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陜北生態脆弱區農民環境感知狀況及其影響因素

2015-03-15 01:36:31郭玲霞封建民
水土保持通報 2015年4期

郭玲霞, 封建民, 孫 鉑

(咸陽師范學院 旅游與資源環境學院, 陜西 咸陽 712000)

陜北生態脆弱區農民環境感知狀況及其影響因素

郭玲霞, 封建民, 孫 鉑

(咸陽師范學院 旅游與資源環境學院, 陜西 咸陽 712000)

摘要:[目的] 分析陜北生態脆弱區農民環境感知狀況及影響因素,為促進農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解決生態脆弱區生態環境退化問題提供借鑒和參考。[方法] 對榆林市靖邊縣288戶農戶進行參與式調查,通過建立結構方程模型分析陜北生態脆弱區農民環境感知及其影響因素。 [結果] 3個內生變量之間存在顯著且重要的路徑關系。感知對意識的路徑系數為0.50(t=3.31) ,感知對行為的路徑系數為0.59(t=3.35),意識對行為的路徑系數為0.59(t=2.82)。 [結論] 農民對于區域環境變化的感知度較高,滿意程度較低,農民的居住時間、受教育程度、社會資本和人力資本是影響其環境感知、意識和行為的主要因素。

關鍵詞:農民; 環境感知; 生計資本; 陜北生態脆弱區

農戶是農村最基本的生產活動單元,其生產過程對環境具有重要影響,同時也是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角。能否有效預防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取決于農民對生態環境問題的認識和理解,農民對周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即環境感知。調查研究農民對農村環境變化的感知,既為農戶與地理環境關系的研究奠定基礎,也為農村生態環境管理及其改善提供科學依據。環境感知研究的內容主要涉及對氣候變化[1-5]、環境變化和環境問題[6-10]以及影響感知的因素[11]等。環境感知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和定量兩種。Jamie[6]運用社區參與式研究方法對比研究自然環境的變化與居民的環境感知,并基于居民對環境變化的感知,提出了相應的環境保護政策,研究表明,參與式方法能夠更好地理解當地環境現狀和社區參與情況[12],同時也可通過研究者與當地民眾的交流和互相學習,提高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促進參與環境保護行動[13]。在定量研究中,環境感知的指標體系一般包括態度、行為[14]、響應[15]等核心指標,主要的研究方法以統計學方法[12]、因子分析、回歸分析[15]等為主。總體而言,國內在這個領域的研究還比較薄弱,環境感知研究的指標體系還不夠全面,對于影響環境感知的因素研究還不夠深入,僅停留在個人特征對環境感知的影響,對公眾環境感知的形成機機理探索還比較少見,研究方法相對單一。

陜北生態脆弱區,由于農戶生計方式較為單一,嚴重依賴于耕地資源,致使該區土地資源不同程度地退化,此外,近年來能源礦產資源大量開發,造成了植被覆蓋率降低、土壤退化、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碳匯喪失等一系列環境問題,直接威脅到區域生態安全。究其原因,陜北生態脆弱區地處黃土高原,氣候干旱,更重要的是受到人類活動的嚴重影響。農戶通過其生計策略和行為影響著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對自然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影響更為深刻。基于此,本研究通過分析農民環境感知狀況,探索影響環境感知的因素及農民環境感知的機制,旨在尋求基于農民參與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為解決生態脆弱區生態環境退化問題提供借鑒和參考。

1研究區域及數據獲取

靖邊縣地處東經108°17′15″—109°20′15″E,36°58′45″—38°03′15″N。位于陜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部,地處毛烏素沙漠南緣。該縣海拔介于1 123~1 823 m,總土地面積5 088 km2。轄22個鄉(鎮),215個行政村,6個社區,2012年末該縣總戶數10.38萬戶,其中農業戶數為8.88萬戶。總人口32.85萬,其中農業人口28.11萬。近年來隨著城市擴展,煤、石油等能源過度開采,導致該地區土地資源肥力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者消失,不但使得農戶失去得以生存的物質來源,還引發了空氣污染、水資源緊缺、水土流失、植被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是典型的生態環境脆弱區。

以農戶為研究對象,于2014年1月和8月進行參與式調查,按行政村隨機抽取調查對象。根據簡單隨機不重復抽樣原理和前期預調查數據,計算得出農戶生態環境感知最小樣本量為271。兩次訪談共300戶,剔除信息不全的樣本之后,共288份,滿足研究需要。受訪農戶信息詳見表1。從性別上看(表1),受訪者男性略多于女性;從年齡上看,受訪者以41~60歲為主,共占66.92%;從文化程度來看,受訪者受教育程度以初中為主,共占58.6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2.94%。

表1 受訪者的基本情況

2模型構建與指標選取

2.1 理論模型與研究假設

農民是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主力軍,感知是前提,意識是基礎,行為是關鍵。農民對客觀的生態環境形成的印象,是其行為的心理基礎,準確的感知和意識是產生合理行為的前提[16]。因此,理論模型的建立基于以下假設: (1) 表示農民的生態環境感知對其生態環境意識有影響; (2) 表示農民的生態環境意識對其行為有影響; (3) 表示農民的生態環境感知對其行為有影響; (4) 示農民的個人因素對其生態環境感知、意識、行為有影響; (5) 表示農民的家庭因素對其生態環境感知、意識、行為有影響。

2.2 指標選取

基于以上假設,建立農民環境感知理論模型,包含5個結構變量和15個測量指標(表2)。內生結構變量為生態環境意識、感知和行為。外生結構變量為個人因素和家庭特征。結構變量對應的觀測變量詳見表2。農民個人因素、生態環境感知、意識、行為指標數據由問卷調查直接獲取,家庭因素用生計資本表示,包括自然資本、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金融資本5個指標構成,根據問卷調查數據和相應的權重計算得到。

2.3 生計資本測算

可持續生計框架將生計資本分為自然資本、金融資本、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等5種[9]。參考相關文獻[9,16-19],結合陜北生態脆弱區生態環境狀況和農民生計特征,建立了適用于陜北生態脆弱區農戶生計資本測量的指標體系。采用極差標準化方法對各指標值進行標準化處理,并通過層次分析法計算出各指標權重(表3),各一致性指標均小于0.1,層次總排序通過一致性檢驗。 (1) 自然資本。本研究將自然資本以人均擁有耕地面積和林地面積兩個指標來衡量(hm2/人)。 (2) 人力資本。包括兩個指標,第1個指標是家庭整體勞動能力,即家庭成員勞動力總和。對農戶成員按勞動能力賦值,非勞動力為0,半勞動力為0.5,全勞動力為1.0。第2個指標是家庭成年勞動力受教育程度,是對農戶人力資本中的質量資本的測量。按照農戶成年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進行賦值,文盲0,小學0.25,初中0.50,高中或中專0.75,大學及以上1.0。 (3) 社會資本。社會資本包括家庭成員參與社區組織、對周圍人的信任、親戚相互幫助4個指標。參加社區組織賦值4個及以上為1.0,3個為0.75,2個為0.50,1個為1.25,0個為0;對周圍人的信任幾乎不可信任為0,少數可信任0.25,一半可信任0.5,大多可信任0.75,全部信任1;親戚相互幫助賦值很少幫助為0,偶爾幫助為0.5,經常幫助為1。 (4) 物質資本。農戶物質資本設置了兩個指標進行測量。第1個指標是農戶的住房情況,包括住房類型和住房面積,房屋類型賦值草房及無房為0,土木為0.25,磚木為0.5,磚(石)瓦為0.75,混凝土為1.0,房屋面積1間為0,2間為0.25,3間為0.5,4間為0.75,5間及以上為1.0。第2個指標是農戶擁有的物質資產,根據農戶擁有小轎車、農用車、摩托車、電視、電腦、空調、冰箱、洗衣機、電磁爐和熱水器等10類資產的比例計算。 (5) 金融資本。金融資本包括農戶家庭現金收入、獲得信貸的機會、獲得無償現金援助的機會作3個指標。本研究將“獲得信貸的機會”賦值為1,“否則”為0;“獲得無償現金援助的機會”賦值1,“否則”為0;現金收入單位為元。

表2 農民環境感知模型指標體系

表3 農戶生計資本的測量指標及權重

2.4 數據檢驗

根據調查數據和權重計算得到五種資本得分值,并運用SPSS統計軟件對其他調查數據指標進行初步整理與檢驗,對于異常數據進行必要的核對、校正和剔除,經過計算得到樣本對于模型中觀測變量的評價均值以及Cronbach Alpha信度系數。結果表明所有單項與項目整體相關度全部大于0.6,因此所有觀察變量視為可信,全部予以保留。整體測量指標的標準化信度0.8以上,說明此問卷具有較高的內在一致性。卡方檢驗結果顯示,數據為近似正態性分布,偏度和峰度均不大于1,因此選擇常用的最大似然法作為模型的估計方法。

3結果分析

3.1 農戶對生態環境的感知

3.1.1農戶對生態環境質量的感知受調查農戶的生態環境感知狀況詳見表4。 (1) 在生態環境質量感知方面,19.44%的農民表示對于目前區域生態環境質量不滿意,70.83%表示一般,9.72%的農民表示滿意。可見農民對目前生態環境狀況表示滿意程度偏低。一方面,靖邊縣氣候干旱,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生態環境基礎較差;另一方面這越來越多的農戶家庭成員外出打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農戶的家庭經濟收入,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農民對于自身周圍的環境質量要求也提高了,因而很大部分的農戶對于自己所居住區域的生態環境不滿意。 (2) 在生態環境變化感知方面,36.11%的農民認為,與前些年相比,生態環境惡化了,51.39%的農民認為沒有明顯變化,12.5%的農民人文較之前有了較大改善。表明農民認為區域生態環境總體上呈惡化趨勢。對于目前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52.6%的農戶認為植被破壞是生態環境惡化所表現出來的首要問題,其次有空氣污染(28.6%)、水土流失(39.1%)、生物多樣性減少(27.8%)、水資源緊缺(26.3%)。

表4 農民環境感知狀況

在對農村生態環境惡化原因的調查訪談中發現(表5),63.2%農民認為導致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首要原因是資源開采。其次是過渡放牧、化肥農藥污染、生活垃圾隨意丟棄、濫墾耕地、氣候變化。總體來看,農民認為導致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為因素。靖邊縣蘊含豐富礦產資源,特別是煤、天然氣、石油等資源儲量豐厚,農民認為,資源開采必然會造成生態環境破壞。此外,不合理的放牧和耕作,使耕地退化,水土流失加劇。為了維持生計、增加家庭經濟收入,農戶往往會忽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忽略化肥、農藥以及地膜使用對土壤的污染。此外,由于農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沒有相應的垃圾回收和處理設備,目前農村地區生活垃圾隨意丟棄,不僅影響村容村貌,而且造成了固體廢棄物污染。

表5 農民對生態環境惡化原因的感知

3.1.2農戶的生態環境意識對于生態環境的重要性,11.11%的農民認為經濟發展比生態環境重要,73.26%的農民認為二者同樣重要,15.63%的農民認為生態環境保護重要。表明農民的生態環境意識較好,大部分農戶能夠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僅有2.78%的農民認為生態環境變化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7.29%的農民表示不清楚,89.93%的農民認為會造成一定影響。調查中,有農民認為近些年的生態環境惡化導致村民發病率增加,空氣污染的影響最嚴重。農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目前認識還比較模糊,平時主要是通過看電視獲取這方面的信息和知識。總體來看,農民具有較強的生態環境意識,大部分農民能夠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但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很少考慮到自身行為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農民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及以下為主,科學文化水平偏低。另一方面是農民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欠缺,很難將自身行為與生態環境影響相聯系,不清楚其行為會對環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3.1.3農戶的生態環境行為32.99%的農民表示從不考慮對生產活動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51.04%的農民表示偶爾會考慮其影響,15.97%的農民會經常考慮到。表明在生產生活中,農民對生態環境影響關注不夠。2.08%的農民表示從沒參加過政府組織的生態環境保護活動,24.65%的農民偶爾參與,73.26%的農民經常參與。表明農民非常支持于生態環境保護活動,參與程度比較高。

3.2 影響農戶環境感知的因素

3.2.1模型估計結果運用LISREL 8.7軟件建立模型,進行數據計算,采用最大似然估計法進行路徑系數估計,進行t檢驗,并對模型整體擬合度進行檢驗(表6)。各結構變量之間的標準化路徑系數t檢驗值(t>2)都在0.01水平上顯著,說明理論模型得到了較好的驗證,理論假設成立。觀測變量t檢驗值都在0.01水平上顯著,說明測量模型中的觀測變量對特定結構變量的影響顯著,能夠很好地解釋相應的潛變量,因此沒有剔除觀測變量。

目前對于結構方程模型的擬合指數還沒有統一的標準,一般認為χ2/df<2,擬合優度指數GFI>0.90,調整擬合優度指數AGFI>0.90,近似誤差的均方根RMSEA≤0.05,并且RMSEA的90%置信區間上限≤0.08,則模型的擬合程度較好[19]。模型的擬合指數中χ2/df=1.414,GFI=0.96,AGFI=0.94,CFI=0.98,RMSEA=0.023,RMSEA在0.05顯著性水平的置信區間為(0,0.041 5)。因此,該模型具有較好的擬合優度。

表6 整體模型擬合度參數

注:χ2為卡方統計量; df為自由度;GFI為擬合優度指數; AGFI調整擬合優度指數; RMSEA為均方根; CFI為比較擬合指數。

3.2.2生態環境感知、意識和行為的關系3個內生變量之間存在顯著且重要的路徑關系。感知對意識的路徑系數為0.50(t=3.31),表明農民對生態環境的感知對其生態環境意識具有正面影響。感知每提高1個單位,意識增加0.50倍,農民對生態環境質量和變化的感知越明顯,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就越強烈,生態環境感知對于增強意識具有積極的作用。調查中,農民感受到了近些年來資源開采、濫砍濫墾、生活垃圾隨意丟棄等造成的生態環境惡化。因此,近些年來,他們逐漸意識到了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實際上,只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才能有可能、有意識地保護生態環境。感知對行為的路徑系數為0.59(t=3.35),表明農民對生態環境的感知對其行為具有顯著的正面影響,感知度每提高1個單位,參與意愿增加0.59倍。農民的生態環境感知是其行為的前提和基礎。調查中,農民認為由于感受到了生態環境不斷惡化以及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所以才愿意支持和參與政府的生態環境活動。由此可見,農民在生態環境保護中具有非常大的潛力。意識對行為的路徑系數為0.59(t=2.82),表明意識每提高1個單位,行為將增加0.45倍。農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對于其行為具有顯著的正面影響。正確的意識是合理行為的前提和基礎,生態環境意識越強烈,生態環境保護的行為就越頻繁。

3.2.3影響農民生態環境感知的因素分析生態環境感知的內生觀測變量“對生態環境變化的感知”和“對生態環境質量的感知”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81和0.76,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表明農民對生態環境質量和變化的感知能夠很好地解釋其生態環境感知的狀況。此外,表明生態環境變化比質量對農民感知的影響更大,調查中發現,農民認為由于氣候干旱,該區域生態環境基礎相對較差,但近些年人為因素導致了進一步的惡化。外生結構變量個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對感知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56(t=4.10)和0.28(t=3.44),表明農民的個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對其生態環境感知具有顯著的影響,且個人因素對農民感知的影響大于家庭因素。生態環境感知是個體頭腦中形成的對于生態環境的印象,是個人的心理活動,因此,個人因素對其具有直接影響,而個人的生活和成長離不開家庭,因此,家庭因素對于個人的生態環境感知也具有較大的影響。對應外生觀測變量對生態環境感知的影響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個人因素中,影響最顯著的變量是居住時間,路徑系數為0.83×0.56=0.46,表明居住時間每增加1個單位,感知度提高0.46倍;受教育程度次之,路徑系數為0.73×0.56=0.41,表明受教育程度每增加1個單位,感知度提高0.41倍;年齡影響相對較小,路徑系數為0.52×0.56=0.29,表明受教育程度每增加1個單位,感知度提高0.29倍。隨著年齡和居住時間增加,農民對區域生態環境的狀況了解越多,因此,對于生態環境質量和變化程度感受越深刻,科學文化知識的提高,對生態環境質量和變化關注越多。家庭因素中,影響最顯著的變量是社會資本,路徑系數為0.72×0.28=0.20,表明社會資本每增加1個單位,感知度提高0.20倍;人力資本次之,路徑系數為0.65×0.28=0.18,表明人力資本每增加1個單位,感知度提高0.18倍;物質資本與金融資本路徑系數均為=0.64×0.28=0.18,表明物質資本與金融資本每增加1個單位,感知度提高0.18倍;自然資本的路徑系數為0.61×0.28=0.17,表明自然資本每增加1個單位,感知度提高0.20倍。生計是影響農民生態環境感知的綜合性因素,在5種資本中,社會資本和人力資本的影響最大,主要原因是農民在生態環境方面的信息來源和知識水平與其家庭社會網絡關系和家庭成員的文化水平密切相關。

3.2.4影響農民生態環境意識的因素分析生態環境意識的內生觀測變量“生態環境對健康的影響”和“生態環境重要性”對生態環境意識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79和0.78,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表明農民對生態環境影響和生態環境重要性的理解能夠很好地解釋其生態環境意識。外生結構變量個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對感知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63(t=3.80)和0.61(t=3.02),表明農民的個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對其生態環境感知具有顯著的影響,且個人因素對農民感知的影響大于家庭因素。生態環境意識是個人對于客觀生態環境的反映,是個體的心理活動,因此,個人因素對其具有直接影響。對應外生觀測變量對生態環境意識的影響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個人因素中影響最顯著的變量是居住時間,路徑系數為0.83×0.63=0.52,表明居住時間每增加1個單位,意識增強0.52倍;受教育程度次之,路徑系數為0.73×0.63=0.46,表明受教育程度每增加1個單位,意識增強0.46倍;年齡影響相對較小,路徑系數為0.52×0.63=0.33,表明受教育程度每增加1個單位,意識增強0.33倍。農民年齡越大,居住時間越長,經驗越豐富,受教育程度越高,知識越豐富,對生態環境影響和重要性理解越深刻。家庭因素中,影響最顯著的變量是社會資本,路徑系數為0.72×0.61=0.44,表明社會資本每增加1個單位,生態環境意識提高0.44倍;人力資本次之,路徑系數為0.65×0.61=0.40;表人力資本每增加1個單位,生態環境意識增強0.40倍;物質資本與金融資本路徑系數均為0.64×0.61=0.39,表明物質資本與金融資本每增加1個單位,生態環境意識增強0.20倍;自然資本的路徑系數為0.61×0.61=0.37,表明自然資本每增加1個單位,生態環境意識增強0.37倍。調查發現,家庭教育是生態環境知識的主要來源,個人的生活環境和家庭背景農民的生態環境意識具有重要的影響,生態環境意識往往會在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影響。

3.2.5影響農民生態環境行為的因素分析生態環境行為的內生觀測變量“生產生活決策中對生態環境的考慮”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活動”對生態環境行為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69和0.53,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表明農民的生產生活行為和參與環保活動的情況能夠很好地解釋其生態環境行為。外生結構變量個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對感知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34(t=3.34)和0.58(t=4.75),表明農民的個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對其行為具有顯著的影響,且家庭因素的影響大于個人因素。生態環境保護行為一方面是農民個人的活動,與其個人因素有密切關系,另一方面,家庭的人力、物質、經濟、教育等對其行為具有直接影響,是決定其生產生活行為和是否能夠參與環保活動的關鍵因素。對應外生觀測變量對生態環境意識的影響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個人因素中,影響最顯著的變量是居住時間,路徑系數為0.83×0.34=0.28,表明居住時間每增加1個單位,行為增加0.28倍;受教育程度次之,路徑系數為0.73×0.34=0.25,表明受教育程度每增加1個單位,行為增加0.25倍;年齡影響相對較小,路徑系數為0.52×0.34=0.18,表明受教育程度每增加1個單位,行為增加0.33倍。農民年齡越大,居住時間越長,經驗越豐富,受教育程度越高,知識越豐富,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愿越強烈,其行為越有利于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家庭因素中,影響最顯著的變量是社會資本,路徑系數為路徑系數為0.72×0.58=0.42,表明社會資本每增加1個單位,生態環境保護行為增加0.42倍;人力資本次之,路徑系數為0.65×0.58=0.38;表人力資本每增加1個單位,生態環境保護行為增加0.38倍;物質資本與金融資本路徑系數均為0.64×0.58=0.37,表明物質資本與金融資本每增加1個單位,生態環境保護行為增加0.37倍;自然資本的路徑系數為0.61×0.58=0.35,表明自然資本每增加1個單位,生態環境保護行為增加0.35倍。調查發現,家庭負擔、經濟水平是限制農民生態環境保護行為的主要因素,一些人沒有參與過生態環境保護主要是因為家庭勞動力不足。此外,很多農民都表示知道有機肥比化肥更有利于生態環境,但家庭經濟條件有限,無法實現。

4結 論

(1) 農民對目前生態環境狀況滿意程度偏低,其生態環境意識和行為之間還有一定差距,但在生態環境保護活動中,具有較大潛力。

(2) 生態環境感知對其意識和行為具有顯著的影響,個人因素對感知和意識的影響大于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對行為的影響大于個人因素。

(3) 農民的居住時間、受教育程度、社會資本和人力資本對其環境感知、意識和行為的影響較大。

(4) 模型的構建從個人和家庭兩個維度表征農民在生態環境感知主體中的角色,從環境感知、意識和行為3個層次構建農民個體對環境的認知和響應過程,是基于高度的凝練和抽象。實際上,生態環境的感知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是主體對客體的理解,除了受個體差異和家庭特征的影響,與環境本身也有密切關系,這將作為今后進一步探索環境感知的形成和影響機制,促進人地關系和諧的方向。

致謝:感謝咸陽師范學院旅游與資源環境學院趙文啟、李寧寧同學在農戶調查中給予的幫助!

[參考文獻]

[1]Darren R, Sharon L H, Susanne G C, et al. Scales of perception: public awareness of regional and neighborhood climates[J]. Climatic Change, 2012,111(3): 581-607.

[2]Dunlap R E, McCright A M. A widening gap: Republican and democratic views on climate change[J]. Environment, 2008,50(4):26-35.

[3]Krosnick J A, Holbrook A L, Lowe L, et al. The origins and consequences of democratic citizens’ policy agendas: A study of popular concern about global warming[J]. Climatic Change, 2006,77(2): 7-43.

[4]王媛,方修琦,田青,等.氣候變暖及人類適應行為對農作物總產變化的影響[J].自然資源學報,2006,16(12):1645-1650.

[5]周旗,郁耀闖.關中地區公眾氣候變化感知的時空變異[J].地理研究,2009,28(1):45-54.

[6]Jamie Z, Jennie L H, Karen Z, et al.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s and objective walking trail audits inform a community-based participatory research walking interven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2012, 9(1): 6-13.

[7]Flynn J, Slovic P, Mertz C K. Gender, race, and perception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risks[J]. Risk Anayisis, 2006,14(6):1101-1108.

[9]趙雪雁.不同生計方式農戶的環境感知[J].生態學報,2012,32(21):6776-6787.

[10]史興民,廖文果.陜西省銅川礦區居民對環境問題的感知[J].地理科學,2012,32(9):1087-1092.

[11]Shi Xingmin, He Fei.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erception of residents in coal mining areas: A case study in the Hancheng mine area, Shaanxi Province, China[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2,50(6): 505-513.

[12]Engel U, Potshke M. Willingness to pay for the environment: Social structure, value orientations and environmental behavior in a multi-level perspective[J].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1998,11(3): 315-332.

[13]Thomas D S G, Sporton D.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ility: The impacts of structural land use change on the environment and peoples of the Kalahari, Botswana[J]. Applied Geography, 1997,17(4):11-27.

[14]Hines J M, Hungerford H R, Tomera A N.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 meta-analysi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987,18(2):1-8.

[15]Franz X B. The influence of a residential outdoor education programme to pupil’s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2002,17(1):19-34.

[16]彭建,周尚意.公眾環境感知與建立環境意識[J].人文地理,2001,16(3):21-25.

[17]閻建忠,吳瑩瑩,張鐿鋰,等.青藏高原東部樣帶農牧民生計的多樣化[J].地理學報,2009,64(2):2321-2331.

[18]蘇芳,尚海洋.農戶生計資本對其風險應對策略的影響[J].中國農村經濟,2012(8):79-96.

[19]侯杰泰,溫忠麟,成子娟.結構方程模型及其應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27-116.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of Farmers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in Ecological Fragile Area of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GUO Lingxia, FENG Jianmin, SUN Bo

(CollegeofTourism&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XianyangNormalUniversity,Xianyang,Shaanxi712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Farmer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influence factors in the ecological fragile areas of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mote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to provide a support for solving the ecological degradation problem of ecological fragile areas. [Methods] Data of livelihood capital from 288 households were collected in interviewing with farmers. Their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and the possible influence factor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SEM). [Results] The 3 endogenous variables used in the models had significant path coefficients. The path coefficient from awareness to consciousness was 0.50(t=3.31), from perception to behavior was 0.59(t=3.35), from consciousness to behavior was 0.59(t=2.82). [Conclusion] Farmers’ perception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is high, while their satisfaction at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s low. Residence time, education level, social capital and human capital we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can influence farmers’ perception, awareness and behavior of environment.

Keywords:farmers; environment perception; livelihood capital; ecological fragile areas of North Shanxi Province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288X(2015)04-0235-07

中圖分類號:X191

收稿日期:2014-10-16修回日期:2014-11-20

資助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民國時期西北地區新式交通與社會變遷研究”(10XZS013); 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14JK1800); 陜西省普通高校優勢學科建設項目(0602); 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SKLLQG1316); 咸陽師范學院“青藍人才”計劃項目

第一作者:郭玲霞(1984—),女(漢族),甘肅省甘谷縣人,博士,講師,主要從事區域環境與資源開發研究研究。E-mail:guolingxia1984@163.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亚洲精品图区| 日本精品影院| www.亚洲一区| 亚洲视频影院|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日韩美一区二区| 91免费观看视频|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首页|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3344在线观看无码|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欧美性久久久久|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久久男人资源站| 国产色偷丝袜婷婷无码麻豆制服|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国产在线专区|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91无码网站|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欧美狠狠干|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亚洲天堂成人| 经典三级久久|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jizzjizz视频| 亚洲综合专区|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在线| 黄片在线永久|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一本色道久久88| 人妻少妇久久久久久97人妻|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1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5| 免费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91网站国产|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亚洲永久视频|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91在线视频福利|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久久国产精品夜色|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91麻豆精品视频|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a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国产激情第一页|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精品一区污|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制服|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