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男
(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中英文翻譯作為英文與中文的有效化溝通,不只是語言之間的過程溝通,還是將國家化的文化轉移到另外的一種文化中。從整體程序上來說,他與文化的相關因素、知識背景有較為密切的聯系。翻譯的成功關鍵在于國家之間的有效化溝通,從而增加翻譯中的文化差異認識,保證社會相關背景知識的有效了解過程。在英漢翻譯中的文化差異具有不同的影響。本文將針對文化思維和觀察上的相關差異進行合理的區分,認識時間差異對于翻譯的影響,生存環境對于翻譯的影響,宗教信仰對于翻譯的影響,加深聯想和比喻對于翻譯工作的有效分析和落實。
由于英漢語言的文化差別在兩個民族的時間意識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化問題。例如,“thelatestnews”在英文翻譯上被翻譯為“最新消息”而不是“最后的消息”。組成的詞語有“thelatestdiscoveryofsth”翻譯為“最新的發現”,“thelatest developmentofsth”翻譯為“最新發展”。
中英文翻譯在民族內涵與思想文化上具有較為深刻的差異。對于同一個物體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分析過程,語言的表達方式也是不同的,例如,顏色的觀察和翻譯使用上就是不同的。英文中“black”是“黑色”的意思,而在組合詞中“blacktea”卻不翻譯為“黑茶”而是被翻譯為“紅茶”; “brown”是“棕色的”意思,而在“brown bread”中卻翻譯為“黑面包”,不是“棕面包”,在京劇
歐美人一般多信奉基督教,以上帝god為崇尚一切的,而中國主要以佛學思想為主,崇尚佛祖看透人世間。漢語中關于佛的描述有“借花獻佛”,“接佛燒香”等等。而在基督教的國家對于佛學思想沒有概念,更不知道相關的佛教典故。在英語的翻譯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困難,只有合理的加深英語與漢語文化的了解,通過對佛學思想與基督教思想的合理化認識,逐步的完善英語文化思想與中文文化思想的認識,從而合理的完善中西文化中的不同信仰之間的差異化認識,從而通過語言的表達形式逐步的加深思想內涵的有效化認識,合理化完善對于文化思想的鑒別和理解,從而保證合理的語言形式表達過程,逐步的加深文化深層意思的了解形式,借鑒國外的相關文化思想,認識文化轉變與翻譯之間的關系,注重翻譯過程中宗教信仰思想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在英語母語環境與漢語母語環境的不同生存環境中,通過對習慣用語的合理有效化運用,加深人們對于日常勞動與生活環境之間的關系認識,針對不同的抵御差異,對不同的民族文化進行合理的分析。例如,英國在歷史發展上和中國的發展歷史差異較大,例如,“spendmoneylikewater”通過翻譯漢語較為“揮金如土”,“obeallatsea”通過翻譯漢語譯為“不知所措”。
所有的語言都具有比喻,比喻的寓意語言形象較為生動。英語和漢語的語言翻譯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比喻性詞匯,由于社會文化民俗,勞動方式的不同,其比喻形式和聯想意義也具有一定化的差異。英國通常會將狗視為最好的朋友,有“best friend”的寓意,用夠來描述態度是英語中較為常見的方法,但是在翻譯上卻不能翻譯狗。例如,“Youarealuckydog”翻譯為“你是幸運兒”,“Everydoghashisday”翻譯為“每個人都有成功的那一天”,而狗在中國是一種看家護院的動物,是忠實和可愛的有勇有謀的動物。而在漢語中還有“狗改不了吃屎”之類不好的言辭。“龍”是一種中國古老的神話神靈動物,在中國對龍的崇尚以“龍的傳人”表現出中國人對于龍的神圣力量的向往,而在英語國家中“龍”常常撫育邪惡的形象意味,合理的把握“龍”的不同意思解釋,有利于加深我們對于其深刻內涵的理解。另外,中國還用“鼠”表現出滑頭、膽小的形象特點,而英語中常用“chicken”表現這種形象。合理的認識這些不同動物翻譯的詞語寓意,認識其中深層次的內涵文化意義,從而加深整體中英互譯的有效性過程。
1.稱呼的不同翻譯
稱呼的不同可以有效的表達語言的風格特點。英語的談話中稱呼較為籠統,使用起來較為隨便,不會像中文的稱呼那種分的極為明確,與西方的價值觀有關系。英語中的一個稱呼一個涵蓋漢語中的多個稱呼,這在英語的表達翻譯過程中,需要做不同的處理。中國傳統的文化中具有較多的稱呼,例如,“你、我、他,寡人、鄙人等”,這些稱呼在英語中都會以一個稱呼的詞語概括,在翻譯過程中,要對英語的表達形式進行合理的認識,例如,“XX君”翻譯為“gentleman”,“XX老”翻譯為“senior”等等。
2.客氣用語的相關翻譯
在禮貌用語中各個民族、各個國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中國人遇到熟人的時候,一般會以“上哪兒去?”“吃飯了嗎?”表達一種親切的友好問候,而在英語中不能直接翻譯,這回造成歧義,而需要翻譯為“howareyou”,只是單純的問你的近況,而不深究其自身的行為自由。英語和漢語的文化思想存在差異問題,例如,聽到別人的贊賞的時候會得到不同的回答。英美人一般會接受其贊賞,表示出謝謝接受的狀態,而中國人則會表示為受之有愧的謙虛狀態。例如,美國人贊賞一位青年人的英語好,這位青年人用漢語回答是“一般,不好,哪里,過獎了”,這對于不了解中國文化的人會產生誤會,產生歧義。而英美人對于這樣的表揚會欣然的接受,同時回應以感謝的情感“Thankyou”。
語言本身是用來表達一種思想行為的方法,所表達的思想內涵主要集中在政治思想、經濟理論、歷史人文、社會教育以及風土人情上。英語使用的國家和漢語使用的國家在國家的地理位置上具有不同的天然地理環境,其經歷的生活與政治發展不同,是存在各自獨立的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色彩。文化之間的差異以及語言結構的不同造成翻譯的困難,合理的認識語言中社會文化的區別,掌握相關翻譯語言的民俗特點,可以保證翻譯的準確性,實現翻譯的最終目的,語言和語義的完美結合。
結語
綜上所述,合理的認識中英文化差異之間的英漢翻譯的相關問題,重視在英語翻譯學習過程中,對于兩國民俗文化,特殊詞匯和語境,歷史特點等多種民俗特點,合理的在翻譯過程中加入這些問題的思考,保證合理的翻譯語境和語義表達,從而實現不同語言之間的國家人們的有效化交流,完善翻譯在思維上的產異化認識,加深時間觀念狀態中的表達形式分解,加深中英宗教思想的理解,提高英語日常的用語進行合理的學習,認識地域民俗差異問題造成的翻譯的結果的不同,采用比喻和聯想的方法加深中英文化的認識,提高中英內容的翻譯過程,從而實現翻譯的最終目標。
[1]母燕芳著.《從文化差異的角度看英漢翻譯中詞義的確立》.國防工業出版社;2010,0801:21-121.
[2]杜學增著.《中英 (英語國家)文化習俗比較》[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09.0701:16-159.
[3]趙桂華著.《翻譯理論與技巧》[M].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3.0101:2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