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占友 (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木頭凳初級中學 066500)
在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是學生掌握語文知識、提升自己水平的基本要素。今天筆者主要論述一下讀寫結合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實踐方法。
眾所周知,初中生經過小學六年的基本學習,對于語文已經有了基礎的認知,在他們看來,語文學習就是閱讀、背誦、總結中心思想、寫作文。這些固然是語文的基礎,但是卻有點片面。小學生涯打下的基礎和習慣,在初中階段又會有改變和創新,初中語文教師在這一階段將主要告訴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掌握技能,學會學習,而不是以往的死記硬背式教學。讀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只有閱讀,才能領略語文的魅力和美好。寫是讀的延伸,是心里訴求的表達,是思想境界的升華。讀與寫向來是分不開的,也是相輔相成的。初中生對于讀寫的認識,如果過于生硬,不能很好地了解其中的內涵,往往就會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甚至會產生抵觸情緒。因此,初中語文教師的任務繁重,既要照顧到全體學生的思路和進度,又要顧及個別學生的情緒和思維,創設他們喜歡、能夠融入進去的情境。下面我分別對語文教學中的讀與寫進行論述,最后再說一說兩者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自去年兩會“倡導全民閱讀”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今年的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人年均讀書只有4.77本,還不到5本,這個數字是十分低的。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把閱讀放在重要的位置,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讓他們能夠在讀書的過程中升華心靈,提升境界,陶冶情操,開闊胸襟。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美的文章和片段,語言生動形象,易感易學,很適合學生閱讀。閱讀可以分為默讀和朗讀,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看什么書,怎么去看,怎么來讀,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理清思路,體驗情境,把握內涵和意境,品味語言,學會鑒賞。閱讀的范圍可以很廣,報刊雜志、中外名著等等,都是很好的素材。人們常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苯洺i喿x能夠讓學生的思路更加活躍,讓他們想象的思維插上翅膀,自由翱翔。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還會利用自習時間,每個星期抽出幾個時間段,讓學生進行閱讀,讓他們放松心靈。最有效的一種方法,是每天的晨讀。在晨讀的時候,我會讓全班學生都輪流進行登臺朗讀,自己準備素材和資料,可以是一個故事,一段哲理,一則寓言,也可以是自己寫的作文。準備的過程是愉快的,朗讀的過程也是輕松的,其意義和影響也是深遠的。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在這一時間段內,會覺得一天的美好時光就此開啟,同時也是對自己的一個鍛煉。能夠在眾人面前面不改色心不跳地進行朗讀,對自身素質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在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做一下指導:提醒學生注重作品所表述的情感和美感,所要傳遞的信息,對于自己覺得不錯的地方要記下來,做語言積累。通過略讀、速讀理清思路,迅速獲知內容;通過精讀、細讀,體味每句話、每段詞的含義和作用。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得多了,汲取到其中豐富的營養,自然而然就會對寫有需求。提到寫作,多數學生都會煩惱地抱怨說:“寫作文真難!”學生對于作文的畏懼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有多方面的原因。那么,怎樣才能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懼和厭煩情緒呢?學生的寫作興趣不是生來就有的,也許是潛移默化,也許是逐漸熏陶,也許是耳濡目染,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一旦有了寫的欲望,教師應該多鼓勵、多表揚,讓他們充分發揮,寫出自己心中所想。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初中生所寫的,多數都是與生活相關的內容,這一類型的題材也讓他們感到得心應手,因為自己親身經歷過,感受過,就會信手拈來,遠比那些不著邊際的幻想、不切實際的構思、閉門造車容易得多。其實作文就是要把我們身邊的生活寫出來,只不過人們都習慣了說,而寫是另一種表達方式,是心靈的交流和溝通。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關于生活的素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教師要多方面引導學生學會體驗生活、感知美好,可以帶領學生郊游,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多和小伙伴們玩耍,廣泛積累寫作素材。還要讓他們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記錄每天發生了什么事情,自己是怎么想的。這樣堅下來,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就會習慣于記實事、寫真人、抒真情、發實感,寫起作文來也會流暢起來。
我們幫助學生掌握了閱讀的方法,也指導學生有了寫作的興趣,接下來我們就來談一談如何幫助學生制定相應的計劃,提高語文素養。在學生廣泛開展語文閱讀的同時,我們應該給學生布置一下任務。當前的暑假、寒假等時間,學生都會有閱讀的計劃,我們可以規定每年讀幾本書,閱讀量達到多少字數等等。在讀的過程中也要帶著任務去讀,不能只看熱鬧,或者是看完就忘。好的作品總會有其發光的所在,有引人深思的地方。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讀寫結合,寫寫讀后感,寫寫自己都有哪些想法。
讀后感是議論文中最常見的文體之一,也是初高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文體,以讀帶寫,順其自然,也會讓學生有東西可寫、可議論。從實際出發,可以就事論事,這是讀后感的初級階段,如果能夠由此引發一番見解,引發聯想,則是上乘之作了。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引導,指出學生需要從哪些方面著手,不至于讓學生手忙腳亂、找不準目標。在上一期的寒假時,我為學生布置了寫作任務,在假期結束后,我看到很多學生都寫了日記,寫了讀后感,還有的讀了名著,并寫下自己的感受。這些都是學生真實的思想,十分寶貴,對于學生的這些表現,我都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贊揚。
最后要說的是,對于學生的進步,哪怕只有一點點,教師也要善于發現,并及時表揚。學生對于自己的進步很在意,對于教師的每句話,也都十分在意。我們絕對不能忽視鼓勵的力量。為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我們還可以讓學生辦班級報紙,每個學生都有編輯和投稿的權利,班報的美工設計、整體布局、文章內容都由學生來完成。看著一期期班報張貼在墻上,既是教師辛勤勞作的成果,又是學生提高水平、提升自我表現的結晶。灑下一片陽光,收獲無數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