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寶清縣委組織部
“旗幟工程”筑堡壘 轉變作風提效能——寶清縣選派“第一書記”工作綜述
中共寶清縣委組織部
為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大在基層第一線培養鍛煉干部的力度,寶清縣創新實施“旗幟工程”活動,以縣直部門“一把手”為主體,兼顧選派優秀本土企業家、已退出領導崗位的正科級黨員干部和優秀年輕干部到村任職“第一書記”,通過“一把手”引領帶動,推動機關廣大黨員干部大下基層,實現干部在一線鍛煉,作風在一線轉變,效能在一線提升,并幫助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建上水平、經濟上臺階、管理上層次。
啟動實施“旗幟工程”既是深化落實基層黨建工作的創新工程,也是全面錘煉干部隊伍的有效舉措。通過“一把手”下基層、進農家、訪民情、辦實事,帶動機關黨員干部融入基層、了解群眾、親近群眾,實現全縣各階層干部素質顯著提升。
一是為領導干部搭平臺。“第一書記”雖然具有較強的組織領導能力和政策理論水平,但長期處于領導崗位,事務應酬多、接觸群眾少,學習理論多、調研實踐少,工作安排多、親自參與少。擔任“第一書記”職務,推動黨員領導干部下基層,通過實地調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增強了關注基層、了解基層,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意識,有效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二是為中層干部添內涵。縣直部門機關班子成員和中層干部職責單一、事務瑣碎,難以走出機關、沉入基層,對基層一線缺乏了解,缺乏農村工作實踐,通過協助“第一書記”開展工作,系統性參與農村工作,全局性思考問題、謀劃工作,指導“第一書記”任職村建強班子、發展產業、完善設施和發展集體經濟,加深了對基層的了解,拓寬了工作內容,提高了統籌能力。如縣住建局局長、新民村“第一書記”周斌,在自己高密度進村工作的同時,通過班子副職包項目、中層干部任組長的形式,有效促進了住建局中層干部下基層、長見識、增才干。
三是為青年干部接地氣。通過選派縣直機關青年干部擔任“第一書記”聯絡員,對青年干部實行“傳幫帶”,在“第一書記”和鎮村干部的引導下,青年干部走進基層、接觸群眾、調解糾紛、助辦實事,加深對群眾的了解,增進與群眾的感情,積累群眾工作方法,有效提高了青年干部群眾工作的能力。如縣政府辦主任、平安村“第一書記”劉敏的聯絡員李君,通過協助“第一書記”協調各方關系,帶領干部深入村屯群眾家中,動員群眾籌工籌勞投入村級基礎設施建設當中,進一步增強了自身的群眾工作能力。
決策是領導的基本職責之一,調查研究是科學決策的基礎,試點檢驗是科學決策的試金石。通過選派“第一書記”下基層,總結基層經驗,收集群眾意見,開展決策試點,可有效增強決策科學性,真正實現決策在一線落實、問題在一線解決、成效在一線檢驗和考核在一線評判。
一是民情在基層把握。通過深入調查研究,了解農村發展現狀,找準制約農村發展的因素,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掌握決策第一手資料,汲取群眾的智慧和力量,為科學決策奠定堅實基礎。如縣民政局局長、龍頭鎮紅山村“第一書記”趙德權了解到村里有幾名老黨員和五保戶貧困沒有住房,且村級辦公條件較差,無力興建新的辦公場所。針對這一現狀,“第一書記”積極協調縣委組織部,采取“黨費投一點、民政幫一點、村里籌一點”的辦法,投資30余萬元新建起全市第一棟集“黨愛公寓”與“村級活動室”于一體的磚瓦樓房,同時建成了農村便民服務中心示范點,使紅山村服務中心服務群眾的功能得以完善和健全。
二是經驗在基層創造。各部門通過深入一線,了解情況,試點工作,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了工作措施,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無序性。縣公安局局長、方勝村“第一書記”田勤海針對任職村班子職數不齊的問題,面向全村“公推公選”村兩委班子成員,經過嚴格的復選、推薦和測評等程序,結束了方勝村14年沒有兩委班子的歷史。同時,田勤海組織對自身駐村任職工作經驗進行總結提高,創新實施了指派全縣各派出所的民警到其所管轄村擔任“村官”的工作做法,有效提升了農村治安管理效能,極大方便了轄區群眾辦事需求,有力推動了和諧警民關系建設。
三是決策在基層落實。選派“第一書記”進農村,開創了“扁平化”、“直達式”工作模式,各單位“一把手”直接與基層干部群眾面對面、心貼心,了解決策在基層的落實情況,聽取群眾在對決策執行的意見建議,縮短了執行反饋時間,加快了決策完善進度,提高了決策落實質效。七星泡鎮永泉村煤炭資源豐富,礦山企業多,但企地關系相對緊張,縣煤管局局長、“第一書記”郭玲海協調召開“企地見面會”,5家企業承諾出資30余萬元,支持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泥草房改造,有效改善了企地關系,形成了企業反哺村級建設、群眾支持企業發展的良性格局。
“旗幟工程”的開展既達到了提高機關黨員干部基層工作能力、增強服務意識、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目的,又實現了機關黨組織與村黨組織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加速機關黨組織資源要素向農村流轉。更為重要的是,開展選派“第一書記”工作,更有效地搭建了機關基層互聯、干部互助的平臺,促進了機關作風的改進、整體效能的提升、創新意識的生成和城鄉黨的基層組織互幫互助機制形成。
一是引領作風大轉變。黨政“一把手”身體力行的“引領示范效應”,帶動干部深入基層向群眾學習、體驗群眾疾苦,與基層干部聯手共事,與基層群眾換位思考,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不圖虛名,不務虛功,任何時候都始終牢記“搭一次花架子,就把群眾心傷一回;走一次過場,就與群眾的距離遠一分”,切實增強了黨員領導干部密切聯系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的觀念,牢固樹立了求真務實、艱苦奮斗、恪盡職守、嚴格自律的工作作風。
二是促進效能大提升。“第一書記”針對如何改進方法、提升質效,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制定更加規范高效、簡便易行的服務程序,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水平進一步提高。如縣委辦主任、小城子鎮梨南村“第一書記”沙闖,得知部分群眾對縣直部門工作程序不夠熟悉,到一些窗口單位辦事需幾個回合,沙闖及時將群眾意見反饋報告縣委,迅速制定出臺了涉及全縣各縣直部門的相關問責問效制度,明確了機關工作人員對群眾前來辦理的一般性事務,必須一次辦成;對群眾咨詢辦理事項,實行滿意告知、一次辦成,決不讓群眾跑第二趟,深受群眾一致好評。
三是實現工作大創新。在建強基層組織、促進農村發展的同時,各“第一書記”結合本單位工作職能,實行干部定期進村調研,安排干部輪流擔任“第一書記”助理,邀請涉農部門專家及領導干部為機關干部授課,針對性開展試點,激發了工作活力,形成了一批創新成果。縣財政局局長、朝陽鄉紅日村“第一書記”曲政民組織本單位扎實開展“四聯”活動,即每名班子成員聯系一名困難黨員、一名貧困兒童、一個困難戶和一個村級致富能手,促進了服務“三農”工作向基層的延伸,實現機關黨員干部工作重心下移、服務力量下沉,創新了機關聯基層、干部聯群眾、促科學發展、促社會和諧的“雙聯雙促”工作形式,積極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把教育實踐活動不斷引向深入。
責任編輯/趙嘉賓zhaojiabin@fendouzazhi.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