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軍(河北平山實驗中學050400)
我談高中數學教學
魏志軍(河北平山實驗中學050400)
就中小學教學而言'數學學科確實與其他學科大不同:抽象性強'邏輯性強'前后連貫性強。當今大多數學生的自信心與意志力是不強的'甚至是比較缺乏'一旦在哪一年級、哪個學期'甚至哪一天放松了數學學習'此后的數學學習就不會順利'就可能進入“學有困難——沒了興趣——更感困難——更無興趣”的惡性循環狀態'以至于放棄數學學習。這正是小學中高年級、初中、高中的普通平行班(差班)數學課堂教學中總有學生“聽不懂、學不會”的重要原因。
作為高中數學教師'如遇上普通平行班的數學教學'我們就得耐心點'因為我們不能像主持或主播電視節目'播出去任由觀眾隨心所欲地選擇收看'更不能像道人師傅那樣敲敲打打、唱唱哄哄就把它送了出去。
高中數學內容與初中數學有著眾多的結合點。如果初中的內容沒有學好或遺忘得過多'學習高中數學就有障礙。高中數學很多內容都是在初中的基礎上講授的'如函數的概念、函數圖像的描繪。例如'指數概念的擴充'如果沒有正整數指數冪、零指數冪、負整數指數冪的基礎知識'有理數指數冪就無法順利給出'運算性質也是如此'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與初中所學的有關內容的聯系'做好初、高中數學的銜接和過渡工作。
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思路之一是課程設置應注重學生對社會的適應性'并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擺在突出地位。“數學的應用價值和思維價值正在相互交融。數學對少數人有用的時代已經過去'它正在成為今日社會的一張‘通行證'”。很明顯'高中數學教材在內容的選擇上非常注重貼近生活實際和與其他學科間的溝通'如生物'物理、化學、考古、社會等大量的實際案例。這是因為'綜合能力的培養是建立在學科知識綜合基礎上的'是建立在與其他學科相關知識聯系的基礎上的。因此'首先就要求高中數學教師有這種綜合意識'并努力挖掘與本學科有關的其他學科的知識'啟發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這種遷移學習活動'并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力度。
這對提高高中數學成績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粗心大意'往往是人在學習、工作中表現出來的注意力不集中的一種現象。那么'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1.缺乏自信。如“反正我數學基礎差'學不好”'自己不相信自己能學好數學'自然地'注意力也就不放在數學學習上。
2.喪失興趣。喪失了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后'無論是在數學課堂上還是在自習時間'注意力基本不在數學學習上。
3.意志薄弱。意志薄弱一般表現出自控能力弱或沒有自控能力'沒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就算有一分鐘時間想到要認真把數學學好'但不能堅持付出實際行動'就等同于幻想。
有的學生說自己對數學學習的信心有'興趣也有'意志也算堅強'只是畏難情緒重'數學太難學了。其他科目只要記得一些知識'考試就能得分;數學呢'概念、公式記住了'不會用照樣不能得分。
我說'這要分兩方面來講。畏難情緒重'感覺數學難學就不用功'說明學生比較懶、怕吃虧'也就是怕苦怕累'終究談不上對數學學習有信心、有興趣和意志堅強'尤其談不上意志堅強。至于數學概念、公式記得但不會用'則說明學生對數學概念、公式只是有印象'但概念、公式還不是“自己的”'做題的時候也不能把相應的概念、公式“想”出來'只是在翻書或在教師、同學提醒后才“拿來”用。這就需要學生增加用功量'在適當的練習中加強對數學概念、公式的理解、記憶'使概念、公式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
如果學生能增強自控能力'學習時做到集中注意力'進一步把學習活動落到實處'那么'我們不但能提高學習的效率'還能逐步克服粗心大意的不良習氣。高中數學教師一定要隨時關注、提醒學生'隨時對每一個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
(責編趙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