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
關注玉石之路探究華夏文明

很高興以主辦單位之一,甘肅絲綢之路與華夏文明協同創新中心主任的身份參加論壇,我感到非常榮幸。去年的“中國玉石之路與齊家文化研討會”暨“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動”我也參加了,結合起來,我有這么幾點感受。
第一,聽了葉舒憲老師五次考察的成果介紹,我產生了共鳴。我沒有研究過玉文化,但深深知道中國的玉文化是中華文化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第二,中國玉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璀璨奪目。在當今社會中,玉已經成為象征財富的一種物質載體。市場經濟條件下,用金錢衡量其價值的比較多一點,而專門探討玉的文化內涵的確實不多。因此,我感受到了這次論壇的高端性和重要性,那就是探討和恢復玉本來的文化本質。
第三,甘肅應該在中國玉文化的發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剛才葉舒憲老師總結的“二馬”——馬鬃山、馬銜山。馬銜山在本地被稱為馬銜(音同“含”)山。今天看到根據去年考察成果雕刻的敦煌題材的玉器展,我感觸頗深。甘肅是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寶地,在歷史長河中,有重要作用。《絲綢之路》雜志社承辦這樣一個極其有意義的文明探源工作,并在去年已經被甘肅省委宣傳部批準成立國家層面的高端論壇,意義很大。我們應該繼續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剛才聽葉老師的演講,還計劃實施第六、七次考察活動,我認為,之后還應該有第八、第九、第十次……我們一定要將這項工作延續下去。玉文化的解讀,可以為中華文明注入新的內涵,并通過田野考察的實證來說明其重要性。
劉基
2012年3月,甘肅申報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西北師范大學率先組建了甘肅絲綢之路與華夏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如今,中心運作已有3年時間,核心工作就是要為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做好理論上的鋪墊,期間我們也取得了較多成果。關于玉文化研究的課題值得我們不斷深入下去。讓我們共同努力,將這個非常有文化價值的研究工作、探源工作繼續做下去。
劉基,甘肅省人大科教文衛委員會副主任,甘肅絲綢之路與華夏文明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本文根據2015年6月17日會議現場錄音整理,稍作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