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亮,程 蓓,王澍初,董興泰
(1.海軍工程大學,湖北 武漢 430033; 2.海軍駐北京作戰系統軍事代表室,北京 100036)
艦載無人機未來作戰應用指揮體系分析
黃亮1,程蓓1,王澍初2,董興泰1
(1.海軍工程大學,湖北 武漢 430033; 2.海軍駐北京作戰系統軍事代表室,北京 100036)
摘要:無人機將發展成為與水面艦艇更為緊密結合的高效率作戰系統,并成為水面艦艇的標準裝備。文章首先討論艦載無人機未來的具體部署方式,然后著重對未來信息化戰爭中艦載無人機的指揮方式、指揮體系分析進行深入分析,可對未來艦載無人機的作戰應用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無人機;作戰應用;指揮體系
0引言
無人機系統是指飛機平臺有動力但無人駕駛,能自主飛行或遙控、遠距離使用、可回收或一次性使用、可攜帶致命或非致命有效載荷完成使命任務的裝備系統。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海軍率先將無人機搬上“依阿華”級戰列艦,主要用于對目標的偵察和校正彈著點。而在1991的海灣戰爭中,美軍的“威斯康星”號和“密蘇里”號2艘戰列艦又再次憑借無人機的杰出性能,有效發揮出了406 mm艦炮的巨大威力,并給予伊拉克軍隊以沉重的打擊。艦載無人機向全世界展示了用于海戰的廣闊前景,受到各海軍強國的重視。近幾十年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使得無人機的研究、設計和制造水平前所未有的提高,并出現了更加智能、更加多用途的無人機被用于軍用、民用領域[1-3]??梢灶A見,無人機在裝備體系中的作用將日益凸顯,成為未來艦載系統中不可替代的組成部分。
如何有效發揮這一未來新裝備的優異性能,并與現有裝備充分搭配融合,適應未來海戰場的需要;探討艦載無人機合理的部署方式,設計有效的作戰應用指揮體系,已成為各國十分重視的課題。
1艦載無人機部署方式
在初級階段,艦載無人機的部署方式可借鑒有人機。無人機、操作員和機組人員平時隸屬航空兵部隊,進行飛行訓練及各類試驗;根據使命任務需要,可以臨時配屬艦艇,也就是執行任務時上艦,具體指揮交由艦上統一實施。傳統的艦載無人機部署方式如圖1所示。這種方式可以充分繼承有人機的管理及使用經驗,使無人機的使用盡快融入水面艦艇全系統中,利于形成戰斗力,并能夠避免因采用新的部署方式可能引起的新問題,降低使用風險。

圖1 艦載無人機傳統部署方式Fig.1 Traditional shipboard UAV deployment
隨著各國海軍對無人機作用及意義認識的不斷深入,無人機隨艦將成為一種常態。美國是裝備無人機數量最多的國家,其無人機甚至可以部署到排連一級作戰單位。美國有專門學校訓練、培訓專業無人機操作員,而且美國、英國已將無人機操作員作為一個單獨的職業類別,這就意味著同水面艦艇的傳統專業,如機電、航海、觀通等部門一樣,未來的無人機操作會成為一個新的崗位,無人機也由臨時配屬轉變為正式隸屬水面艦艇。新的艦載無人機部署方式如圖2所示。相應的,無人機操作員的培養將納入水面艦艇傳統專業的培訓體系中。這種方式的好處是艦載無人機不存在平時與執行任務時的角色轉換,更利于無人機與艦艇其他各部門間的融合。

圖2 艦載無人機新的部署方式Fig.2 New deployment of shipborne UAV
2信息化戰爭對指揮體系的要求
信息化戰爭是當今世界戰爭的主要形式,其中作戰指揮關系更復雜,各軍兵種作戰力量的協調控制要求更高、難度更大,為了保證作戰指揮的順暢與高效,必然就會對現有的作戰指揮體系提出更高的要求。
1)指揮決策準確快捷。這是任何時代、所有作戰行動的基本要求,而在信息化戰爭中顯得尤為重要。情報信息是指揮控制的基礎和前提。機械化戰爭中,情報信息獲取的手段單一,同時由于傳輸手段的落后,導致情報信息具有明顯的滯后性和一定程度上的不完整,因為情報信息渠道不暢通引起的指揮決策失誤甚至戰爭失敗的案例也是多次出現。而高技術條件下的信息化戰爭中,各類先進探測裝備及手段大量出現,可以獲得基于作戰目標的多種探測信息,通過先進的指揮信息系統可以將來自多個平臺、多類傳感器的諸多異構數據進行有效的處理、整合,從而為指揮員的指揮決策提供有力支持;同時大量精確制導武器的廣泛應用,使得對作戰目標的攻擊方式轉變為“發現即打擊、打擊即摧毀”,也就意味著信息化戰爭中必須分秒必爭,一分或者一秒或許就是生存與毀滅的分水嶺,從而也就要求作戰指揮人員能夠根據實時變化的戰場態勢和多變的戰場環境,及時快速反應,并完成準確的指揮決策,以充分發揮作戰指揮的最大效能。
2)指揮機構精干高效。這是實現指揮體系扁平化的必然要求,也是采用先進指揮手段的必然結果。機械化戰爭時期,指揮手段主要依賴電臺、電話、電報,手段落后,進而導致指揮機構臃腫且層次較多,呈現明顯的“橫短縱長”,這又反過來增加了各類情報信息的傳輸路徑,從而影響到指揮決策的準確與快捷。而在信息化戰爭中,大量、多樣的情報信息需要上報指揮機構供決策分析,還需傳輸至其他作戰單元實現信息共享,這就要求對情報信息的處理必須快捷、通道必須暢通,從而也就提出了“扁平化”、“矩陣式”指揮機構的要求。
3)指揮系統先進可靠。這是指揮手段網絡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信息化戰爭中取得戰爭勝利的關鍵因素。機械化戰爭中,衡量戰爭成敗的標準可以通過攻城略地來體現。而信息化戰爭中,只要癱瘓或者摧毀了敵方的指揮信息系統,那么敵人就成了“聾子”、“瞎子”,既無法獲取敵方的情報信息,也不能得到上級指揮機構的作戰指示,即使有精確制導武器,卻不知道目標在哪里。因此,在享用高科技信息技術手段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面臨成為眾矢之的而遭受打擊的威脅,所以信息化戰爭中既要保持指揮系統的先進與優勢,更要保證指揮系統的可靠與穩定。
作為信息化作戰時代的“尖兵之翼”,無人機將在未來海戰場空間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探討適應信息化戰爭要求的無人機指揮方式、構想科學合理的無人機作戰指揮體系就成為提高無人機作戰效能的重要環節。
3艦載無人機指揮方式新思路
一定條件下的作戰指揮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指揮方式,在戰爭形態由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轉變的過程中,各種作戰要素都發生了較大變化,依賴先進的指揮手段與高效的指揮機構,指揮信息的實時傳遞和動態共享成為可能,從而使得指揮職權的分配更加自由,而這對艦載無人機的指揮方式也有重要影響。
1)動態分權式指揮
通信問題一直是影響作戰指揮效能的關鍵問題,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這一問題得到逐步解決。利用數據鏈,各級指揮機構之間、各級指揮員之間都能夠實現快速、實時通信,并實現了各類情報信息的實時傳輸與共享,指揮權力從而就可以在各級指揮機構之間、各級指揮員之間自由流動,也就意味著,作戰指揮權力可以在各級指揮機構與指揮員之間進行動態的分配與使用。
2)網絡節點式指揮
所謂的網絡節點式指揮,就是說作戰指揮系統呈現網狀結構,根據戰場環境、態勢和作戰使命、任務的具體不同,可以由處在網絡中的最有利節點來實現對作戰行動的指揮行為。信息化戰爭條件下,通信網絡的發展幾乎覆蓋了上至太空、下到海洋的廣闊的立體空間,可以實現網絡狀、多方式、端到端的互聯與互通,可以利用復雜的網狀結構,將通信和計算機等各類設施、大量多類作戰平臺和傳感器,以及各類參戰人員等幾乎整個戰場的所有作戰資源都囊括其中。
利用無人機作為網絡節點式指揮中的空中指揮節點,可以使各作戰單元之間緊密相連,實現情報互通與信息共享,并能夠突破原有的各層級間的限制,不僅能夠提高各類情報信息與指揮信息的運行效率,而且利于指揮機構的生存與穩定,從而發揮出全系統的整體戰斗力。下面就以網絡節點式指揮未來應用背景的無人機作戰指揮體系作一分析。
4艦載無人機作戰指揮體系分析
無人機用于偵察監視與情報搜集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歷史,近幾年來無人機還被作為戰術通信的中繼平臺投入使用,并顯示出了獨特的優勢[5-6]。未來信息化戰爭的網絡化戰場必然要求各類情報信息的高速互聯與互通,從而加強對戰場態勢的感知與把握。因此,在未來的作戰應用中,可以將無人機與現有的艦艇編隊、地面部隊、作戰飛機、指揮控制和衛星網絡進行聯通,并組成無線自組織的網絡(見圖3),必然會大幅提升部隊的作戰能力。

圖3 無人機網絡戰場通信示意圖Fig.3 Schematic UAV battlefiel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通過無線自組織網絡,可以實現在任何時刻、任何地點快速的構建起移動的通信網絡,并且不需要任何現有網絡基礎設施的支持。用戶終端可以是水面艦艇、地面部隊、作戰飛機,當然也可以是衛星和無人機。
這些作戰單元本身就有自己的網絡,可以實現內部間的戰場通信;而為了和地面的控制中心通信,一方面可以通過中繼衛星實現,另一方面則可借助于無人機(群)。無人機不僅能提供有效帶寬,增大系統的容量和通信覆蓋的范圍;還能充分利用自身的快速機動性與較好的隱身能力,增強網絡節點的安全穩定性,并進一步提升全系統網絡的生存能力;最重要的則是無人機可以彌補衛星通信的盲區,在衛星不能工作時代替通信衛星工作,因而無人機網絡節點作為通信中繼平臺能夠有效地滿足戰術需要。此外無人機網絡節點部署方便、控制靈活,并采用模塊化設計,這就使得設備的升級換代也非常容易。
5結語
在可預見的未來,無人機將發展成為與水面艦艇更為緊密結合的高效率作戰系統,并且將成為大中型水面艦艇的標準制式裝備,其部署方式可以借鑒水面艦艇傳統專業的裝備方式。艦載無人機的應用將大大增加艦艇編隊的探測范圍,彌補原有立體探測系統的不足;同時也能夠擴展艦艇編隊的防御手段和能力。未來的海戰場,不僅是武器效能的較量,更是體系的較量、信息力的比拼。作為信息化戰爭中“網絡中心戰”的重要節點,無人機的使用可以彌補衛星通信的盲區,從而能夠更加有效地滿足戰術需要。
參考文獻:
[1]劉重陽.國外無人機技術的發展[J].艦船電子工程,2010,30(1):19-21.
LIU Chong-yang.Development of UAV technology abroad[J].Ship Electronic Engineering,2010,30(1):19-21.
[2]劉振興,馬威,明立強,等.艦載無人機在艦艇編隊作戰中的使用[J].海軍大連艦艇學院,2007,30(1):29-31.
LIU Zhen-xing,MA Wei,MING Li-qiang,et al.Employment of shipborne UAV in ship formation operation[J].Journal of Dalian Naval Academy,2010,30(1):19-21.
[3]范勇,李為民.無人機對未來防空作戰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現代防御技術,2003,31(5):8-11.
FAN Yong,LI Wei-min.Influence of unmanned air vehicle on future air defense operation and its counter measures study[J].Modern Defence Technology,2003,31(5):8-11.
[4]廖興和,孟祥勸,趙偉東.抗擊軍用無人機問題研究[J].現代防御技術,2001,29(4):12-16.
LIAO Xing-he,MENG Xiang-quan,ZHAO Wei-dong.Study of anti-uninhabited air vehicle[J].Modern Defence Technology,2001,29(4):12-16.
[5]LOK J J.Globe Hawk demonstration success takes ISR procurement one step closer[J].Jane′s IDR,2004(1).
[6]韓東,高正.艦載無人直升機的應用和發展預測[C]//第二十屆(2004)全國直升機年會.
HAN Dong,GAO Zheng.Application and developing prediction of ship-based unmanned helicopter[C]//Twentieth (2004) National Annual Conference Papers on Helicopter.
Analysis on future combat applications and command system of ship-borne UAV
HUANG Liang1,CHENG Pei1,WANG Shu-chu2,DONG Xing-tai1
(1.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Wuhan 430033,China; 2.Conduct Operations System
Military Representation Office of Navy Stationed in Beijing, Beijing 100036,China)
Abstract:UAV will be a high efficient combat system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the surface ship and become to be standard equipment for surface ships. Firstly, the specific deployment method i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about ship-borne UAV. And then, the authors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mand mode and command structure of ship-borne UAV in the future information warfare, which will be useful for future combat applications of UAV.
Key words:UAV;combat applications;command system
作者簡介:黃亮 (1981-),男,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無人機系統及目標運動分析。
收稿日期:2013-11-06; 修回日期: 2014-01-14
文章編號:1672-7649(2015)01-0123-04
doi:10.3404/j.issn.1672-7649.2015.01.025
中圖分類號:TN97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