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登偉(甘肅省民樂縣第一中學 734500)
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運用的適度性
史登偉(甘肅省民樂縣第一中學734500)
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教師搜集資料,節約教學時間,且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發揮了其主體性。但目前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還需注意其適度性,以便更好發揮多媒體教育技術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多媒體教育技術高中歷史教學適度性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能夠有效渲染課堂教學氣氛'創設特定的歷史情境'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對傳統歷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學習方式的一種挑戰'是教學改革一次質的飛躍。但多媒體教育技術的使用也有一個適度性問題。如何發揮其最佳效果'就成為我們思考的問題。
多媒體教育技術使高中歷史教學在教學資源的選擇、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情感教育等諸多方面發生了深刻變革。其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多媒體教育技術拓寬了歷史教學資源
高中歷史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課本知識'還需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根據教學內容選取相關材料是教師備課的重要內容。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使能用于歷史教學的網絡資源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它們提供了大量歷史教學素材'拓寬了教師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思路。
(二)多媒體教育技術改變了傳統的歷史教學方式
多媒體教育技術運用于歷史課堂'讓學生有耳目一新之感。生動的圖像'動聽的音樂'豐富的資料'充滿感染力的解說'使得歷史課更加有趣'也使得學生更容易理解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多媒體教育技術'還能夠突破教育環境的時空限制'使學生在特定的接近歷史的場景中'主動地獲取知識'使學生轉變為主動參與的學習主體'充分發揮其在學習中的主動性。
(三)現代教育技術強化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歷史教師應利用歷史課得天獨厚的學科優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等諸多方面的情感教育'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國情教育。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能夠形象地再現當時的歷史場景'通過潛移默化的歷史氛圍'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發出感慨'讓愛國主義思想深深扎根于他們的腦海中。
多媒體教育技術給高中歷史教學帶來了種種便利'但同時它的使用也存在諸多局限。如多媒體模擬歷史場景缺乏真實性'課件的制作擠占了教師鉆研教材的時間'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不利于學生想象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等。因此'在多媒體教育技術使用上應講求適度性。
(一)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謹防以機器代替教師
一節課運用多媒體多了'就可能出現“以機代教”的現象。這樣的課堂教學'教師的教學風格無法體現'學生變成了觀眾'原來我們極力反對的“人灌”變成了“機灌”'成了新式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通過多媒體課件'創設一些情景引導學生自學、思考和分析'使教師能按自己的需要組織教學'展示自己的教學風格'而不是受課件的限制'失去教師在課堂的主導地位。師生之間的語言交流'教師表情以及身體、語言的提示'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授課的過程也是一個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是一個對學生心理活動進行積極引導的過程'是一個培養學生良好情緒智力的過程。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自己主導作用的同時'應合理使用多媒體教育技術。
(二)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避免課堂教學的“花哨”
多媒體教育技術要根據教學目標、內容、對象等因素恰當地運用'才能收到實效。在聽公開課時'我常常發現教師制作的課件精美絕倫'給學生的感覺是美不勝收。但整堂課下來'學生印象最深的是課件中漂亮的畫面。在課堂鞏固練習環節發現部分學生知識點的掌握卻很不理想。這樣的一節課不能說是成功了。只能說多媒體教育技術運用成功了'教學效果失敗了。其失敗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在制作課件和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時'忽略心理學中的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規律'在課堂教學中過度采用與教學內容無直接關系的圖像、音樂、動畫等'結果使學生把更多的無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畫面和悅耳的音樂上'而無法集中在教學內容上'所以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在設計課件時'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適當運用多媒體技術'緊抓教學的主題'避免“花哨”'不能喧賓奪主。
(三)強調課堂教學的針對性'防止出現“舍本逐末”現象
多媒體教育技術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要求教學要有針對性'而不是為了追求時髦'文字、圖形、音視頻等一齊上。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利用多媒體展示資料的快捷'棄教學的重點、難點'追求課堂教學的高密度和大容量。這樣的一堂課下來'教學內容繁多'重難點不突出。因此'我們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有針對性地選取相關資料'以突破重難點為目的'并以適度和高效的原則來使用多媒體教育技術'不能舍本逐末。
(四)認清多媒體教育技術的輔助功能'防止把它當成“萬能法寶”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其作用只能是輔助性的'無法取代教師的主導地位。在歷史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無聲為有聲'以圖文并茂的表現形式'大大增強了學生對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調動了學生各種感官共同作用以強化感知。這就節省了課堂講授和板書時間'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重難點掌握'可以使教師引導學生對歷史進行深層次的探索和把握。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仍起著主導作用。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歷史知識。因此'傳統的教學手段與現代的多媒體技術應巧妙結合'有機統一'兩者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多媒體教育技術的輔助作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總之'教師應結合高中歷史教學的特點'在認真研究教學規律和學生現有水平的基礎上'注意多媒體教育技術運用的適度性'恰當地使用多媒體育技術才能確保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實現高中歷史的有效教學。
[1]張舒予主編.現代教育技術學[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2]陳明.多媒體技術與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責編張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