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鈞,鐘杰峰
南方電網西電東送發展回顧及思考
王一鈞,鐘杰峰
(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廣東廣州510663)
西電東送是實現南方地區資源優化配置的必要手段。本文對近年來西電東送的協議執行情況進行分析,從經濟效益、節能效益及能源安全等方面深入分析南方西電東送的效益。最終對影響西電東送發展的內部、外部因素進行思考,為“十三五”及遠期西電東送持續的發展提出相關建議。
西電東送;發展歷史;實施;效益;思考
舉世矚目的西電東送工程,是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西電東送”是我國資源分布與生產力布局的客觀要求,也是變西部地區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促進東西部地區經濟共同發展的重要措施。西電東送對加快我國資源優化配置、能源結構調整和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
1.1 西電東送協議及執行情況
(1)“黔電送粵”協議執行情況
“十一五”初期,貴州西電東送積極性較高。2006年貴州省內電源充足,省內負荷需求相對較低,黔電送粵超計劃完成送電。2007~2009年由于省內需求增長較快、冰災、電煤價格上漲等幾方面因素導致貴州電力供應出現較大缺口,黔電送粵電量較框架協議有所調減。汛期為了配合云南、廣西富余水電送出,調減貴州外送讓出輸電通道,也導致貴州汛期未完成協議。[3,4]2010~2011年貴州遭遇連續干旱,省內大幅錯峰限電,黔電送粵電量調減較多。
(2)“云電送粵”協議執行情況
受缺煤停機、水庫來水偏枯及云南用電負荷發展等因素影響,云南省網力保省內用電,導致云電送粵協議的執行出現較大困難,特別是枯期減送幅度較大。2011~2013年云南新增水電裝機較多,電力供應充足,云電送粵完成率較好。[3]

圖1 2006~2013年期間黔電送粵協議完成情況單位:億kwh

圖2 2006~2013年云電送粵協議完成情況單位:億kwh
2.1 經濟效益方面
(1)支撐和促進GDP增長
1996年~2012年期間,云南西電東送電量的累計直接產值達690億元左右,貴州西電東送電量的累計直接產值達930億元左右,西電東送極大促進了云貴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
(2)平抑電價,節約經濟成本
受送電結構變化及資源價格上漲影響,2001~2012年西電東送廣東平均落地價由0.2969元/kWh提高到了0.4871元/kWh,但仍然比廣東省內火電脫硫標桿價低約0.0339元/kWh,2000年后累計節約購電費達到321.4億元。
2001~2012年西電東送廣西平均落地價由0.2548元/kWh提高到了0.3140元/kWh,但仍然比廣西省內火電脫硫標桿價低約0.1632元/kWh,2000年后累計節約購電費達到66.3億元。
(3)促進能源產業發展,優化產業結構
2013年,云南省電源裝機達到60160MW,是2000年的7.9倍,全省發電量分別達到2148億kWh,“十五”和“十一五”期間西電東送累積電量分別為241.84億kWh和1001.16億kWh,分別為“九五”期間西電東送累積電量的11.5倍和47.4倍。2013年,貴州省電源裝機達到44760MW,是2000年的7.1倍,全省發電量達到1674億kwh,“十五”和“十一五”期間西電東送累積電量分別為423.68億kWh和1680.8億kWh,分別為“九五”期間西電東送累積電量的6.5倍和25.6倍。
(4)電站稅收,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在現行分稅制體制下,電站的稅收效益主要分為兩部分:增值稅及企業所得稅。以2005年為例,貴州“西電東送”電量達359.6億kWh,實現企業利潤3.1億元;地方政府得到增稅1.57億元,征收企業所得稅1.05億元,其他稅收0.63億元,帶動其他行業(建材、交通運輸、煤炭和三產等)增加稅收15.96億元。以上總計增加貴州省財政稅收19.2億元。[4]
2.2 節能效益方面
截止2013年底,南方五省(區)電源裝機容量226890MW,區內電源主要由水電、風電、核電、抽水蓄能及火電組成。水電裝機占電源總裝機的比例為38.9%,較2000年提高約5.1個百分點。其中云南作為水電大省,2013年水電裝機占全省裝機的比例為73.4%。
綜合考慮不同時期火電機組的發電煤耗和脫硫率,西電清潔能源的輸入(扣除貴州西電東送火電電量),累計減少廣東和廣西標準煤消耗量約1.54億t,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合計58.06萬t,二氧化碳排放量38404萬t,氮氧化合物排放578萬t,炭粉塵10477萬t。
2.3 能源安全方面
從全網來看,隨著西電東送戰略大規模深入,云南、貴州水能資源豐富的優勢得到充分體現,特別是在大型水電逐步建成投產的“十一五”期間,南方區域內水電規模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占全網裝機比例由2000年的33.8%上升至2013年的38.9%。另外,區內抽水蓄能、核電、風電等新能源電源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這類電源的發展,豐富了南方區域內電力供應種類,實現了電力能源多樣化。而隨著水電、核電、抽水蓄能等電站的大規模發展,火電的比重逐步下降。2000年,全網火電裝機占總裝機的58.5%,至2013年,下降至53.9%。
3.1 外部機遇與影響因素
(1)關于能源發展的思考
西南地區是國家五大能源基地之一,云南、貴州位于西南能源開發基地區域,水、火電資源豐富,其中三江干流水電開發規模(云南份額)約88000MW,云南中小水電開發規模約20000~30000MW。另外,南方區域還毗鄰大湄公次區域和西藏、四川等水電資源富集區域。
從南方電網西電東送面臨的外部環境來看,未來隨著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實施,西南水電面臨較大發展的機遇,2020年前,南方區域西電東送存在快速發展的基礎條件,遠期為了維持南方區域西電東送規模可持續性,建議:擴大西電東送外沿,將西藏及大湄公河次區域水電納入開發時序,在更大范圍內統籌西電東送建設和發展,充分考慮云貴西電東送未來趨勢變化及通道的協調問題,實現與云貴西電東送的有效銜接。
(2)西部發展對西電東送發展影響的思考
西部省份的電力供給能力主要受資源狀況、電力生產能力以及電網建設等因素的影響。資源狀況包括資源量、已開發量以及未來的開發潛力等。電力生產能力和電網建設則受資源、環境、資金以及價格等多方面的影響。隨著西部大開發進入加速發展階段,西部產業結構、居民收入和消費模式將產生重大變化,將有力拉動當地電力需求增長。同時,西部在資源價格上的優勢將促使東部的資源密集型產業加速向西部轉移,也將引致西部電力需求增長。西部大開發加速發展階段,西部經濟發展引致的當地電力需求變化將深刻影響西部電力的供給決策,從而對西電東送產生重要影響。[2]
(3)電力能源格局的影響
廣東作為傳統受端,與廣西、重慶、四川以及泰國等新興受端市場對能源的爭奪日益凸顯。送端市場對“西電東送”的熱情和執行力度受到西電東送協議,區域電力格局及西電東送電價等方面的影響。如果西電東送規模難以實現預期,但受協議的約束影響而維持協議規模,將限制西部當地的電力供應,從而降低了電力對當地經濟的前向拉動作用,對西部發展有負的影響。
(4)天氣情況的影響
水電發電情況受來水情況的影響較大,豐水期及枯水期發電量差距大,隨著西電東送電源中水電比重的增加,西電東送受天氣的影響逐步增大。豐水期,來水量大,西電東送的送電量豐富可以按協議完成送電要求。枯水期,水電的發電量小,難以滿足當地用電需求,屆時西電東送協議的執行面臨較大難度。從云南實際送電情況看,云南省網在省政府要求下力保省內用電,導致云電送粵協議的執行出現較大困難,特別是枯期減送幅度較大,2007、2008年度枯水期完成率不足50%,2010年遭遇特大旱災,送電完成率僅75%。
建議:1)加強協議制定的合理性,在協議簽訂前充分考慮天氣影響因素,結合過去枯水期的水電減送的經驗,靈活制定西電東送協議。2)為確保云南當地用電需求,同時保證協議有效性和受端電網的利益。在枯水期,云南可以向協議簽訂的受電方買電,考慮到西電東送電價較低,受端可獲取電價差額利潤,送端可保證自身用電需求,且保證了協議的約束性。
Why haven’t the foreign brands monopolized the Chinese washing market? 5 3
3.2 西電東送的內部影響因素
(1)西電東送交易模式的思考
南方電網在西電東送發展歷程中,在確保電網安全穩定和各省市有序供電的同時,通過采取水火互濟、豐枯互濟、峰谷置換等多種手段開展省區的余缺互補,較好地發揮了區域電網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滿足了南方區域經濟發展的用電需求。
但是,由于目前機制和體制的原因,南方電網跨省區電能交易仍然存在中長期合約缺乏靈活調整的機制等問題。從可預見的時間來看,由于南方區域一次能源分布不均,能源消費逆向分布,南方電網跨區域電能交換需求將會不斷增加,為了進一步促進電力資源優化配置,建議:1)開展長期購電合同靈活調整機制研究,借鑒發電權交易成功的經驗,考慮購電權交易、期貨交易等多種手段,建立科學合理南方區域跨省區電力交易模式,維護電力企業各方利益。以中長期交易為主,短期交易為輔,靈活補充實時交易部分。[1]2)西南水電資源開發和利用首先要以滿足本區域用電需要為基礎,然后才考慮外送。
(2)電價問題的思考
未來,廣東仍將是經濟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而廣西和海南的快速發展也將有望令其成為重要的西電東送受端市場。此外,西部地區的其他電力外運通道的建設為西部電力提供了其他外部機會。西電東送受端市場格局的改變以及西電外部機會的出現將有望引致西電東送電價機制的改變,從而對西電東送及西部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建議:逐步推進競爭環節價格市場化、壟斷環節價格規范化,逐步實現由政府定價為主向市場定價與政府定價協同并重轉變。電價機制中需引入環境價值核算和生態損失補償核算,在利益上對西部環境進行補償,從價格上真實反映社會、環境和生態的真實成本。實現西電東送工程的區域利益調整的目標,完善電價聯動機制、標桿電價和環境補償機制。[1]
(3)西南水資源充分利用的思考
云南中小型水電比重較大,主要流域龍頭水庫尚未建成,水電的整體調節能力較差,尚不能夠達到完全季調節,云南枯水期水電電量少,電量主要集中在豐水期,云南負荷特點為夏小冬大,水電特性與負荷特性的不匹配造成豐水期存在較大規模的水電電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總體來看,為充分利用云南的水能資源,減少季節性棄水,除增強省內消納市場空間外,還需要加大電力外送力度,在更大范圍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因此,通過西電東送把云南富裕的電力送往廣東和廣西消納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的途徑,為提高水能資源的利用率、減少棄水,可采取的措施有:1)在現有的西電東送協議的基礎上,挖掘受電省份的調峰潛力,增加豐水期送電電量;2)消除分歧,達成共識,根據規劃引導電網建設,協調電源和電網的投產進度,避免由于通道受限造成的水能資源浪費。
實施西電東送是南方地區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以上回顧了南方電網西電東送實施以來的成效,并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從未來發展來看,西部地區的能源開發及自身的用電水平是影響南方電網西電東送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同時,西電東送是否可持續發展又與未來南方東部地區的能源供應和電源建設息息相關。
基于以上分析,建議:盡早對遠景西部地區的煤炭供應及負荷發展趨勢進行分析,開展西藏及境外水電送電南方可行性的相關研究。對于受端地區的能源、電力輸入能力、電源建設空間進行分析,同時,隨著西電東送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及云南枯期缺電問題的凸顯,建議對受端地區接受區外季節性電能的潛力開展研究。
[1]陳秀山,肖鵬,劉玉.西電東送工程區域效益評價[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218~221.
[2]中共中央黨校省部級班學員“西電東送”課題組.把加強西部電力建設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支撐[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6,(10):27~30.
[3]南方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十一五”發展規劃成果匯編[R].廣州:南方電網公司.2006.
[4]袁昌隆.大跨越-貴州電力崛起報告文學集[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7:582~587.
Review and Thinking of the West-to-East Power Transmission Development in CSG
WANG Yi-jun,ZHONG Jie-feng
(Energy Consulting and Planning Department,Guang 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Guangzhou 510663,China)
West to East Power Transmission is a necessary way to realize the resource optimization in south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its agreements in recent years.Depth analyz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West to East Power Transmission in CSG,from the economic,energy efficiency,energy security and the other aspects.Finally thinking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which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West to East Power Transmission,and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to guarantee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st to east power transmission;development history;implementation;effectiveness;thinking
10.3969/J.ISSN.2095-3429.2015.01.009
TM727
A
2095-3429(2015)01-0039-04
2014-09-26
修回日期:2014-11-03
王一鈞(1986-),女,江蘇東臺人,工學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電力系統規劃工作;
鐘杰峰(1973-),男,廣東梅州人,工學碩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電力系統規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