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婦幼8·10事件”輿情演變探析"/>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文/陳冠軍
醫患糾紛報道應“理”字當先
——“湘潭婦幼8·10事件”輿情演變探析
□ 文/陳冠軍
融媒時代,對屢屢發生的醫患糾紛,媒體該如何介入?讀者該如何看待?當事各方該如何規避糾紛帶來的損傷或把這種損傷降到最少?本文結合“湘潭婦幼8·10事件”的輿情演變過程,進行了如下分析和思考。
湘潭婦幼 媒體融合 醫患糾紛 輿情
2014年8月10日清晨,一位名叫張宇的產婦到湖南省湘潭縣婦幼保健院急診住院待產,中午剖腹產下一個男嬰,產婦隨后出現嘔吐、嗆咳。醫院考慮可能是“羊水栓塞”,相繼啟動院內、縣、市孕產婦搶救綠色通道,對張宇實施緊急搶救。搶救過程中,產婦在14點20分、16點00分和21點00分出現3次心跳驟停,于21點30分搶救無效死亡。
21點40分,院方通知家屬談話,準備告知產婦死亡,但此時家屬已經意識到產婦死亡,情緒極其激動。此后,院方沒有及時安排產婦家屬見到死者遺體。22點00分,多名死者家屬踢開手術室醫務人員通道的大門,進去后因未進入相應的手術間所以沒有找到遺體。隨后,死者家屬在門診大廳及前坪燃放鞭炮、燒化紙錢,打砸醫院玻璃大門,并撥打媒體的熱線電話。23點10分,湘潭市廣播電視臺都市法制頻道新聞制片人接到熱線電話后,經請示頻道副總監,派攝像于24點00分直接到現場,采訪了死者的婆婆、丈夫和哥哥,拍攝了死者家屬于11日0點35分再次強行踢開門進入手術室并在二號手術間見到產婦遺體的全過程。進入手術室的除死者家屬外,還有婦幼保健院的相關負責人、工作人員及公安干 警。
事發后,湘潭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8·10”產婦死亡事件聯合調查組。9月11日,聯合調查組通報:經湘潭市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辦公室組織專家鑒定組依法依程序鑒定,湘潭縣婦幼保健院“8·10”產婦死亡事件調查結論為,產婦的死亡原因符合 “肺羊水栓塞”所致的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事件不構成醫療事故。同時調查組也指出,事件中醫方與患者家屬溝通不夠充分有效,引起患者與家屬不滿和質疑。
2014年8月11日晚上7點10分左右,湘潭電視臺都市法制頻道的“都市日記”欄目中,播發了該臺記者采寫的關于湘潭縣婦幼保健院產婦死亡的稿件,稿件的內容真實,語言表述比較客觀。雖然沒有院方的聲音和相關病理知識的介紹,但也沒有煸動性的語言和過激的評論。隨后,這條新聞上傳到該臺所屬的湘潭傳媒網,網民對此并未特別關注。
8月12日16時15分37秒,湖南本地某知名網站在其所屬的湘潭頻道發布了《產婦慘死手術臺醫生護士跑路 醫院稱已盡力》的稿件。稿件中這樣寫道:“家屬發現產婦死亡的時候,赤身裸體躺在手術臺,滿口鮮血,眼睛里面含著淚水,可卻再也沒有了呼吸,而本應該在搶救的醫生和護士卻全體失蹤了,房間里只有一些不明身份的男士在吃著檳榔,抽著煙”。
在醫患關系緊張的當下,死者的“裸體、鮮血、淚水”,與“醫生護士全體失蹤”和“一些不明身份的男士吃檳榔、抽煙”形成強烈反襯和對比,字字激怒人們的神經。不少網站和晚報都市報隨即紛紛轉載,在標題和內容中突出了“孕婦離奇死亡”和“大夫集體失蹤”這一強烈反襯的因素。一些網站和媒體還對標題加以修改,使其更富視覺沖擊和情感煽動。此事迅速發酵,到13日上午,已成為全國互聯網最轟動的話題,關于該新聞事件的轉發網站、點擊人數和網民跟帖均成“跳漲”之勢。
產婦是否由于院方搶救不力而死亡?產婦死亡后,院方為什么不通知守候在醫院的死者家屬而繞著彎子通知當地的村委會?死者的遺體是否曾經被藏匿或轉移?當地衛生部門是否在袒護院方,調查結論是否公正……詰問與質疑源源涌來,湘潭縣婦幼保健院及湘潭市、縣兩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頓成輿論追問的主體和人們攻訐的對象。
13日15時40分,人民網發布消息,還原事件真相:產婦張某于8月10日6點10分到湘潭縣婦幼保健院急診待產,入院診斷為胎膜早破、巨大兒,予以陰道試產。因產程不順利,相對頭盆不稱,胎兒宮內窘迫,11點30分在麻醉情況下進行子宮下段剖宮產術,于12點05分剖出一男嬰。胎兒娩出后,產婦出現嘔吐、嗆咳,初步診斷為“羊水栓塞”。醫院當即啟動院內、縣、市孕婦產女搶救綠色通道,市、縣有關專家主持搶救。因羊水栓塞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經全力搶救無效于21點30分左右死亡,死者家屬情緒失控,并有過激行為。為避免醫患沖突,導致矛盾升級,縣醫療調處中心安排醫務人員在手術室值班室等待……
人民網這一消息發布后,避免了更大規模的惡性炒作。8月14日上午,《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開始介入。它們所發的報道,既理解患者家屬失去親人的心情,也批評了過激行為;既介紹醫院方為搶救產婦盡職的過程,又指出他們未能及時做好家屬的溝通工作。與此同時,還深入淺出地介紹“羊水栓塞”的致病原理、發病癥狀和其兇險程度。同時,一些網站也刊發了醫學專業人士對“羊水栓塞”的介紹。人們對事件的認識有了變化。此后,雖然又出現了多次的輿情反復,但在主流媒體的權威聲音和重要網站的客觀介紹,以及當地有關部門的不懈疏導等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到8月20日,輿情漸趨平穩。9月11日23點22分,新華社的微博 “中國獨家報道” 首發了湘潭產婦死亡事件的鑒定結果。23點27分,《人民日報》官方微博進行轉載。23點51分,新華網新聞中心發布了標題為《湖南湘潭縣婦幼保健院“8·10”產婦死亡事件鑒定結果:產婦因“肺羊水栓塞”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不構成醫療事故》的新聞,人民網和騰訊、新浪、搜狐、鳳凰等國內多家網站和微博當即或隨后轉發,公眾漸趨冷靜,輿情基本平 息。
一起并不鮮見、而且在當時責任并未明了的醫患糾紛,為何會弄得如此鋪天蓋地、轟轟烈烈?究其原因,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待。
1.院方應對失策。在院方來說,把“8·10產婦死亡事件”僅作為一起普通的醫療糾紛來對待,沒有考慮到孕產婦這一對象的特殊性,及這一事件可能引發的公眾圍觀,所以沒有作好應對輿情的準備措施。特別是在輿情發生后,院方對首先介入采訪的湘潭電視臺公共都市頻道和華聲在線采取回避態度,沒有積極發聲以回應社會關切,喪失了從源頭上消除輿情的最佳時機,給輿情的發生與擴散留下了空間。
2.家屬行為失度。產婦死亡,其家屬和親人的悲痛自不用說。此時,新生的嬰兒嗷嗷待哺,死者的遺體急待安葬。為生者計,為死者想,家屬都應該全力配合醫院做好嬰兒的護理工作,盡快安排死者的喪事。但遺憾的是,他們聽不進院方的解釋,采取了十分偏激的行動,導致事件升級。
3.某些媒體行為失范。縱觀本次事件,有相當多的媒體,無論是采訪還是報道都沒有很好地把握報道分寸。當地一些媒體在醫療鑒定結論出來前即介入采訪并發表帶有傾向性的報道,外埠媒體跟風而動,依據其他媒體和網站的材料不加甄別地剪輯成稿,使一篇篇聳人聽聞的假新聞通暢無阻,火上澆油。

□ 迫不得已 新華社/發 程碩/作
理喻——院方的根本之策。調查表明,在“8·10”事件中,湘潭縣婦幼保健院對孕婦待產和產后處置的整個過程都是積極的、科學的。對死者遺體完成了規定的護理,死亡通知也是按程序進行。之所以釀成大糾紛,關鍵因素一是沒有和死者親屬進行很好溝通,說清道理;二是沒有跟媒體說清所做的工作,更沒有通過媒體說清“羊水栓塞”這個疾病的兇險性。事實上,絕大多數普通民眾對這一疾病并不了解。
理解——家屬的基本之態。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情況,是難以絕對避免的醫療現象。就“8·10”事件來說,死者家屬并非蠻不講理,而是對“羊水栓塞”一無所知,又沒能聽進醫院的解釋,只是簡單地認為既然分娩時母子平安,分娩后產婦死亡就是醫院的失誤。加之對手術室結構、手術程序和細節都不了解,誤以為醫院轉移遺體以隱瞞真相,因而情緒失控,行為過激,引來媒體聚焦,最終釀成這一重大輿情事故。其實,只要當初死者的家屬能夠稍許冷靜,增進理解,就不會有這些過激行為,更不會導致事態失控。
理智——媒體的正本之源。當前,一些醫院存在醫托、藥品回扣、多重檢查、治療時疏忽大意、醫護人員服務不到位等不正之風,令老百姓感嘆看病難和看病貴,媒體有義務和責任監督醫療亂象。媒體開展輿論監督,首先必須將事件真相完整準確地呈給公眾,讓公眾自行評判,形成輿論壓力。因此,在高舉懲惡揚善的利劍之時,媒體必須保持理智,不可憑一時之感情,聽一面之說辭,逞一己之勇武。尤其不能在沒有弄清事情真相之前就輕率發稿,甚至不惜用吸引眼球的詞句和煽情的語言來刺激讀者。
理性——讀者的追本之道。作為受眾,大多數人在接受新聞時,是想了解真相,追溯本源,或參與發表一些見解。如果他最初接收到的信息并不準確,其引發的見解就很難公正合理。在媒體融合時代,讀者以個人身份發表的見解,極有可能成為媒體引述的觀點。所以,對醫患糾紛的新聞,讀者也要保持理性,不可隨意跟風,也不能捕風捉影。
(作者單位:湖南省湘潭市新聞中心)
編 輯 梁益暢 46266875@qq.com