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駿,苗義程
(貴州財經大學,貴陽 550025)
自1992年5月9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的簽署,到2005年初作為補充條款的《京都協定書》強制生效,再到2009年12月召開的聯合國氣候會議上由《哥本哈根協議》引發的激烈討論,表明在全球范圍內,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征的氣候變化問題日趨嚴重并且亟待解決。在這一大背景下,要減緩全球變暖進程,最主要的便是減少溫室氣體諸如二氧化碳、氟利昂、甲烷等的排放,而由此衍生出的“低碳”概念備受關注,“低碳經濟”作為新的發展模式更是廣為傳播。在全國“低碳城市”的建設浪潮中,作為西南地區的貴州省舉全省之力踐行。而在“低碳城市”的創建中,如何正確處理好經濟增長與碳排放量的關系成為重中之重。
目前,學術界對于經濟增長與碳排放量的理論,早前多為基于EKC(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相關研究(林伯強等,2009;許廣月等,2014),而近幾年的相關研究集中于基于解耦理論的分析和評估。查建平、唐方方、傅浩(2011)著重于工業經濟方面的研究,他們考察了2004—2009年間經濟增長與碳排放之間的關系,提出改善能源結構、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措施;周五七(2013)的重點則放在了區域工業以及其產出與碳排放量的解耦比較,通過對1998—2014年間碳排放量以及工業產出做出的解耦彈性分析,可以得出工業領域大部分呈現相對解耦狀態的結論;王禮剛(2014)的研究對象為貴州,他列出了大量數據用于比較分析貴州省在改革開放以來所表現出的經濟發展與碳排放量的關系。
綜上所述,當前學術界對于經濟增長與碳排放量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論研究百花齊放,但是基于解耦關系的研究多從宏觀著手,對于具體地區的具體分析也并未涉及到位于西南地區的重要省份——貴州。本文借鑒已有的基于解耦關系研究方法,以貴州省為研究對象,以2004—2014年為研究區間,對其經濟增長與碳排放量的關系進行探究與剖析,并在此基礎上得出相關結論并嘗試提出建議。
解耦理論的模型存在多種類型,本文主要采用Tapio解耦模型(其采用彈性概念,能夠動態地反映各個變量之間的解耦關系)對貴州省某一時間段(2004—2014年)的經濟增長與碳排放量進行變量分析。
解耦彈性指數:

由上式可得,T=解耦理論的彈性指數,C=碳排放量,GDP=生產總值,ΔC=碳排放量的變化率,ΔGDP=生產總值的變化率。根據T、ΔC、ΔGDP的不同可將解耦劃分為如下幾類(見下頁表1)。
由下頁表1可見,要得到貴州省歷年的解耦彈性指數T,則必須要計算出碳排放量變化率、生產總值變化率。
本文所列數據來源于中國國家統計局歷年《中國統計年鑒》以及《中國能源統計年鑒》,其中,用貴州省人均GDP表 示經濟增長,并計算出貴州省歷年生產總值變化率;用表2所列碳排放系數(因為計算碳排放量系數的公式繁雜,現用較為常用的一組數據計算分析)來計算貴州省歷年碳排放量,繼而計算出碳排放量變化率,最終得出貴州省碳排放量與經濟發展的解耦狀況(見表3)。

表1 解耦狀態的劃分

表2 主要能源碳排放系數(萬噸/萬噸標準煤)

表3 貴州省2004—2014年碳排放量與經濟發展解耦狀態
表3顯示,貴州省的經濟發展過程自2004年以來出現了不小的變動:有比較多的年份呈現出了擴張負解耦抑或是增長連結狀態,這些現象表明貴州省在這幾年的經濟發展速度較其碳排放量的增長速度來說十分緩慢;與此同時,在另一部分的時間內表現出了強解耦乃至強負解耦狀態,由此可見貴州省在這一段時間節能減排工作有了很大進展,發展省內低碳經濟已經有了些許成果。從整體來看,這一階段(2004—2014年)貴州省的總體經濟發展態勢和碳排放量的解耦狀態可以總結成以下兩個階段:
階段一(2004—2011年),這一階段中,除去2005年和2006年出現的兩個強解耦狀態不談,貴州省碳排放量的增長速度總體來看較為快速,最突出的年份是2007年,其碳排放量的增長速度是30.1%,超出經濟總量的增長速度近7倍。原因可以推測與當時的國內外經濟環境有關:亞洲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的沖擊和影響逐漸消退,世界范圍內各國經濟迅猛發展,同時滋生了迅速拓張的國際貿易;但另一方面,由于貴州省本身的發展條件較差,交通不便、產業結構落后、發展所需的資源匱乏以及地理位置偏僻等等弊病,導致其市場并未因全球經濟增長而有所回應,因此貴州省在此階段并未有較大發展。
階段二(2012—2014年),在這一階段中,貴州省的經濟有了較為明顯的增長,而且碳排放量驟降,整體形勢優越,尤其是在2012—2014年的三年之間,貴州省連續呈現出了強解耦或弱解耦的表現狀態,這些與貴州省那個階段的經濟表現(經濟發展回暖、市場活躍度提升以及市場競爭力增強等)不無關系。
由于貴州省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處處被動,處于劣勢狀態;但另一方面,因為貴州位于云貴高原、植被茂密,因而有其天然的環境優勢。因此,貴州省的經濟發展,要在充分利用好自身環境優勢的前提下,尋求適合自身實際的獨特的發展道路。因此,關于正確處理好經濟增長與碳排放量的關系,實現整體發展,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充分發揮自身環境優勢,將“低碳”置于永遠的第一位。貴州省群山遍布,風景秀麗,民俗獨樹,要大力貫徹“青山綠水也是優勢”的思想,發展低碳旅游業和低碳服務業。要在切實保護好當前環境的前提下進一步擴大綠化面積,尤其是城市的綠化面積,可以選擇引進外部優秀的環保發展案例和優秀的高端人才,結合貴州省自身獨特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總結出適合自身的、獨特的低碳發展模式。
充分審視自身發展問題,優化更正。貴州省現今的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犧牲了大量自然能源和環境資源的結果,在目前展現強勁發展勢頭的工業方面,貴州省各個產業要敢于“破而后立”,摒棄過去的高耗能生產方式和粗放型產業結構,逐漸減少對高耗能、高碳排放量能源的依賴,要尋求更加低碳的生產方式,加強能源的重復利用,節能減耗。
加強低碳宣傳,倡導低碳生活。貴州省政府和各個企業要加強低碳生活的宣傳,使人們能夠系統全面地了解以“低碳”為核心的日常觀念和生活行為,逐步改善之前固有的思維模式,支持和踐行“低碳生活”。與此同時,要努力尋求新型環保科技的生活和發展模式,做到“低碳生活,環保發展”,使貴州省成為真正的“低碳”省區。
[1]林伯強,蔣竺均.中國二氧化碳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預測及影響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4).
[2]許廣月,宋德勇.中國碳排放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實證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數據[J].中國工業經濟,2014,(5).
[3]查建平,唐方方,傅浩.中國能源消費碳排放與工業經濟增長——一個解耦理論視角的實證分析[J].當代經濟科學,2011,(6).
[4]周五七.基于解耦理論的中國工業低碳轉型進程評估[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13,(3).
[5]王禮剛.碳排放與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基于貴州的面板數據[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4,(9).
[6]王偉.貴州省能源消費、碳排放量與經濟增長研究[D].貴陽:貴州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7]謝松.貴州的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J].貴州社會科學,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