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下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探索
朱東霞 (河北省任縣大屯鄉大屯中心學校 055150)
當前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教材增加了綜合內容,這是數學教學的創新和改革,是數學新課程標準增添的亮點。所謂綜合實踐課程主要是是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真正參與到數學研究中,去探索數學的內涵和實質,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實踐性。
綜合與實踐 探究 創新能力數學價值
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與傳統的數學教學大綱相比有明顯的不同,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就是最主要的特征。這就對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教師要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科學安排教學內容,使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踐來感受數學的魅力,從而提高數學能力和水平。那么,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去轉變觀念,讓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實踐能力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在本文中進行了簡要闡述。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數學教學中的一部分,它能夠為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還能夠使學生在實踐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是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渠道。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實踐課程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的主要學習形式,對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實踐活動課程,讓學生親自操作、親自實踐、獨立調查研究,使他們在實踐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以及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進而使他們獲得了一定的實踐經驗。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是教育發展改革的需要,是數學教育的方向。從目前的教材內容來看,每個單元都有實踐課程,可見其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因為綜合實踐的內容有可能是學生學過的知識的綜合運用,有的數學教師感覺綜合實踐內容沒有新知識,所以,就不去認真對待,甚至干脆不上綜合實踐課程。有的教師認為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自己動手的過程,教師根本不用指導,而是放任自流,造成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不到真正的知識;還有的教師對于綜合實踐課程缺乏足夠的重視,認為是浪費時間,導致學生對這樣的課程沒有了解,這些現象都對小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產生阻礙。
(一)課前做好準備工作
要想有效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就需要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收集一定的資料。首先,教師要明確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其次,課前要讓學生做好充足的準備,比如在課上需要的學具和資料,學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在課上才能有目的地去觀察、去發現和探究。
(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自主思考、探究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搜集資料、整理資料、調查總結的方法。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一般是教師為學生提供上課所需要的學習材料,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和水平去合作、探究、交流,通過觀察比較、合作探究把數學教學內容和生活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可以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去創造美、發現美、感悟美,這樣的數學課堂,既培養了他們的審美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為學生創造交流探究的機會
一堂高效的數學課堂,需要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互動、探究。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所以,要想達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目的,數學教學就不能局限于教材,要進行有效的課堂知識拓展,使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延伸到社會中去,以體現“數學從生活中來,用到課堂中去,應回歸生活”的理念。另外,教師應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和合作,還要使學生學會傾聽,在傾聽中去體驗去思考、去感受別人的奇思妙想,把別人的想法與自己的見解聯系起來,反思自己的在解決問題時運用的方法。學生要在傾聽中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能力,當自己的意見和別人不同的時候,要重新檢查自己的思維過程,加深對數學的理解。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各種機會,為他們搭建充分展示自己平臺,使他們主動參與學習,主動探究,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
(四)在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
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離不開數學課堂教學,而課外拓展是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另一渠道。所以,在數學綜合實踐課教學中,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把知識拓展到課外,把課內知識和課外知識有機結合在一起,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內涵更加豐富。這樣的課堂教學,既能讓學生掌握知識,又可以把情感教育滲透到教學中去,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同時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總而言之,教師在設計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時候,要以“數學課程標準”為出發點,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能把數學知識和其他的學科知識結合起來。同時教師還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為學生學習數學創設了有利的條件,學生通過發現、操作、探究、交流、想象、總結、分析和整理等過程,解決數學問題,逐步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形成初步的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數學教師要不斷研究、探索、創造,使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1]霍九開.淺談小學數學活動課的設計與開展[J].學周刊,2011(9).
[2]高恩惠.有效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1(3).
[3]韓舒.小學教學活動課程的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4]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責編 趙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