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雨
[摘要] 目的 評價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評價。 方法 選擇2012年4月~2014年4月遼寧省盤錦市中心醫院治療的閉角型青光眼伴白內障患者94例(100眼),根據自愿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各47例(50眼)。對照組行小梁切除術治療,觀察組行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術后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觀察并記錄其手術治療效果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結果 隨訪期間,觀察組未發現視力<0.1的患者,視力0.1~0.5者所占比例為46%,視力>0.5比例為54%,對照組視力<0.1的患者比例為16%,視力0.1~0.5者所占比例為32%,視力>0.5者所占比例為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1173,P = 0.0204)。術后復查結果表明,采用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患者前房深度為(3.06±0.42)mm,眼內壓為(13.17±4.02)mm Hg;小梁切除的患者前房深度為(2.15±0.50)mm,眼內壓為(12.83±3.70)mm Hg。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9560,P = 0.0674)。 結論 采用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術后視力恢復良好,效果較為明顯,且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
[關鍵詞] 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閉角型青光眼;安全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 R7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5)02(c)-0052-04
青光眼、白內障均是我國主要的致盲性眼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50歲以上的人群最為多見[1]。我國人口眾多,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增加,盲和低視力的患病率隨之也明顯增加,在視力還未顯著受損前行白內障手術等方式的治療,能夠明顯降低盲和低視力發生的可能性,改善患者的生存狀態[2]。本研究通過對遼寧省盤錦市中心醫院(以下簡稱“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接診的閉角型青光眼伴白內障患者進行治療,研究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為該類患者更好地生活提供治療依據。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治療的94例(100眼)閉角型青光眼伴白內障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自愿原則,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各47例(50眼)。其中觀察組男34例(37眼),女13例(13眼),年齡38~84歲。對照組男35例(37眼),女12例(13眼),年齡39~82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比、病程、患眼情況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已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患者術前檢查視力水平均不超過0.5。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均給予全身及眼部常規檢查,根據入院情況,給予相應降眼壓藥物保守治療,如保守治療不能控制眼壓,則行前房穿刺術。對于伴有或合并心血管系統等全身疾病的患者,術前針對其全身疾病,給予相應的控制。
1.2.1 對照組 行小梁切除術,具體操作為:給予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參天制藥(中國)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00128]及2%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山東華魯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70 22147)分別行表面麻醉及局部浸潤麻醉,上直肌固定縫線,作以穹隆為基底的結膜瓣,制作板層鞏膜瓣,前房穿刺,鞏膜瓣下切除小梁組織,行周邊虹膜切除,縫合鞏膜瓣及結膜瓣,恢復前房。
1.2.2 觀察組 術前30 min美多麗滴眼液[參天制藥(中國)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10007]散瞳,給予奧布卡因滴眼液及2%利多卡因注射液分別行表面麻醉及局部浸潤麻醉,作角鞏膜緣隧道切口,前房注入黏彈劑,環形撕囊,水分離,娩核或超聲乳化,吸皮質,植入人工晶體,前房角深處推入黏彈劑并用超乳鉤向下、內牽拉虹膜根部。吸除前房內黏彈劑。
兩組患者術后均給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30742,愛爾康制藥公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0573,北京利祥制藥有限公司)常規治療。對照組根據情況給予眼球按摩干預。
1.3 術后隨訪
術后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共計6個月,平均(5.8±1.0)個月,觀察并記錄患者手術治療的效果及其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進行秩和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后視力恢復情況比較
結果顯示,術前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視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術后1 d及隨訪時比較,觀察組視力矯正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見表2。
2.2 兩組治療后前房深度及眼內壓情況比較
結果顯示,治療前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前房深度及眼內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前房深度均明顯增大,眼內壓均明顯下降,治療前后兩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前房深度加深更為明顯(P < 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前房深度及眼內壓情況比較(x±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 < 0.05;與同時期對照組比較,*△P < 0.05;1 mm Hg=0.133 kPa
2.3 兩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比較
術后觀察結果顯示,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均有并發癥發生,對照組出現脈絡膜脫離1例,占2.0%,觀察組后囊膜破裂2例,占4.0%,給予患者相應藥物的對癥治療后均痊愈出院。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9560,P=0.0674)。
3 討論
閉角型青光眼在我國是比較常見的青光眼類型,眼球局部的解剖結構的異常(如眼軸短、房角狹窄,且晶狀體較厚),被公認為是本病的主要發病因素。膨脹期白內障,晶狀體增厚,出現房角狹窄、前房變淺明顯,可誘發閉角青光眼發作[3-6];閉角型青光眼發作時,其晶狀體位置前移,瞳孔阻滯、房角關閉。由此可見,晶狀體因素在閉角型青光眼的發病機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解除晶狀體因素的影響可從發病機制上有效地阻止閉角型青光眼的發生[7]。
目前針對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藥物較多,但均不能有效逆轉白內障的疾病發展進程,即便是佩戴矯正眼鏡也不能很好地改善白內障所致的視力降低[8-11]。有報道指出,手術治療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視力,其治療機制可能是通過建立通道,使房水部位的引流達到通暢,眼內壓隨之降低,進而改善患者的視力[12-15]。針對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手術,目前已經應用于臨床的主要有[16-21]:①單純的抗青光眼手術:此術式往往會擾動眼內結構,促進白內障疾病的進展速度加快,需再次行白內障手術,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及經濟負擔,且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如出現前房消失、惡性青光眼及脈絡膜上腔出血等并發癥,給患者的預后帶來嚴重的影響。②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聯合小梁切除術:目前關于此術式的研究也較多,其顯著的治療效果已得到廣大學者的肯定,可達到根治青光眼的目的,但其后遺癥較多,在臨床上對于有高質量要求的患者來講,其應用也受到了局限。③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此術式可以在改善患者視力的同時,方便操作者進行,并發癥也較少,是一種目前來講療效肯定且安全性較高的一種治療方式。
本研究針對患者的情況,給予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隨訪期間與行小梁切除的患者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未發現視力< 0.1的患者,視力0.1~0.4比例為46.0%,視力>0.5比例為54.0%,對照組視力<0.1的患者比例為16.0%,視力0.1~0.5比例為32.0%,視力>0.5比例為5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1173,P = 0.0204)。術后復查結果表明,采用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患者前房深度為(3.06±0.42)mm,眼內壓為(13.17±4.02) mm Hg;對照組的患者前房深度為(2.15±0.50)mm,眼內壓為(12.83±3.70)mm Hg。可見觀察組的患者其視力改善較為明顯,且術后前房深度及眼內壓有了大幅度的好轉。提示,采用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患者術后視力恢復較好,療效明顯。另外,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9560,P=0.0674),提示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的安全性也較為可靠。
綜上所述,采用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效果較為明顯,且安全性高,患者術后不僅視力恢復良好,而且還可以加深前房、解除瞳孔阻滯、開放房角、從而控制眼壓,不良反應較少,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術前準備不可缺少,其可初步評價患眼的條件,評估采用手術治療的風險,并能為患者術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相關危險因素給予提早準備,且操作者的手術熟練程度與患者的視力恢復關系較為密切,針對該術式的安全性更加全面的評估,仍需大樣本的臨床觀察來驗證。
[參考文獻]
[1] 朱白蕾,鐘丘.超聲乳化術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臨床研究[J].中國基層醫藥,2014,(14):2081-2083.
[2] 林素瓊.兩種手術方式治療閉角型青光眼療效比較[J].中國基層醫藥,2014,(7):1092-1093.
[3] 吳燕,肖建江,沈秋杰,等.同期實施小梁切除與超聲乳化術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4):5584-5585.
[4] 田蕊蕊,張玲,閆建林,等.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術后白內障超聲乳化療效觀察[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4,37(z1):93-94 .
[5] 胡開東.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臨床觀察[J].四川醫學,2012,33(9):1610-1611.
[6] 鄭嶠.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聯合鞏膜隧道內小梁切除術治療合并白內障的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療效觀察[J].河北醫藥,2013,35(3):418-419.
[7] 姚克,王瑋,吳煒,等.同軸1.8 mm 微切口超生乳化白內障手術臨床效果評價[J].中華眼科雜志,2011,47(10):903-907.
[8] 王適宜,任玨.超聲乳化及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并白內障的臨床療效觀察[J].醫學臨床研究,2013,(8):1547-1549.
[9] 陳蓮英,蔡召統,王喜,等.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的療效[J].實用臨床醫學,2014,(5):91-92,94.
[10] 張麗娜.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治療中白內障摘除與人工晶體植入術的應用分析[J].工企醫刊,2014,27(2):646-647.
[11] 劉勵,林胤,陳本安,等.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高眼壓下單純行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療效分析[J].東南國防醫藥,2012,14(4):314-316.
[12] 左朝輝.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臨床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19):185-186.
[13] 曾招榮.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眼底損害的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7):33-34.
[14] 李先鋒,朱學春.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并白內障手術治療效果[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2):74-76.
[15] 任梅,楊新光,王欣榮,等.先天性白內障一家系的致病基因初步篩查[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14,(2):12-15.
[16] 王宗全.探析白內障超聲乳化治療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近遠期療效[J].環球中醫藥,2013,(z2):123-124.
[17] 劉海,劉建國,趙棟,等.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伴白內障60例[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24):2688-2689.
[18] 孔凡宏,王艷玲.兒童角鞏膜穿通傷合并外傷性白內障手術治療53例分析[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13,(4):20-23.
[19] 郭年波,鄧冬英,劉其生,等.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聯合房角分離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臨床觀察[J].吉林醫學,2014,(20):4512-4512.
[20] 王繼紅,劉玉鳳,李吉日木圖,等.5039例出生42天嬰兒眼病篩查[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13,(4):30-31,26.
[21] 張惠芳,燕振國.兒童弱視治療方法新進展[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14,(3):45-47,37.
(收稿日期:2014-11-28 本文編輯:任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