后再對比路書上所描繪的地點,以確定我們是否走錯方向,在翻過白巖后,我們就找了一個筍棚安營扎寨,結束了第一天的行程。



走了一天,大家都餓了,看了看我們的糧草,想到明天不可預測的因素,我決定留三分之一的香腸,以防明天斷糧。餐后,圍坐在篝火旁,我們一邊烤火,一邊把路上被溪水、雪水潤濕了衣服、鞋子、襪子烤干。頓時,筍棚中縷縷汗腳的味道四處飄散,相信野豬進來聞到也會熏個跟斗。
晨起,我們又在筍棚附近尋得幾張蘿卜葉子,煮在昨晚火鍋作料的殘湯剩飯中,胡亂填飽了肚子。迎著初升的太陽,我們繼續前進。不多遠,兩塊大石頭橫亙路中,恰容一個人側身通過。這就是傳說中的“牛卡石”,顧名思義,牛走到這條道上會被卡住。
一個小時左右,我們就走到一處群山環繞的山谷,在冬日陽光的照耀下,山谷底部錯落搭建著幾間無人的筍棚,荒草被微風輕拂,遠處傳來陣陣鳥鳴,猶如世外桃源,這里應該就是路書所說的小鹿池。我們仔細觀察四周,群山植被茂密,密密麻麻的竹林看不到邊際。幾條岔路四通八達,到底怎么走,誰也沒了主意。
此時,隊伍的距離又漸漸地拉開了,不覺間,我和“痛并快樂”又走在了前面,等了很久,“山野孤鶴”他們還沒有趕上來。為了節約時間,我和“痛并快樂”決定,留下路標,選定了一條通往竹林的小徑就開始穿越了。
進入3米高遮天蔽日的方竹林,陽光頓時暗淡了許多,竹林中隱藏著條條小路,指引我們向山上攀登。竹林安靜,只聽見我倆粗粗的喘息聲。有的地方極其窄,需要趴著才能過去,身上的背包不停和竹枝做親密接觸,減緩我們前進的速度。走著走著,連隱約的小路也消失了。為了安全,我和“痛并快樂”商量,絕不能離開有路的地方,以防迷路。于是,我們又原路返回山谷底部,另外選擇小路上山。如此反復,經歷了兩個多小時的亂穿,我們還是沒有找到一條能夠上山的正確路徑。估計這些小路都是平時筍農挖筍子時用柴刀開辟出來的,當筍農挖到中途退出后,小路就斷了。
左右頁圖:過了小鹿池,后面就是一大片遮天蔽日的方竹林,里面雜亂的道路都是筍農采筍臨時開辟的道路,常常走到一半就沒有了,我們只能一條一條地探,最后依舊迷失在了這片竹林里。




此時,已經接近中午,我們兩人也累得筋疲力盡,摸出手機,沒有一點信號,大聲呼喊“山野孤鶴”他們,只聽見我們自己空曠的聲音在山谷回蕩。驢行中最讓人頭疼的事情發生了——隊伍徹底走散!
由于擔心他們的體力,早晨出發時,我把所有的食物都放到我的包里面了。想想他們三人身上沒有干糧,也不知道他們走到了什么地方,我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回去找他們,肯定找不到,我們只能寄希望于他們在找不到路和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原路返回下山。我倆分食了昨晚留下的剩飯,給自己補充了點體力,決定繼續探路。
在一條竹林小路的帶領下,我們越走越高,小路中途還有鋸斷的木棒搭建的梯坎,我倆不禁欣喜起來,看來,我們走上了通向山頂的大道了。我們加快了步伐,向山頂沖刺,突然,路的前方出現了一個山洞,我們走近一看,石壁黑黑的,原來是個挖煤的小窯子,上山的希望之路就此中斷。無比失望的我倆,累得癱坐在地上。
休息片刻,我對“痛并快樂”說:“干脆你在這里留守背包,我冒險往山頂探路,看有沒有人家和出去的路。”商量妥當,我扔下背包,就向著山頂茂密的叢林鉆了進去。叢林中根本沒有路,完全是在密密麻麻的竹子和灌木里穿行。我走路怕熱,探路之前就將外衣脫掉放在了“痛并快樂”那里,只穿了件短袖的快干衣,很快,手臂上就被掛出條條傷痕。憑著一股求生的欲望,我撥開擋著我的樹枝,踩在厚厚的積雪上,不斷地向上前進。為了防止回來時迷路,我一邊走,一邊折斷身邊的竹枝,按照戶外求生指南中的方法給自己留下記號。
不知道走了多久,翻過幾根倒下的大樹,終于,山頂出現在我的面前。山頂也長滿了大樹和灌木,壓著厚厚的積雪,我攀爬上一根大樹,舉目四望,遠處連綿的群山一座接著一座,看不到絲毫人類活動的痕跡。
我決定下山與“痛并快樂”匯合,但此時令我后脊發冷的事情又出現了——我找不到自己上山時的路了。一陣雪風吹過,帶來陣陣寒意,讓穿短袖的我不禁打了個寒顫。雪地上布滿了我四處探路的腳印,雜亂無章,林中安靜得有些可怕,偶爾有積雪壓斷枯枝,發出“咔嚓”的聲音,陽光融化了樹枝的積雪,滴落在我的身上,冰冷沁人。我大聲地喊著同伴的名字,叢林密密麻麻,沒有絲毫回響,拿出手機,也沒有信號。
我四處找尋上山時折斷竹枝留下的路標,但到處都是掉落的枯枝,看起來都差不多。清理了一下身上物品,腰包里面還有幾支煙、一個打火機、一把戶外小刀。掏出煙,我點上深深地吸了一口,穩定一下情緒。我告誡自己,一定要保持鎮定,如果慌亂,在雪地中,我一件短袖衣服,沒有任何食物,肯定要出問題。我不斷回憶自己來時的方位,找了一個樹枝的空隙向山下走去,越走越感覺不對,因為我上山時是在竹林中穿行,而下山卻是在一棵棵大樹中行走。樹林高大,遮住了陽光,我完全無法辨別方位。我想,如果這樣走下去,我和伙伴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遠,而我御寒的衣服、睡袋、包括干糧都在他那里,情況危急。
我鼓起勇氣,返身又向山頂走去,已經顧不得樹枝的牽絆,時而在地上爬行,時而踏上巨木翻越。又來到了山頂,由于大運動量的奔走,口中干渴得仿佛要冒煙,我抓了幾把積雪放在嘴里,暫解干渴,然后仔細地在地上辨別上山的路。終于,一支新鮮折斷的竹枝出現在了我的眼前,我頓時興奮起來,這就是我做的路標。順著這個路標的方向,我趕緊向山腳方向速奔。在陰暗的竹林中,一路連滾帶爬,不知道幾時又迷失了方向,我想,反正是下山,只要大方向正確,先下到山腳再說。如果實在不行,山腳的筍棚中可以遮風御寒,也比在雪地的竹林中挨凍好。
終于,穿過竹林,一條小道出現在了我的眼前,這條路仿佛就是我們上山的路了,我大聲地喊“痛并快樂”的名字,遠處傳來他熟悉的聲音,我心中一熱,終于走出來了。

此時,“痛并快樂”一個人背著兩個背包跌跌撞撞地向我走來,說:“我也一路喊你,卻沒有你的回應。”我的聲音明顯地顫抖起來:“這竹林太濃密了,聲音傳不出去,我差點迷路了。”我們有驚無險地會師,看看時間,已經是下午2點過了,是繼續探路上山,還是順原路返回,我們又糾結起來:通過在山頂時手機GPS的測距,和金佛山景區直線距離也就在2公里左右,探路有可能找到去金佛山景區的路,但是也有繼續迷路的風險;而順原路返回,時間可能要耗費更多,但是卻能平安走出大山。


左右頁圖:在我們迷失之際,我和同伴決定由我前去探路,同伴守護裝備,這樣能最大程度節省時間和體力,當我終于從雜亂的竹枝里面穿越至山頂,卻找不到回來的路了,環顧四周,除了竹林只剩白白的冰雪。
在經歷了一次迷路的冒險后,我們倆似乎都心有余悸,糾結一番后決定不再冒險,原路返回。
看看遠山,連綿不斷,“山野孤鶴”他們三人沒有任何消息,我們倆心中也是七上八下的,不知他們是找到正確的路登上了山頂,還是像我們一樣迷失在群山中。
我們抓緊時間順原路返回,沒走多久,路的右側就發現了一條隱約的水流。此時,我想起野外求生手冊中曾經說過,順著水流走,它能帶你走出大山。我建議:“如果原路返回,起碼要八個多小時,不如我們改變路線,順著河溝走試試,說不定能夠找到下山的捷徑。”“痛并快樂”贊成我的想法,我們決定走半個小時探探情況,如果沒有走上大路,就立即返回。
我們順著水流向兩座山之間的峽谷開始下降,沿途沒有成形的路,只有以前山洪沖過后留下的山石。我們一路小心地向山腳下行,越往下走,水流越大,漸漸地匯成了小溪流。突然,走在前面的“痛并快樂”大叫:“看!這里有糖紙!”我也高興起來,看見了糖紙,就證明有人來過,說明這里不是無路的荒地。慢慢的,小溪旁的小草中發現了有人踩過的小路,香煙盒、煙頭,這些人類活動后的垃圾讓我們堅定了沿小溪行走的正確性。
約兩個小時后,穿過了一座原木搭建的簡易小橋,一條機耕大道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并且聽見了電鋸伐木的聲音。對我和“痛并快樂”而言,電鋸的聲音就如同世界上最美的音樂,也證明了我們終于走出了大山。
我們向伐木的農民問路,他告訴我們,這里是金佛山的南坡,順著機耕道向前走三個小時左右,就是南川的頭渡鎮了。想不到我們花兩天時間在山里亂穿,竟然從東坡走到了南坡。
我們已經脫險,卻不知道“山野孤鶴”他們三人怎么樣,看看天色已經漸漸暗下來,想到他們沒有干糧,我們多了一層擔憂。試著給“山野孤鶴”打了個電話,居然接通了。平時一向穩重的“山野孤鶴”綿軟無力的話語中透露著焦急,他說:“和你們走散了后,三個人從小鹿池的左邊上山進入了密密麻麻的竹林中,由于小路實在太多,他們穿過一片老杜鵑花林,順著一條小溪翻下一個懸崖,正往大埡方位走,具體什么位置不是很清楚,一天沒有進食,體力下降厲害。”

我和“痛并快樂”商量,太陽馬上就要下山了,夜晚視線不好,極易出事。我們立即告知“山野孤鶴”趕快將他們三個人的手機關閉兩個,保留電源,只留一個人的手機保持聯系,另外盡快找安全的地方扎營,不要再向前徒步穿越了,以免夜晚視線不好走到懸崖邊出現人身事故,我們盡快聯系人進山救援。
我掏出手機,與南川金佛山當地驢友聯系。對方很快就回話,有兩個當地的筍農愿意連夜進山找人,但出價千元。此時,費用已經成了次要,救人要緊。
晚上8點,當地筍農和“山野孤鶴”聯系上后,估計了他們大致迷路的方位,很快就開始了進山的救援行動。我和“痛并快樂”則只有向天祈禱:我們的伙伴們能盡快脫險。
凌晨3點左右,傳來好消息,當地筍農已經找到“山野孤鶴”一行人,現在正帶往當地農家休息、吃飯,次日再出金佛山。
當我們再次見到“山野孤鶴”的時候,心里難免愧疚,他卻用一貫沉穩的口氣說道:“下次準備充分了,我們再來,一定要把東坡‘吃透’。”

小貼士
金佛山東坡徒步穿越攻略
1.打火機是必須帶的,當迷路被困時,夜晚荒郊野外一堆火是烤食物、取暖、求救發信號以及鼓舞士氣的保證。當然,你能夠吃生肉和會鉆木取火又是例外。
2.一把小刀在戶外作用相當大,可以切割食物、砍削樹枝、防身。看過《荒野求生》欄目的觀眾,一定記得貝爾除水壺外必帶的求生工具就是一把戶外小刀。
3.隨身的褲袋或者腰包中可以保留幾顆糖或者一包壓縮餅干,當發生你的背包等物品掉落的意外情況時,這點食物還能支撐你走出叢林,讓你看到希望。
4、除創可貼外,一卷醫用紗布在你出現較大創傷、骨折、蛇咬等情況下捆扎傷口作用巨大。
左右頁圖:在經歷了迷路等諸多苦難后,我們艱難地放棄了登頂的準備,沿原路返回,但當我們從南坡下至山腳,卻聯系不到與我們走散的同伴,最后只能雇筍農上山尋找,才避免了意外的發生。


黃宇
行者簡介
黃宇,驢名“森林虎”,男,70后,大渡口人。于2010年春,在兩個愛好戶外的同事帶領下初涉驢行,處女行便是號稱“南川最后一塊凈土”的后河。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逐漸入門。混跡于重慶驢圈,學經驗、拉體能、交朋友,眼界漸開。后愛上冬泳,一年四季,野泳無數,漂長江,渡嘉陵江,練得一身水上好功夫。至今入驢圈4年間,登過川西雪山,也游過山城近郊和各類峽谷。后搭臺唱戲,創建“大渡口戶外活動群”,暫占群主之位,為群友搭建戶外交友活動之平臺。
行者感言
臨時改變線路、食物準備不足、逞強冒進以及團隊觀念不強導致隊伍走散是我們此行差一點就發生危險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此奉勸各位驢友,在以后的徒步中,應避免以上問題,切不可學我們此行的所為。在亂穿竹林探路時折斷竹子留下的記號以及順著溪流能走出山谷、遇到危險保持冷靜等舉措,是自己看戶外求生方面的書籍掌握的知識,在實戰中得到了驗證。戶外活動,安全始終是第一要素,山一直都在那兒,前進固然勇敢,在發生危險時,及時理智地撤退也更需要勇氣。這次不能登頂,下次還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