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鐵俊
(渤海大學文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楚文化浪漫主義思想的不斷發展,荊楚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組成要部分。楚文化的發展是民族的發展、地域的發展,隨著楚文化的上百年發展,對國家、民族、文化思想、地域特點都產生了較多的深淵意義,加強楚文明思想的研究,是在荊楚文化中研究其發源基礎,認識楚文明發展的過程,認識楚文明發展的特征,為長期的文化發展形態研究奠定基礎。
1.楚文化中騷體詩詞的構成
楚文化由青銅、絲織、漆器、音樂、莊子哲學和屈原《離騷》的騷體詩詞構成,而文學上主要是依靠莊子哲學和屈原的騷體詩詞進行發展。西周年間,楚國實力較弱,艱苦奮斗的進去精神在楚國人的精神發展中逐漸形成,加快農業生產,促進疆域擴建,逐漸發展楚國的整體實力,這種艱苦創業的楚國精神在楚文化中深入屈原的詩詞中。楚國人加快國家的創新開拓精神,提高科學技術、加強哲學思想的學習,加強文化創作理念,開展合理的創新進去精神,提高楚國發展的整體文化方向。崇尚愛國主義的精神在楚國文化思想中深入發展,屈原的詩句中“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斌w現了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屈原的愛國主義思想深入于他的詩詞中,增加了詩詞的精神內涵。
2.楚文化詩詞的發展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中,楚文化是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楚文明隨著地域、時間的發展逐漸形成荊楚文化,而荊楚文化的源頭正是楚文化,楚文化在其不斷的發展和擴大中逐漸形成具有自我特點的文化藝術形態,強烈的文化特征,屈原的《離騷》具有強烈的楚文化特點,其濃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浪漫主義思想充斥著整個詩詞,詩人通過比興的手法開拓語言結構,建立合理的語言特征,形成集聚特點的藝術色彩形象,將楚國民族的藝術特點和不屈不悲的人格特征描繪的淋漓盡致,其集聚影響力的藝術色彩受當時時代的國家環境氛圍影響,屈原以楚辭的表現形式描繪出荊楚山河間秀麗的山河風光。
3.《離騷》詩詞形成的特點
屈原的《離騷》以理想思維研究在詩人的長期思維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愛國精神,在楚地的殘酷現實中形成堅忍不拔的思想意識。在《離騷》中進行詳細的愛國主義、浪漫主義精神問題描述,突出詩人的放浪形骸、浪漫環境的形象。文中第六段猶如科幻穿越一般的描寫,以描繪對于美妙女子的追求形容自己對于理想夢想的追求。由于屈原具有強烈的愛國熱情,雖然在惡劣的環境中遭受到各種打擊,但仍然報有強烈的愛國熱情,鍥而不舍的努力追求自己的夢幻境界。這種比興形式的寫法貫穿于全詩的方方面面,生動的形象內容,增加了《離騷》豐富的色彩形象,其篇幅長度亦是其他詩詞無法比的,通過詩人的敘述抒情,科幻聯想,結合屈原自身歷史經歷,在結構和內容上產生集聚轉折效果的特點,隨著詩詞內容的敘述,在結構和內容上轉折和提升,將詩人長期的復雜思想和充盈的感情描繪的淋漓盡致。
屈原在詩詞形式上以民歌手法為基礎表現形式,汲取散文的手法,加強詩詞的長度,構建長篇的豐富詩詞內容,表現詩詞強烈的感情色彩。字數不等,四句為一個章節,有的句子字數多,有的句子字數少,錯落有致,極具內容特色,其語言精練而細致入微,大量采用楚國的民間方言,增加了詩歌易于接受性,增強了詩歌的形象生動性,虛實運用相互結合,既有詩人的內心獨白,又有抒情描寫,句式參差不齊,采用句尾加“兮”字以作句子的結束,“兮”字的運用加強了句式的變化形式,為句式增加了委婉感受,從而完成不同語句和語氣的表達和變換應用,繪聲繪色的表現出其巨大的藝術詩詞特點,從而體現《離騷》詩詞的藝術特點。
1.詩詞的強烈夢幻效果
《離騷》是通過描繪社會的現象和具體內容,抒發屈原對于當時社會環境的情感思想,描繪出當時顯示生活的狀況,從而發掘受楚文化影響下,自然思想變化和發展的表現形式,拋開原有的社會生活現實,以全新的夢幻形象境界實現奇幻狀態。屈原先對往事進行追思與回顧,敘述舊時的理想和境地,以寫實的手法描述社會現實生活,“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謇吾法夫前脩兮,非世俗之所服”,的描述意在鋪墊后面對于美好幻想環境的狀態認識,從而對比描述出想象未來美好生活的品質效果。然后描述對未來夢想的探索,對愛國熱情思想的強烈思想, “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陸離其上下。吾令帝閽開關兮,
倚閶闔而望予”和“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脩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都是描繪屈原面對楚國昏庸君王、佞臣當政的情況下,面對現實遭受到二者的排擠和迫害,在絕境中求生存,在逆境中求發展,從而增強屈原面對浪漫主義美好色彩夢想的強烈夢幻追求,體現了屈原的生活環境和所經歷的風霜困苦。
2.充滿愛國熱情的形象
《離騷》是將屈原自身的現實生平與夢幻理想進行合理的浪漫主義色彩渲染,通過自身的生平敘述,加強渲染其高貴的理想內涵,表現其不屈不撓的魅力人格,構建完美的浪漫主義主人公形象效果。詩中通過對屈原的出身敘述,描繪其優秀的才能和美好的品質,高尚的情感知趣,高傲的理想和抱負,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抒發其堅忍不拔的思想品質,這與楚文化是呼應的,“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和“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脩以為常?!倍际敲枥L一位獨立、堅韌、不屈不撓的形象,這正是體現在楚文化思想下,屈原對于當下社會生活發展的美好期望和理想抱負,從而抒發更加具有思想形象的精神品質。
3.楚文化美好事物形象的比興手法
屈原在《離騷》詩詞中通過對比興手法的合理運用,對美好事物進行合理的分析和比喻,將喻詞和喻體合理的結合,形成統一的比喻形式手法,例如文中“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就是將配置的草木、蘭花與優秀的賢能人士進行合理的對比,體現比喻的中心思想,揭示其深刻內涵,從而烘托出楚文化思想的深遠意義。香草的意境是較為獨立的形象特征,一方面描述其品質道德和人格修養,一方面表現與雜草之間的競爭和斗爭。美人被比喻為君王或屈原自己,例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眾女嫉余之娥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通過自比棄婦從而抒發在情感上的哀愁,以夫婦比喻君臣,生動形象的描繪出楚國當時的情境。屈原的《離騷》通過對香草和美人的比喻為全詩構成一個較為復雜的比喻意境,從而提升詩歌的蘊含意境,加深詩歌中心思想的認識,提升屈原文學創作的靈感,深刻激發出對于原始神話色彩宗教情境,感受來自現實與美好夢境的差距,生動的描繪出楚文化思想帶給《離騷》作品的中心思想內涵。
4.《離騷》思想內涵中的語言結構方法
屈原以《離騷》抒發自己對楚國忠貞不渝的愛國之前,表達對追求浪漫主義崇高理想的堅忍不拔的意志力和決心。全文前虛后實,相互呼應,比興聯想,奇幻色彩濃郁,詩歌層次跌宕起伏,層次鮮明,意境主題明確。通過語言結構的思想研究,其語言思想豐富,音律豐富,增強了其語言的表現形式,從而提高楚辭思想的深刻內涵,增加詩歌的藝術表現能力。例如“兮”、“羌”等詞語增加了楚辭文化的地方特色。
5.《離騷》塑造的楚文化堅貞形象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笔菑睦硐雸讨非笾酗@現人格思想,探究在合理的環境約束下,面對艱難困苦的環境,保證其原有的執著理想,“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和“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兩句正是在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精神的鼓舞下,表現出對于當時楚國腐敗昏庸問題的紕漏和譴責,即“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唯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睆亩w現屈原自我愛國主義形象,突顯其不屈服的人格魅力,激發無數的志同道合的文人,認識當局楚國腐敗問題,屈原的《離騷》是楚國文化民族精神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結語
屈原的《離騷》創作源于楚文化思想環境,楚地文化增加了屈原創作的靈感,為合理的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思想,通過語言思維進行研究和分析,完成楚文化的合理發展,為屈原的《離騷》帶來更加多彩的文化氣息。《離騷》的創作風格形成具有一體形式的生動鮮活特點,后世稱之為“騷體”。這種建立在民族文化思想基礎上的詩歌,利用楚地方言,增強詩歌的表現形式,適合各類思想情感的表達。
[1]黃碧璉.屈原與楚文化研究.文津出版社.2012
[2]楚文化研究會.楚文化研究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戰國)屈原著,吳廣平,譯注.楚辭.岳麓書社.2011
[4]金道行.我看香草美人——對屈原的精神分析.長江文藝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