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麗梅(河北涿州中學072750)
在生物教學中進行探究式教學的嘗試
化麗梅(河北涿州中學072750)
在新課程理念下'探究學習的方式越來越受到重視。教師在教學中也達成了共識'讓每個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形成探究的意識'具備一定的探究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具備探究學習的能力'教師必須為學生的學習創設學習情境'搭建探究問題的橋梁'讓他們找到一條探究的途徑。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的作用是指導學習'讓學生學會研究'掌握知識'形成探究能力。
課堂是師生共同活動的場所'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是在課堂中進行的。從教師教的方面來說'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創設教學環境'比如'師生之間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堂空間'還有課堂的社會氣氛以及生活情境'這些都為學生的學習搭建了一個平臺。就學生的學習而言'一定的學習情境'尤其是現實情境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學生就能夠主動積極地去學習。教學情境與學習情境的創設'為學生創設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使學生的思維能夠自由馳騁'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甚至獨樹一幟'起到探究的效果。學生的自主探究并不是教師放手不管'而是要對教學的一些要素進行調控'使之為教學目標的實現鋪平道路。
要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能夠自覺探究'離不開教師的問題設計。好的問題設計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引起學生多角度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所以'課堂問題的設計需要教師精心準備'力求設計的問題有層次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問題的設計能夠開闊學生的思維'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課外的'更多的是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能夠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對于探究的問題'教師還要對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提示一些重要的探究方法'這樣可以提高探究的效率'提高探究的效率。如在復習“生態系統”有關內容時'提出本節復習課的目標:如何設計校園某一指定區域的生態系統?具體要求:1.此生態系統要具有較強的自動調節能力;2.具體列出該生態系統所含生物的種群和群落;3.列出影響該生態系統的生態因素;4.該生態系統的可操作性和美觀性。教師要求每個人獨立完成自己的設計'然后讓他們在組內交流'由小組推選出最佳的設計'最后由各組推選的最佳方案的設計者向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由全班同學進行評價'評出該設計的優勝者。同樣的探究題'由于學生思考的角度不同'選擇的思路有異'結論自然會有所不同。正是這些不同之處'才能顯現某些學生設計的精巧'結論的獨特'見解的獨創。比如'從經濟角度上講'可以種植果樹'從美學的角度上講可以放養白鴿'前者會收到經濟的效益'后者會出現優美的意境。學生獨特的思維體現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具有思維的獨特性和求異性。
生物學科教學中'實驗教學是一項重要內容。學生經過實驗獲得了大量的數據'然后經過他們的思維加工'得到一般性的結論。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他們所得到的數據以及結論進行實驗探究'對數據進行分析比較'對結論提出質疑'檢查探究方案設計的是否嚴密'所得的結論是否科學'對所得到的數據與結論要用文字、圖像、公式等表達出來。探究是從一般的現象中發現規律'它就如同科學研究一樣'有收獲就會有成就感'他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和探究問題的興趣。教師的教學方案的設計對實驗的成功很關鍵'所提的問題要有探究性'能夠引起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同時也能夠多途徑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操作'去交流。教師走下講臺'在實驗桌前與學生一起交流儀器的使用、實驗因素的控制、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問題的發現'這時教師更像是學生實驗的合作者、助手。這種經常性的活動強化了學生與教師的互動關系'實驗室中穩定的互動關系將進一步遷移到其他課堂教學活動中去'在非實驗課上同樣產生良好的互動效果。
生物教學中的探究問題大多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它是事關國計民生的重要問題'涉及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如生物教學中涉及的環境生態保護的問題'生物科學發展的問題。教師可以從生活與社會的角度設計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是一個實踐的過程'他可以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紛繁的材料中得出可靠的結論。這樣既可以實現學習的目標'又讓探究的結論與生活緊密聯系'體現出運用知識探究的價值。學生掌握了探究的方法'就能夠將結論應用到日常的生活中'解決生活與生產的問題'將知識轉化為了能力'既提高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方法'提升了能力。
生物探究教學就是讓學生通過問題的探究掌握探究的方法'把握探究的實質'并用來解決實際的問題。教師一定要處理好探究教學與其他教學之間的關系'通過探究教學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1]李秉德.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文萍.心理學理論與教育[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3]葉佩鞏.生物學學習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
(責編趙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